政治學論文:墨子的政治學說及其在科技教育上的貢獻
時間:2022-02-17 11:27:22
導語:政治學論文:墨子的政治學說及其在科技教育上的貢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雷克嘯易琴工作單位:北京離退休干部局
“以名舉實”的認識論和“天有意志”的鬼神觀
墨子確認客觀存在的真實性,主張“以名舉實”。他說“所以謂,名也;所謂,實也?!盵2]346“舉,告以文名,舉彼實也?!盵2]349這就是說,客觀世界是實實在在的,由這種客觀世界的實在反映到人們的頭腦中才構成“名”,(概念、觀念),“名”是由“實”而獲取的。墨子認為,人類的知識是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得到的,進而強調實踐的重要性。梁啟超著《墨子學案》,有云:《經》“知,材也?!保ā督浾f》),“知也者,所以知也。而必知,若明。”(即指思維的神經系統)《經》“慮,求也?!保ā督浾f》),“慮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齯?!保粗杆季S)?!督洝贰爸?,接也?!保ā督浾f》),“知也者,以其知道物而能齯之,若見?!保粗缚陀^的反映)《經》“忽,明也?!保ā督浾f》),“忽也者,以其知論物,而其知之也著,若明。”[3]3215(即指認識事物)認識事物的4個要素:感官、思維、感覺、推理,作為不可或缺的過程有機地聯系起來了。墨子以重實為條件來認識客觀世界。他主張耳聞不如目見,目見不如親自動手實踐。他強調“以察知耳目之實”為“察知有與無之道”[2]252。然而墨子何以從“以實舉名”的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又跳到了“天有意志”的“天命”論呢?他不過是將自己的意志說成“天”的意志。他說自己的意志,是完全符合天的意志的。他自己說:“子墨子之有天之意?!盵2]234“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盵2]221“子墨子之有天之意也,上將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之為刑政也。下將以量天下萬民為文學、出言談也。觀其行,順天之意,謂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謂之不善意行?!盵2]234孔子否認鬼神,墨子則堅信鬼神的存在。墨子的“天志”,即天老爺之意志,亦即“天下之明法”,是他的規矩?!绊樚煲庹?,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盵2]217“疑惑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不明乎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盵2]251墨子一方面重實際,一方面又把“天志”、鬼神當作信條,這是怎么統一于他的學說中的呢?原來墨子認為:“今若使天下之人,皆若信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則天下豈亂哉?”[2]251他是為了借宗教鬼神當作推行他政治主張之萬能的工具。故他說:“當若鬼神之賞賢如罰暴也,蓋本施之國家,施之萬民,實所以治國家、利萬民之道也?!盵2]266在他看來,這樣去擴大宗教的作用,將宗教的作用現實化,就可以取得人民大眾的服依。墨子為實現其政治改革運動,組織了一個宗教團體。一方面宣傳教義以擴大其政治影響,另一方面借籍其教義去訓練信徒,“以自苦為極”的精神去履行教義?!痘茨献?#8226;泰族訓》說:“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盵1]1204在當時,墨家學派人數眾多,多具社會活動能力?!赌?#8226;公輸篇》說:“臣之弟子禽滑離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盵2]472《孟子•滕文公下》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即歸墨?!盵4]155由此可見,墨家學派的勢力及其社會活動的能量是很大的,支配了當時社會的一面。墨子信徒的堅定性、紀律性、實踐性及其以“自苦為極”的犧牲精神,爾后都存于中國農民乃至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構成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兼相愛”、“交相利”和“尚賢”、“尚同”的政治學說
墨子主張兼愛、非政、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樂、天命、節用、節葬等,同儒學展開了一系列的政治學術思想的論爭。在當時幾乎有壓倒儒家的優勢。墨子代表農民階級的利益,對孔子主張的封建等級制度給予否定,明確提出“兼相愛”、“交相利”的政治學說。墨子主張“愛無差等”,“兼以易別”。故他說:“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薄笆詈畈幌鄲?,則必野戰;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傲賤,詐必欺愚。”[2]125墨子認為封建等級制度的“別”乃萬惡之源,要“兼以易別”,只有“兼愛”,方能使天下大利。故說:“兼以易別„„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吾本原‘別’之所生,天下之大害也?!盵2]137墨子主張“兼相愛”與“交相利”是結合在一起的。他重視人與人之間在現實生活中的利益關系。他提出,人與人之間只有在“交相利”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無差等”的相愛,平等兼愛的社會才能實現。故說:“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2]122墨子主張“兼相愛”、“交相利”的平等社會是不難實現的,他反對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主張人人都要參加生產勞動,人人都應有平等的享受勞動成果的權利;他反對貴族的奢侈,也反對儒家提倡的厚葬,提倡社會生活的節儉。墨子在他所處的時代,看到大變革中農民的痛苦,除苛金賦稅勞役之外,還有各國之間的戰爭,因此他提出了“非攻”的政治主張。“大國之攻小國,譬猶童子之為馬也。童子之為馬,足用而勞。今大國之攻小國也,攻者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守為事。攻人者,亦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攻為事?!盵2]401墨子抨擊當時各國之戰爭不僅給物質生產資料以巨大的破壞,而且摧殘社會勞動力,是全社會的最大危害。在《墨子•非攻上》中,他的弟子宋研曾以“非攻”之說去游說,而罷秦楚之兵。為著實現他的“非攻”理論,墨子和他的弟子還動手制造了不少軍事器械,這種軍事器械對防止戰爭起了很好的作用。墨子為了止楚攻宋,行十日十夜而至郢,見公輸盤,通過論辯和攻防的模擬對演,戰勝了公輸盤,說服了楚王,化解了楚攻宋的一場戰爭。有史料記載:墨子“用咫尺元木”做成了擋車輪子的車橫木,能載重三十石行走遠路。他為了阻止楚國攻打宋國,制造了守城器械,在楚王面前,同公輸般表演了一場防止用云梯攻城的戰斗,一連擊退了公輸盤先后使用9種辦法的進攻,迫使楚王放棄了攻宋的念頭。墨子的政治學說,除了“兼愛”、“非攻”之外,還主要表現在“尚賢”和“尚同”的主張之中。所謂“尚賢”,就是要崇尚賢才。墨子認為“尚賢”乃“為政之本”?!皣匈t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盵2]49墨子一面反對封建宗法世襲制,一面主張由賢能來掌握政權。墨子認為封建宗法世襲制使“民饑而不得食,寒而不得衣,勞而不得息,亂而不得治?!盵2]66墨子主張:“王公大人明乎以尚賢使能為政,是以民無饑而得食,寒而得衣,勞而得息,亂而得治者。故古圣王以尚賢使能為政而取法于天。雖天亦不別貧富、貴賤、遠邇、親疏,賢者舉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廢之?!盵2]66-67墨子進一步主張:“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盵2]52“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服賞,量功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盵2]52由是可見,墨子之賢能政治學說,乃一種打破身分界限限制,包括“農與工肆之人”的民主平等政治學說,在他看來,“天子為天下之仁人”,當由萬民選舉而立。墨子主張,理想中的“賢人”、“仁人”、“天子”并非脫離生產勞動的“治人者”,而是要和其他社會成員一起參加生產勞動?!肚f子•天下》中有言曰:“禹,大圣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為墨?!盵5]863在墨子《尚賢》、《尚同》的政治學說中有其閃光的智慧。第一,“天子”與“萬民”皆是平等的,政治上平等相處。只要你是“仁人”、“圣人”,不問你是農民還是工匠,都有可以被選為“天子”的平等機會;第二,“天子”不是世襲的,不是等級制的產物,而應由“萬民”來公選。第三,凡是有才能的人,天子皆有舉的義務。他說:“是故昔者堯之舉舜也,湯之舉伊尹也,武丁之舉傅說也,豈以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哉?惟法其言,用其謀,行其道,上可以利天,中可以利鬼,下可以利人。”[2]77墨子在《魯問》中陳述了他關于政治學說的十大主張:“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憙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謠辟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盵2]459其十大政治主張的核心是兼愛。墨子的政治學說在兩千多年前的社會大變革中,反映了農民階級的利益訴求,適應了時代潮流之需要。在其政治學說體系中提出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兼相愛、交相利”,提出了“非攻”,提出了“尚賢”、“尚同”等思想,這些都是有積極意義的。這些思想直到21世紀仍有啟迪作用。環顧當今的世界,看看中國今日之現實,要構建“和諧世界”與“和諧中華”,難道不可以從墨子的政治學說中吸取有益的政治智慧嗎?
墨子是一位與孔子齊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十分豐富。與孔子相較,墨子重視生產勞動教育和科技教育,而孔子輕視生產勞動教育和科技教育。墨子所創立的墨家學派,其風格是貴實行而不貴文采,重口說而不重著書,強調身體力行與絕對服從首領。墨子在科技教育上作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果。1.“士雖有學,而行為本?!蹦釉诮逃刑貏e強調“行”。他要求學生要言行一致。注重實效,反對只說不做,反對說空話、大話。他帶著學生在生產勞動和實際生活中邊干邊學,因而他的弟子們往往是穿著草鞋布衣日夜不停地干,因而他培養出來的學生皆具有生產知識,大多是具有工藝技能的實干家,為行其義?!敖钥墒垢盎鸬溉?,死不旋踵,化之所致。”[1]12042.采用實驗方法,驗證科學原理。墨子把知識分為聞知、說知和親知。聞知是通過傳聞、書本得到的知識;說知是通過邏輯推理得到的知識;親知是親身經歷的“耳目之實”的知識。他認為親知是直接經驗,比間接經驗可信程度大,所以,特別重視直接經驗。3.突出創新。墨子認為,發展科技文化要靠創新,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才能不斷進步。墨子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要求學生能“以往知來,以見知隱?!奔锤鶕阎茰y出未知,依據可見現象,探索事物的本質。先從幾何學證明題引例。據《墨子•經上》載:“平,同高也?!盵2]326意即平行線有同樣的高度。因怕所下定義抽象,不易理解,又在《墨子•經說上》以形象比喻的辦法加以推理和論證:“謂臺(抬)執也。若兄弟。”[2]342意即平行線如同兩個人抬東西一樣,抬在一個水平線上;恰似兄弟之間的名分相等那樣平行。又如力學中科學推論的事例。據《墨子•經下》載:“負而不撓,說在勝?!盵2]335意即負擔一定重量的衡木而不傾斜,原因在于支點力量適中,因此能夠勝任?!耙姓卟豢烧?。說在斜?!盵2]335意即偏倚的東西是不可正的,原因在于力的偏斜。從上述例子可知,墨子是先提出概念,然后以“說在”推論原因,再以《經說》闡釋,最后得出判斷結論。4.墨子開中國古代科技教育之先河。他在幾何學、力學、光學等方面都作出了貢獻。關于幾何學方面,墨子向弟子至少傳授有點、面、線、圓、立體等原理及其運算方法。據《墨子•經說上》載:“體(部分),若二之一,尺(指線)之端(指點)也?!盵2]338意即部分對整體來說就象二中的一,線中的點。又據《墨子•經上》載:“圓,一中同長也。”即從圓心到圓周的半徑相等。關于力學方面,墨子向弟子至少傳授有杠桿、天平、滑車、斜面等原理及其應用方法。據《墨子•經上》載:“力,刑(形)之所以奮(動)也?!币饧戳κ俏矬w運動的原則。又據《墨子•經說上》載:“力,重之謂下,與(舉)重,奮也?!盵2]327、340意即重量就是力;下墜與上舉,都是力的作用;重量是物體運動產生的力。再據《墨子•經說上》載:“動,偏祭(際)從(縱)。若戶樞免瑟(閟)?!盵2]342意即運動是由偏際一邊用力縱送的緣故,像關閉的門去掉了閂引轉動一樣。關于光學方面,墨子向弟子至少傳授有陰影、倒影、平面鏡、凹面鏡等知識及其研究試驗方法。據《墨子•經下》載:“景(影)二。說在重?!盵2]333意即影有本影和副影,因為影有相重或不相重。又據《墨子•經下》載:“景到(倒)在午(指交叉)有端(點),與(矛)景長。說在端?!盵2]333意即影倒立,在于光線交叉處有一小孔,小孔對于光體的距離,關系影的大小,小孔是關鍵。這段論述來自墨子和他的學生所做小孔成像的實驗,它是世界上對光之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的解釋。墨子死后,墨家學說的發展分成許多流派。他們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前,還很活躍。有宋研對墨子學說的繼承,有告子對墨子唯物主義的發展,有許行對墨子政治學說的發展。但是,到了戰國末期,墨子學說與墨家學派的活動便逐漸消亡。在漫長的文明歷史發展進程中,人類創造了日益雄厚、發達的物質文明,又創造了源遠流長、絢麗多姿的思想文化。作為上層建筑的思想文化,總是呈現出時代性、民族性的重要特征,并與一定的社會制度、社會發展的階段相聯系。研究墨子的思想體系,目的是為了堅持繼承與創新的統一。發展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不僅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而且需要先進思想文化的引領,需要強大的思想文化力量。這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為著發展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離不開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叭迥畬W”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源之所在。處今之世,必須認識包括墨子學說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同時也要揚棄其中的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