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區域旅游協作發展對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3 02:25:00

導語:我國區域旅游協作發展對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區域旅游協作發展對策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旅游市場變化和國際國內旅游地競爭加劇促使區域旅游協作成為現實,但由于地方意識過重和過于看重短期效益,我國區域旅游協作在協作層次上顯得較淺顯,協作內容缺乏可操作性,因而協作效應并不突出,找到區域旅游協作的發展對策是指導我國旅游業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關鍵詞:旅游協作現狀對策

伴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加快,世界經濟的區域化特征也在逐步加強,北美自由貿易區、歐洲統一聯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等區域性組織在全球出現就是極好例證。全球化競爭的加劇是導致區域化經濟組織出現的根本原因,整合相鄰區域資源要素,拓展更大范圍的市場空間,共享更多市場利潤,共創共同品牌是眾多區域組織合作的基本目標。作為世界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旅游業也同樣面臨全球化競爭問題,加強區域旅游協作已成為眾多旅游地的共識。

我國區域旅游協作的現狀

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旅游消費的理性化使得我國的區域旅游協作在20世紀的80年代就已經出現,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我國的區域旅游協作出現如下的特征:

協作意識濃厚,協作結構﹙組織﹚正逐漸增多。我國各級旅游部門都已經認識到區域旅游協作在旅游發展中的重要性,并在進行著區域旅游協作實踐,有的地區的區域旅游協作業已建立起了旅游協作的機構組織,制定了協作章程和做出了可操性的協作條款。據統計,我國已經確立區域旅游協作關系的區域有9個:譬如西南六省市區七方旅游協作﹙計劃建立大西南黃金旅游圈﹚;京津冀旅游協作區等。確立旅游協作關系并建立起常設協作機構的地區有2個:北部灣旅游協作機構﹙簡稱BGTCO﹚;閩粵贛十三地市旅游協作區等。

協作形式多樣化。區域旅游協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其協作形式和協作層面正呈現多樣化特征。

旅游資源協作。區域旅游協作存在的基礎是協作方各自擁有具有互補性或相似的旅游資源,但各自的旅游資源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都不具有絕對優勢,只要整合這些資源就可以達到市場競爭優勢。如西北旅游協作區各協作方在各自管轄區域都擁有部分古絲綢之路旅游資源,在未協作之前,它們各自宣傳自己的絲綢之路旅游,但效果都不明顯,建立協作關系后,古絲綢之路旅游馬上成為市場上的熱點品牌。

旅游市場協作。旅游市場協作是當前各旅游協作區主要的協作形式,旅游市場協作包括各協作單位互送客源、共同進行市場促銷和旅游形象推廣、共同建立區域旅游協作網絡信息平臺等。如閩粵贛十三地市旅游協作區在其第三次聯誼會上就達成互送客源協議,互換版面促銷對方旅游資源等框架協議;滇桂黔瓊10城市旅游協作在2003年的第五次年會上簽署了《十城市2004年旅游宣傳聯合促銷合作協議書》,達成了保障旅游宣傳促銷經費、組合區域旅游產品、落實協作城市宣傳資料互相投放、網上聯合宣傳等具體的促銷協議。在旅游形象推廣方面,川滇藏旅游協作共同推介“大香格里拉”旅游形象;西北旅游協作區共同樹立和推廣“絲綢之路”形象;西藏兩省區、敦煌地區區域旅游協作共同打造青藏高原品牌;湘鄂邊界旅游協作區打造“天下洞庭,中國水鄉”區域旅游形象。在旅游協作信息平臺建設方面,湘鄂邊界旅游協作區建立起網址為的旅游信息平臺;由旅游企業發起建立的龍之旅全國旅游協作網;政府建立的西部旅游協作網;旅行社建立的天馬旅游協作網等。

旅游交通協作。旅游交通的地方分割是我國旅游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各旅游地之間各自使用自己的交通設施和交通工具是地方保護主義在旅游交通領域的反映,其結果是游客經過無數次倒車折騰,早已沒有心思與精力去觀光游覽。旅游交通協作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構建區域旅游交通環形通道,如川陜毗鄰片區5市商討建設漢中-巴中,巴中-廣元,南充-巴中高速公路;二是放開對異地旅游交通車輛進入的限制,如閩粵贛十三地市旅游協作區開辟旅游交通“綠色通道”,保證外地旅游車輛進入快捷、方便;三是開通直達旅游交通車輛,山海協作區內的廈門、三明進行旅游合作,新開“三明號城際列車”,游客坐在可360度旋轉的嶄新座椅上,享受著一身空姐打扮的服務員的熱情服務。

旅游地社會秩序協作。旅游地社會秩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旅游者對其選擇的評價,我國知名的旅游地大多處在幾個行政區域的交界處,成為所謂的“三不管”地帶,社會治安一向較差,嚴重影響該地旅游業的持續發展。所以,區域旅游協作出現了較高層次的社會秩序的協作,如為維護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社會治安穩定,川滇藏協作區建立起協作區內的社會治安聯動制度。

旅游線路協作該協。作形式就是根據旅游市場需求變化特征,整合協作區內各自分散的旅游線路,分期分批建立和推出特色鮮明、內涵完整、具有較高比較優勢的精品線路、主題線路。如西南六省區市已共同推出包括昆明——大理——麗江——香格里拉——昌都——林芝——拉薩旅游線、桂林——廣西三江——貴州黎平生態風情旅游線、四川邛?!l星發射基地——攀枝花——云南瀘沽湖——麗江——香格里拉——四川稻城亞丁生態風情旅游線等多條旅游線在內跨省區精品線路。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區在2002年11月的上海國際旅游交易會上,聯合向海內外推出世界級旅游精品——“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

旅游教育協作。旅游教育協作是由旅游教育部門發起的全國性民間旅游組織,主要對當前我國旅游發展中的有關問題及旅游理論的前沿問題進行研討,有會員單位10多家。

旅游協作主體多以政府旅游部門為主,旅游企業、旅游教育單位為輔受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戰略影響,我國的區域旅游協作帶有明顯的政府行為色彩,旅游企業、旅游教育單位大多是在政府主管部門的帶領或倡導下進行協作活動。上面所列舉的協作區幾乎都是政府旅游主管部門發起和倡導的。

協作地理范圍呈現由省市區內向臨近的省市區乃至向全國蔓延趨勢以廣東省為例,先有省內的西三角旅游組織和粵東旅游協作圈,后有粵港澳旅游協作圈、北部灣旅游協作,再有閩粵贛十三地市旅游協作、計劃中的京廣鐵路線旅游協作。目前這種具有全國意義的區域旅游協作有隴海蘭新72城市旅游協作區、長江經濟帶29城市旅游協作、“龍之旅”全國旅游協作網、西部旅游網等。

我國區域旅游協作存在的問題

在競爭中合作和在合作中競爭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我國的區域旅游協作雖然走過了二三十年歷程,取得了不菲成績,但也存在較多問題。

制度化建設欠缺,可操作性較差

區域旅游協作是跨區間的共同行動,其涉及的協作層面較多,牽扯的區域間利益分割也很復雜,所以建立區域旅游協作機構﹙組織﹚及常設機構,制定協作章程等一系列制度化建設在當前我國的區域旅游協作中顯得尤為關鍵,否則其協作就可能停留在口頭或意識。我國的區域旅游協作地區數量在逐漸增多,但建立起制度化的可操作性強的協作實踐并不多。

區域旅游協作缺乏明確的協作戰略

雖然很多旅游協作區提出共同促銷、共同享有資源與市場、共同樹立統一的區域旅游形象,但這些美好的愿望缺乏基本的參照依據——區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所以在協作中經常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現象。在數量眾多的區域旅游協作區內,至今仍未有一個協作區制定出統一的區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更多的是提出一種設想和愿望,如大西南旅游協作區就提出過建立黔川渝邊界生態旅游區,但至今未有任何動作。

協作深度不夠

區域旅游協作應堅持旅游要素的有序流動和合理配置,雖然區域旅游資源具有不可移動特征,但區域旅游資金、從業人員、旅游企業等要素應充分放開,體現出市場競爭的公平與合理原則。當前,我國大區域旅游協作更多強調的是市場宣傳和形象推廣合作,而在旅游其它要素合作上表現力度不夠,譬如外地旅行社組團到異地旅游必須由當地旅行社接待;外地旅游車輛進入異地必須交納附加費等現象就是極好例證。

協作主體較為單一

政府旅游行政部門是當前我國區域旅游協作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而旅游協作的當然主體和利益享受主體卻退居背后,這明顯有違市場原則。究其根源乃是旅游協作的基礎要素——旅游資源的權屬歸屬于國家,而旅游資源又是旅游企業的間接利潤源頭,這也難怪旅游企業協作缺乏直接動力。

過分強調局部利益使政府旅游難以協作

地理行政區劃使得同一性質或主題的旅游資源歸屬于幾個不同的行政地域,在我國這種現象較為普遍,這也是區域旅游協作產生的原因之一。但少數旅游資源所在地區卻出于自身局部利益考慮,互不合作、互不相讓人為把整體性旅游資源分割銷售,造成旅游資源市場形象模糊或形象不完整。其中最突出的是長江三峽和長城兩個世界級旅游資源,前者使得游客產生“誰是長江三峽的所有者,湖北宜昌?重慶?”疑問,因為每年宜昌和重慶都舉辦三峽國際旅游節。后者使得游客覺得長城僅僅屬于北京或僅有北京長城才是最好的長城。

我國區域旅游協作對策

整合區域旅游要素并制定出區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區域旅游要素的組合競爭力高低直接決定區域旅游協作的持續穩定性,所以整合各協作單位的旅游要素,提煉出具有層次性和階段性的旅游產品是區域旅游協作的頭等大事,而這一切皆可在區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中體現。

提升區域旅游協作層次。一般來說,區域旅游協作層次有四:一是旅游資源之間的協作,即各協作單位各自擁有一定的旅游資源,然后通過協作提升旅游資源整體競爭力;二是旅游市場之間的協作,即各協作單位都面臨相同的市場客源結構,為降低促銷成本,通過協作共同促銷同一市場;三是旅游資源與旅游市場之間的協作,即協作區內一方有優秀的旅游資源但客源增長潛力小,一方有豐富的客源但旅游資源持久競爭力差,它們通過協作達到取長補短,互利互惠效用;四是旅游各要素的全面協作,即旅游發展各要素在協作區內自由流動、合作,充分發揮各協作單位旅游要素的效能,提高區域旅游整體競爭力。在上述四個層次中,一、二類較常見且層次也較低,三、四類層次較高且也復雜。

正確處理好各協作方的責、權、利關系。通過明確的協作組織章程,規范協作各方的責、權、利關系是區域旅游協作的前提。各協作單位共同組建區域旅游協作理事會,理事會選舉出理事長和理事,理事長主持召開理事會制定協作章程,在協作章程內規定出理事會召開辦法與程序、各協作單位的權利和義務等內容。

構建區域旅游協作政府。針對一些資源價值極高而又人為被分屬于不同行政區域的旅游資源地,可以通過行政方式實行對資源管理權利的有效集中,組建以資源所在區域為空間范圍的一級政府機構。該機構除行使對旅游資源的管理權外,還行使對資源所在區內的各級行政機構的行政管轄權、經濟管理權、治安管理權等。如湖南武陵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