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化旅游開發論文
時間:2022-12-30 10:26:00
導語:重慶文化旅游開發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重慶是原國民政府二戰時的首都,還是二戰時期盟軍司令部在遠東戰區的指揮中心。因此,重慶抗戰陪都旅游文化的開發,不僅能弘揚中華民族氣節和民族精神,彰顯中國融入世界主流、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國際地位,還有利于兩岸達成共識,推動祖國統一大業。
2.抗戰陪都文化是重慶人民寶貴的歷史和精神財富,應該倍加珍惜,好好加以挖掘、保護和弘揚,警醒后世。旅游開發始終與資源保護聯系在一起的,統一的。重慶抗戰陪都文化旅游開發的啟動,才能有效地保護重慶的抗戰遺跡和陪都遺跡,才能保護和弘揚抗戰陪都文化。
3.抗日戰爭時期的重慶,同美國的華盛頓、英國的倫敦、蘇聯的莫斯科一起被列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四大歷史文化名城,為人類和平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對抗戰陪都文物遺址遺跡加以保護,并將這些獨特的資源開發成為旅游景點,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把抗戰文化做成全國、世界都叫得響的旅游品牌,能夠構建獨特的重慶旅游形象,提升重慶的城市地位。
4.發展重慶抗戰陪都文化旅游可以加快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的開發,優化該地區產業結構,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二、重慶的抗戰陪都文化旅游開發的資源基礎
據統計,重慶大大小小的抗戰陪都遺跡有近400處之多,這是重慶抗戰陪都文化旅游開發的資源基礎。因種類和分布不同概括如下:
1.國民政府及國民黨中央機關舊址:中華民國政府總統府遺址行政院舊址、立法院和司法院舊址、考試院舊址、監察院舊址、國民參政會舊址、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舊址、軍事委員會禮堂舊址等。從地理分布上看,國民政府的行政、軍事等權力機關大多集中于市區,立法、司法、監察等民意機構多分散在郊區。
2.中共南方局及八路軍駐渝辦事處等革命遺址:重慶不但成為最高當局所在之地,也成為國共兩黨保持聯系之地。最初中共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分別設在市內機房街和棉花街30號,但在1939年均被日機炸毀,遂遷至紅巖村;《新華日報》的營業部也由西王街遷至渝中區民主路208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領袖、董必武、、鄧穎超、秦邦憲等人工作和生活的遺址較為集中地分布于上清寺及附近地區,其中大部分是“紅巖革命紀念館”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受到了較好的保護與保存。
3.抗戰遺址:重慶在抗戰時期譜寫了最為悲壯和光輝的篇章,留下了許多為挽救祖國危亡、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遺址,如“六·五”大隧道慘案遺址、抗建堂舊址、抗戰勝利紀念碑、跳傘塔、蘇軍烈士墓、張自忠將軍墓,分布較為零散。
4.名人舊居:抗戰時期的重慶,黨、政、軍、學、商等各界名人云集于此,留下了眾多的生活、工作和居住地,被保存至今的多達幾十處,占現存重慶陪都文化遺址的50%以上,是陪都文化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布于重慶市區及北碚區、巴南區,如林森別墅“林園”、孔祥熙官邸“孔園”、“二陳”別墅、馬歇爾寓所、宋子文公館、張治中私邸、宋慶齡舊居、白崇禧的舊居、馮玉祥舊居、楊森公館、郭沫若故居、老舍故居、陳獨秀舊居等等。
5.駐重慶使館及通訊機關舊址:抗戰時期,蘇、美、英、法等30多個國家在重慶設有使館或通訊機關,如蘇聯大使館和塔斯社舊址、美國大使館舊址、英國大使館舊址、土耳其大使館和澳大利亞大使館、法國領事館、加拿大使館、韓國臨時政府舊址;這些使館集中分布在市區內。
三、重慶抗戰陪都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
重慶抗戰陪都旅游開發,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缺乏重慶抗戰陪都文化旅游開發規劃。《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第一次明確將重慶陪都遺址納入規劃,列出了重慶抗戰陪都遺址重點項目72項;由世界復興與開發銀行制定的中國重慶城市環境項目《重慶文化遺產戰略總體規劃》,也有關于重慶抗戰陪都遺址遺跡的保護規劃。此外,重慶市有關部門對抗日戰爭陪都博物館、黃山陪都遺址等項目進行過總體規劃,制定了紅巖革命紀念館保護建設規劃,在對重慶抗戰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已有的規劃無論是在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科學性方面,還是在規劃的可操作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在開發規劃方面,《重慶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雖然涉及部分抗戰遺址,但并沒有實質性的開發內容。重慶的抗戰文化資源,無論是它的文物價值,還是它的經濟價值,在重慶市的所有文化資源中均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至今為止,重慶市還沒有一個全面對重慶抗戰陪都文化資源進行保護、開發的專題規劃,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也是重慶抗戰陪都文化旅游開發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2.對抗戰文化資源的破壞相當嚴重。一般而言,對歷史文化資源的破壞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建設性”破壞,在城市開發與發展的過程中,不顧歷史文化資源與名城保護的審批程序,擅自拆除或改建歷史文化資源,破壞原有文物環境的傳統風貌。如“中國民主同盟總部舊址”、“戰時兒童保育會舊址”、“國民政府大門”等的拆除就是突出的例子,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二是“保護性”破壞,由于對文物價值的認識不夠,對文物修復保護的法定程序不了解,往往在保護文物的過程中,好心辦壞事,甚至有的建筑不按原貌修復,面目全非。如梁實秋舊居“雅舍”的保護就是保護性破壞的一個代表;三是“開發性”破壞,特別是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今天,在對一些文物資源進行旅游開發的過程中,某些部門目光短淺,為了適應旅游者的所謂“需要”,在短期內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對文物遺址進行掠奪性的開發利用,甚至隨心所欲地“改造”文物,名為開發,實為破壞,造成文物被破壞的悲劇。
3.保護與開發的數量不多、范圍過窄,類型單一,保護與開發的重點局限于革命遺址遺跡。據《陪都遺址尋蹤》一書不完全統計,重慶比較重要的抗戰遺址遺跡266處,保存完好的僅有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駐渝辦事處、宋慶齡舊居、舊居、馬歇爾舊居等5處,保存基本完好的有178處,部分殘存的81處,已拆毀的54處。在266處遺址中,需要維修的達210處,大量抗戰歷史遺址遺跡失管失修的情況嚴重。除極少數革命歷史文物外,其他遺址遺跡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歷史文化的陳列展示部門館廳建筑破舊不堪,陳列設施陳舊,展示手段落后。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只有1處(紅巖村革命紀念館),建成旅游景點對外開放的也僅有紅巖村革命紀念館、黃山官邸、林園、孔公館、宋慶齡故居、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駐址、張自忠將軍墓等幾處。四、重慶抗戰陪都文化旅游開發構想
1.重慶抗戰陪都文化旅游開發要重視資源的挖掘和保護。旅游資源是旅游開發的基礎。過去,在旅游開發中,強調旅游資源開發,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旅游資源只有“保護”觀念,不應該有“開發”之說法。資源有物質形態的,有非物質形態的。對于物質形態的資源,如遺址、遺跡、文物,要保護;對非物質形態的資源,文學、藝術、精神等,要挖掘、弘揚。重慶抗戰陪都文化旅游資源,不止有如前所述的大量物質形態遺產,而且有大量的非物質形態遺產(如文學、戲?。T谶@種觀念下,作旅游開發,才能展開視野,才能增加抗戰陪都文化旅游的文化內涵,不至于形成“空殼”開發。
2.重慶抗戰陪都文化旅游開發要實施綜合開發。旅游開發包括旅游景區開發、旅游線路開發。旅游景區開發不僅包括資源、市場、形象開發,還包括旅游環境的塑造和建設;旅游線路的開發涉及到吃住行游娛購諸多方面。這意味作旅游開發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學科、多兵種協同作戰,進行綜合研究、綜合規劃、綜合設計,以系統觀的思想和方法來開發設計旅游項目,才能創造出最佳的旅游價值。重慶抗戰陪都文化旅游開發,同其他旅游開發一樣,必須實施綜合開發、整體開發,不能象目前這種“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或者“腳痛醫腳,手痛醫手”的單兵作戰的辦法的進行開發。
3.重慶抗戰陪都文化旅游開發要統一規劃管理。重慶抗戰陪都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種類多,分布廣,其旅游資源主要分布在渝中區、南岸區、沙坪壩區、北碚區等地。必須由市旅游局、文化局組建專門機構,統一管理,統一規劃。建議除紅巖精品景區和線路外,實行分區管理規劃,區際實行合作方式管理。也可借鑒“紅巖革命紀念館”成功模式,由市統一成立跨區系列專題旅游開發公司,如“國民黨機關舊址管理公司”“抗戰遺址管理公司”“名人舊居管理公司”“二戰使館遺跡管理公司”等。實行公司管理,負責保護文物和挖掘文化、旅游開發工作,在市抗戰陪都文化旅游開發局的直接領導下,責權利統一。
4.旅游開發要重視旅游活動策劃創意。旅游開發離不開旅游策劃。旅游策劃包括公關策劃、旅游產品策劃、旅游活動策劃、旅游項目策劃、旅游廣告策劃等。其中旅游活動影響大、最具轟動效應,常引起媒體的關注,通過公關宣傳,容易形成熱點,可以塑造一地的旅游形象。一個好的旅游項目策劃又往往給旅游企業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在去年,業界有志之士為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創意設想:邀請華盛頓、莫斯科、倫敦、重慶四大城市市長來重慶參加紀念會,把紀念會辦成一次具有國際影響的“和平高層論壇”;舉辦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并在具有歷史意義的解放碑(抗戰勝利紀功碑)廣場舉行反法西斯戰爭經典歌曲萬人合唱、聯唱會;邀請全球千名二戰老兵來渝聚會,以及萬名二戰老兵游重慶,同時邀請包括臺、港、澳在內的千名二戰老兵參加紀念活動,接受重慶人民的致敬。另外,拍攝反映重慶抗戰歷史的電視專題片和抗戰重慶題材的電視劇;舉辦二戰經典歷史影片匯展,在電視臺、電影院集中放映反映二戰歷史或著名戰役、重大事件和活動的經典影片。60周年紀念活動已經過去,策劃最終沒有實施。但如果在每年的反法西斯勝利紀念日四城輪流主辦成世界和平年會,這還是可行的。如果在使館遺址的基礎上,開展一些該國的民風民俗表演活動等,還可達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摘要]重慶是抗戰時期的陪都,是二戰期間作為盟軍遠東反法西斯司令部所在地,留下了豐富的抗戰文化遺跡和陪都文化遺跡。重慶的抗戰陪都文化在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中占據特殊重要的地位,是重慶都市文化旅游開發的核心內容之一。本文分析了重慶抗戰陪都文化旅游開發的社會經濟意義和開發現狀,提出了重慶抗戰陪都旅游開發的具體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重慶抗戰文化陪都文化旅游開發
重慶是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二戰時期,重慶作為戰時中國的陪都和盟軍遠東反法西斯指揮中心而蜚聲海內外,這種帶有歷史烙印的知名度,令許多城市望塵莫及。八年抗日戰爭,給重慶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抗戰陪都文化遺跡,既有實物的,也有文獻記載及民間流傳的。重慶的抗戰陪都文化在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中最富有價值和代表性,是重慶走向世界的又一張名片,是重慶都市文化旅游開發的核心內容之一。
重慶的抗戰陪都旅游文化開發,以前重在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傳統教育,成功開發出了以弘揚“紅巖精神”為主題的景區和線路。近年來隨作社會各界呼聲日增,也有一些大的動作,比如修建黃山抗戰遺跡博物館和歌樂山抗戰文化傳統街區等。然而,由于在認識上還不到位,對這項工作還是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旅游開發僅限于遺跡的保護和開發。遺跡的保護和開發又不得力,致使不少抗戰陪都遺跡特別是城市中心地帶的一些遺跡由于自然和人文影響毀損、破壞嚴重。重慶抗戰陪都文化旅游開發需要端正認識、創新思維、科學規劃、系統管理。否則,重慶豐富的抗戰陪都文化遺產的價值就不能得到應有的發揮和體現。本文從開發意義、資源現狀、開發設想、開發管理等方面作一分析和思考。
- 上一篇:阿爾山地區旅游業發展論文
- 下一篇: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研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