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青海生態旅游開發研究
時間:2022-12-18 05:50:00
導語:加快青海生態旅游開發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旅游是針對旅游業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和倡導的一種全新的旅游方式,是生態學、旅游學和社會學等多種學科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生態旅游不僅充分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而且貫穿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是科學發展觀在旅游產業中的具體體現。發展生態旅游,不僅有利于優化自然生態環境和旅游產品結構,促進資源實現市場價值,而且對提高城市知名度,強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生態旅游的特性分析
(1)生態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護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態系統,參與者能夠獲得與眾不同的經歷,這種經歷具有原始性、獨特性的特點。
(2)生態旅游強調旅游規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圍之內,這樣既有利于游人的觀光質量,又不會對旅游造成大的破壞。
(3)生態旅游鼓勵“互動式”參與。需要旅游者廣泛接觸大自然,融入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中,既充分欣賞、享受生態旅游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又積極充當人文及生態環境的保護者[1]。
(4)生態旅游是一種負責任的旅游,這些責任包括對旅游資源的保護責任,對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的責任等。
2發展生態旅游的意義
2.1有利于實現資源環境的可持續性
生態旅游是為了使旅游資源得到可持續利用而產生的一種旅游活動。這里所指的資源既包括可供觀賞的自然景觀,也包括在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活動中所消耗的能源和材料。因此,生態旅游強調把旅游帶給資源與環境的負面影響控制在資源環境可承受的限度內,旅游設施要與自然景觀協調,達到并維持自然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性。同時,應倡導在能量消耗和轉化過程中采用“消耗最小”的原則,一方面,要適度消費,各項基礎設施要注重簡單實用;另一方面,提倡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充分利用再生資源,例如水能、太陽能、風能等,提倡水資源的重復使用。旅游的資源環境是與當地的社會文化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在實現資源環境可持續性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要實現社會文化的可持續性[2-3]。
2.2有利于提高社會環保意識
生態旅游是在可持續發展觀和回歸大自然的指導思想下產生的,是一種欣賞、探索和認識自然的高層次旅游活動,它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注重在旅游活動中人與自然的情感交流。使人們在山林、草原領略大自然的野趣,體驗環境變化,真正認識到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和人類發展的基礎,學會珍重自然,熱愛自然,增強保護自然的意識和責任感。
2.3有利于物種保護
青海省各類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而生態旅游十分重視物種的保護,如各類野生動植物以及在森林地帶棲息生存的動物種群。在生態旅游中,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存環境受到有效保護,有利于生物的繁衍、生息。
3加快青海生態旅游發展的對策建議
3.1高點定位,精心編制生態旅游發展規劃
堅持規劃先行并重視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在指導思想上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資源環境保護觀,視人為自然生態的有機成分,充分體現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在具體規劃上,要加強對全省旅游資源價值、市場潛力以及旅游開發將會造成的環境影響等方面進行調查和評估,并在對各旅游區地質資源、生物資源和涉及到環境質量的各類資源進行認真調查的基礎上,按照適度、有序、分層次開發的原則,按照生態旅游的規劃模式,制定符合生態旅游目標的全省生態旅游發展規劃。
3.2創新機制,提高旅游資源配置和運作水平
實行旅游資源“國家所有、政府監管、企業經營”三權分離,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確保國家對旅游資源的所有權。在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有機結合的原則下,按照各類景區的性質,區別不同情況確定不同的模式,對坎布拉、鹽湖城資源等級較高、各方面條件較為成熟的旅游資源,在現有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進行改革、創新,實現政企分開,管理權和經營權分開[4]。對尚需大量基礎配套設施投入的三江源、環青海湖等旅游資源,按照1個中心(保護旅游資源)和2個基本點(旅游資源的特色和永續利用)的原則,大膽對外開放、招商引資,通過經營權轉讓,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提高景區開發、保護、管理水平。在經營權轉讓中,堅持采用公正、科學的方法和程序對旅游資源開發經營者進行遴選,使信譽好、實力強、理念新的企業取得經營權,確保開發檔次,并以契約形式明晰責權。
3.3依托優良生態旅游資源,形成強勢品牌
(1)建設“中國夏都”精品旅游區。有效利用景區與城區融為一體的優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增強服務功能,豐富旅游產品,將其建成中國避暑勝地、文化遺產與文物古跡的珍藏之地、郁金香和藏毯藝術的展示之地,打造西寧市旅游后花園的重要載體。綜合開發并展示昆侖文化、柳灣文化、卡約文化。加快黃河上游河道整治與利用,建設水上休閑娛樂運動項目,建成集水文化體驗、休閑娛樂、餐飲、購物、住宿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區。
(2)建設青藏鐵路世界屋脊旅游帶生態游覽和宗教文化精品旅游區。整合沿途旅游資源,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加快沿線觀光休閑集鎮建設、格爾木工業旅游區綜合開發,全力打造以體驗道教文化和生態文化為主,集觀光、休閑、度假、旅游、探險為一體的精品旅游區。
(3)建設“三江源”生態精品旅游區。積極培育以玉樹、班瑪林區、年保玉什則湖、阿尼瑪卿山等景區為重點,深入挖掘高原奇特的自然景觀和特色文化,重點開發觀光、生態、科考、獵奇、探險、登山等旅游產品的“三江源”生態旅游區。
- 上一篇:和諧社會發展經濟普查研究
- 下一篇:水利水電基礎建設造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