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體育旅游競爭力研討
時間:2022-06-26 09:13:00
導語:構建體育旅游競爭力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平潭———從地圖上看,這座福建最大、距臺灣最近的島,就像一只腹部朝向臺灣的麒麟。2011年11月18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把平潭建設成為“兩岸同胞合作建設、先行先試、科學發展的共同家園”。[1]旅游產業是平潭綜合實驗區近期重點推進的六大區域建設之一,發展濱海體育旅游是平潭旅游業建設的重要內容,符合平潭堅持走綠色、低碳產業發展之路。濱海體育旅游是一種在濱海地區開展的集休閑、娛樂與體育運動于一體的新興旅游活動。[2]核心競爭力是指在開發技術、產品以及市場營銷方面所具有的獨特能力。[3]落實平潭綜合實驗區規劃中提出的優先發展旅游業的戰略構想,細化項目設計,對構建平潭濱海體育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打造我國東南沿海最具特色的集濱海避暑度假、體驗觀賞、運動娛樂為一體的海島運動休閑目的地,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對構建平潭濱海體育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研究的必要性
(一)平潭濱海體育旅游產業面臨蓬勃發展的競爭環境
社會發展進步和人類對海洋認識的不斷深化,旅游濱海體育旅游熱也就成了一種必然。目前,濱海體育旅游已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公民旅游的首選。濱海體育旅游也由傳統的“3S”〔大海(Sea)、陽光(Sun)、沙灘(Sand)〕拓展到“3N”〔大自然(Nature)、懷舊(Nostalgia)、天堂(Nirvana)〕,標志著人類追求以身體體驗和精神追求相結合的濱海旅游新時代正走向成熟。20世紀90年代,我國濱海體育旅游產業蓬勃興起,北起丹東,南至防城,濱海體育旅游開發浪潮疊起。一批富有特色、參與性強的現代濱海體育休閑游樂項目倍受青睞。統計資料表明,沿海地區近年來接待的游客人次以每年20~30%的速度遞增。[4]平潭具備濱海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自然資源優勢,但平潭要在較為成熟的、激烈的濱海體育旅游市場中脫穎而出,發揮后發優勢,就必須要有自身的特色,要有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二)核心競爭力研究對構建平潭濱海體育旅游產業的競爭優勢至關重要
1990年,帕拉漢德和哈默教授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中,首次提出“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核心競爭力具有相互關聯性,是通過學習積累得到的,是動態的;是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源泉,是致勝之根本。旅游核心競爭力必須能實現旅游者所看重的核心價值,在競爭方式上具有獨特性,難以模仿和超越性,并從旅游地未來成長的角度看具有延展性。[5]特色是濱海體育旅游產業的生命力,特色的形成源于濱海體育旅游產業的核心競爭力。[4]知名企業的成功無一不是基于其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上的長期競爭優勢。因此,必須對影響平潭濱海體育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各因素進行剖析,對提升平潭濱海體育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空間規劃、戰略目標、戰略重點和措施進行全面研究,形成一項或多項業務達到該領域一流水平的能力,并能具有長期的競爭優勢,實現平潭濱海體育旅游業的跨越發展、健康發展。
二、平潭構建濱海體育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優勢和面臨的挑戰
(一)平潭具備濱海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
平潭有豐富的濱海體育旅游資源,平潭主島的海壇島于2006年被列入國家自然遺產名錄,面積相當于4個香港本島。平潭素有“千礁島縣”之稱,擁有408公里海岸線,優質沙灘長達70公里,背靠省會福州,距臺灣新竹68海里。溫熱濕潤,夏涼冬暖,多年平均氣溫19.6℃。湖、海、沙、石構成獨具特色的海島風景線。擁有半洋石帆、君山、東海仙境、壇南灣、南寨石景、鳳凰山黃金海岸、瑗風頂(一片瓦)、海壇天神等八大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不僅是觀光旅游更是濱海體育旅游勝地。[6]
(二)平潭具備濱海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優勢
《規劃》的批準,是黨中央、國務院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對福建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有力支持,標志著平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進入一個全新時代,必將有力推動福建發展和海西建設。財政部決定中央財政從2010年起至2015年,每年給予實驗區8億元財力補助;省委、省政府把平潭的建設發展列入全省的一項重點工作,表示未來10年將平潭所有稅費收入留在平潭建設,省財政廳今年安排14.65億支持平潭開放開發。[7]平潭開發濱海體育旅游有利于打造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新載體和構建臺灣同胞“第二生活圈”;有利于探索兩岸同胞建設共同家園的新模式和擴大兩岸交流合作的新機制。[8]
(三)平潭具備濱海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建設優勢
平潭是一座古城,扼臺灣海峽和閩江口咽喉,歷來是重要的海防前哨;平潭又是一座新城,正在展現兩岸人民共建家園的新藍圖。平潭是一處先行區,正在創建兩岸“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合作模式。[7]在2010年投資100億元的基礎上,平潭2011年完成投資303.5億元,今年的投資總額將達到600億元,現以每天1.6億的“平潭速度”加速建設,為平潭濱海體育旅游項目的規劃與建設發揮重要的優勢。
(四)平潭構建濱海體育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所面臨的挑戰
目前,平潭濱海體育旅游資源開發還停留在初級階段,空間布局僅限于對近岸水域和沙灘的利用,開發的產品不多且開發深度不夠,特色資源不突出,配套設施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滯后,缺乏競爭力。旅游方式單一,多以避暑度假和觀光游覽為主,不能有效滿足各種消費層次人群的需要,以致出現夏季海灘游客過于集中而冬季冷落的局面,未能形成獨特的品牌和特色。所以應該借助平潭先行先試的發展機遇,變劣勢為優勢,大膽探索和創新,走出具有體育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的一條新路來。
三、構建平潭濱海體育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空間規劃、戰略目標及重點
(一)戰略空間規劃
依托“四區一中心”的旅游空間格局:四區指海濱度假旅游區、生態人文旅游區、新城樂活旅游區、離島主題旅游區;一中心指潭城旅游集散接待服務中心。[9]構建位于主島東南部海岸及鄰近島礁和海域的濱海體育旅游休閑區,打造國際旅游運動休閑養生的精品項目和精品旅游路線,建設山海融合、自然與人文和諧共存的,國際運動休閑、觀光體驗娛樂旅游度假區。
(二)戰略目標
圍繞打造平潭“現代化、國際化綜合實驗區”的總體目標,合理開發和科學保護濱海體育旅游資源,重視保護平潭周邊海域、海島、沙灘及自然人文景觀。到2020年,使平潭各類濱海體育旅游項目基本開發出來,并使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服務達到現代化。加強與臺灣旅游產業的合作對接,將平潭打造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體系的國際海島旅游運動休閑目的地。
(三)戰略重點
按照生態、低碳、智慧、開放的開發原則,突出海洋、海島、海灣特色,[1]確立平潭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主導項目。依托優質沙灘、岬角及沙地旅游資源,重點打造“兩灣”特色旅游度假功能區,即壇南灣高端濱海運動休閑度假區和海壇灣大眾濱海運動休閑度假區。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沙灘高爾夫球場、海濱浴場、游艇俱樂部、沙灘俱樂部、沙灘時尚球類運動中心、沙灘馬術俱樂部、擊劍瑜珈俱樂部、康體會所等體驗和游樂項目。積極申辦國際沙灘排球、沙灘足球錦標賽,培育和打造環平潭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中國平潭島鐵人三項國際邀請賽和中國平潭島國際健走節,通過持續培育和打造特色品牌賽事來提升平潭島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10]
四、構建平潭濱海體育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措施
(一)積極培育兩岸濱海體育旅游合作示范區,搭建核心競爭力平臺
在海峽兩岸合作交流大格局中,平潭是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的橋頭堡。發揮平潭濱海體育旅游資源優勢和對臺地緣優勢,以面向全球的視野規劃建設平潭臺灣旅游合作區,促進兩岸間區域旅游經濟共同體的建立以及濱海體育旅游市場的對接,發揮先行先試的功能。加速形成海運和空中航線,在東部東澳和西部如意灣設立對臺海上直航口岸和平潭機場與臺灣各航點一起構建兩岸緊密型的空中交通網絡,2011年11月30日,“海峽號”已從平潭直航臺中。積極創辦各種節慶活動,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努力提高臺灣民眾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樹立起平潭體育旅游的主題形象,共建濱海體育旅游合作示范區。濱海體育旅游業的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政府應積極有效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充分利用平潭的規劃和建設優勢,發揮平潭資源優勢和對臺區位優勢,強化配套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市場競爭機制,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對重點濱海體育旅游區域和項目重點開發。為平潭開發建設高水平的國際濱海體育旅游精品,為平潭濱海體育旅游搭建核心競爭力平臺。
(二)重視品牌建設,加強與周邊區域合作
品牌建設是提高旅游區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措施,平潭濱海體育旅游應圍繞“海峽旅游”主題,樹立以質量為核心的品牌建設觀念,優化濱海體育旅游發展布局,有效整合島內優勢濱海旅游要素,變資源優勢為品牌優勢。發展以壇南灣、海壇灣為主的濱海體育旅游度假區;以長江澳、山岐澳為主的海上運動旅游區;以石牌洋、仙人井為主的海蝕地貌觀光區;以君山、南寨山為主的生態體育旅游區,形成區域特色鮮明的濱海體育旅游格局,形成以海濱體育旅游為主導,以海上運動、康體養生等旅游產品為支撐的濱海體育旅游產品體系。旅游市場化程度的加深,旅游區域合作的研究也更被重視。平潭應立足海峽兩岸的資源優勢,加強區域間的聯合開發合作,有效避免與臨近區域同質化產品的激烈競爭。加強與福州、寧德、莆田、廈門、泉州、漳州、龍巖、南平、三明等地市旅游合作,提升省域旅游協作水平。以海峽號高速客滾輪開通為契機,聯手向兩岸旅游界推薦一程多站式旅游產品,加強兩岸合作,推動旅游線路對接延伸,建設海峽無障礙旅游區,形成海峽旅游一體化。
(三)完善濱海體育旅游發展的保障體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加快推進上島高鐵、海峽高速客滾碼頭、島內城市主干道等交通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加快濱海度假酒店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加大市場主體培植力度,做大做強旅游企業;加強行業管理,重視監督機制和安全保障;依據《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加快平潭地方性體育旅游法規建設。爭取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政策和兩岸旅游集散中心落戶平潭,積極引進中國百強旅行社落戶平潭。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加強海島生態建設,嚴加保護海島及周邊海域生態環境,協調好開發與保護之間的關系,做到濱海體育旅游開發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統一,努力建設兩岸同胞共同生活的旅游生態島和幸福宜居島,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四)加大濱海體育旅游產業的宣傳和投入,重視人力資源開發
濱海體育旅游產業是先導型創匯產業,是體育經濟、海洋經濟騰飛的金翅膀。[4]為推動平潭濱海體育旅游業發展,應積極構建旅游信息網絡平臺,健全營銷體系。在推動平潭旅游項目建設的同時,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力爭在央視黃金時段播放平潭旅游宣傳廣告片。通過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聚焦平潭的優勢,展現平潭旅游的新業績。加強諸如臺灣旅行社組團來平潭參加“乘海峽號游八閩山水旅游推介會”、全省九個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旅游專場項目推介會等活動,進行有效的市場營銷,擴大知名度。要提升平潭濱海體育旅游的核心競爭力,達到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和提升發展后勁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人力資源開發的力度。平潭可以大膽引進和使用臺灣專才,積極引進臺灣相關團隊、海外高級人才直接參與或開展平潭旅游的開發管理,使平潭成為吸引、集聚海外尤其是臺灣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人才特區”。爭取福建師范大學海峽旅游學院在平潭選址建校,建立閩臺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平臺,共同構建新型旅游教育聯合體。
五、結語
平潭濱海體育旅游的開發,應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平潭濱海旅游資源的基礎上,采用可持續發展的開發策略,科學、跨越發展濱海體育旅游產業。平潭濱海體育旅游的開發必將豐富平潭旅游產品體系,成為兩岸交流合作的新載體,推動“親近自然”的旅游新理念和發展進程,加速打造“宜業宜居”的兩岸人民共同家園,提升平潭旅游市場份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上一篇:高中歷史高效復習對策
- 下一篇:全市水污染預防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