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旅游發展SWOT研討

時間:2022-07-15 11:32:10

導語:沅陵旅游發展SWOT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沅陵旅游發展SWOT研討

沅陵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東與桃源、安化為鄰,南接溆浦、辰溪,西連古丈、瀘溪,北與張家界交界,素有“湘西門戶”之稱,總面積為5852平方公里,是全省地域面積最大的縣。全縣轄23個鄉鎮,有漢、苗、土家、回、白等25個民族,人口65萬。目前統計出的沅陵旅游資源共176處,對照國家旅游局頒布的《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沅陵旅游資源占8個主類、26個亞類、72個基本類型。本文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沅陵旅游發展的內外環境和條件進行基本的分析,明確沅陵在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優勢和不足,面臨的機遇和競爭,期望揚長避短,利用機遇,規避威脅使沅陵旅游產業快速發展。

一、優勢(Strength)分析

1、區位優勢:沅陵處于大湘西旅游圈的掌心位置沅陵東臨常德、西連湘西州吉首、南接懷化、北倚張家界,就區位而言,沅陵地處大湘西旅游圈的掌心位置。沅陵縣城是長沙去吉首、鳳凰的必經之路,距離長沙300公里,距離吉首70公里;通過常吉、常張高速連接,沅陵距離張家界300公里,隨著沅張高等級公路的通車,沅陵距離張家界僅120公里;通過酉水,沅陵對接王村(芙蓉鎮)僅45公里。沅陵縣城距離貴州銅仁的鳳凰機場、懷化的芷江機場、張家界的荷花機場與常德的桃花源機場,行程都在150公里之內,游客進出非常方便。特別是伴隨張桂旅游高速的建設,沅陵旅游交通將更加便利。因此,有其區位優勢導致的市場優勢、交通優勢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2、資源優勢:“沅陵是國內罕見的旅游資源大縣”被專家學者們認可沅陵歷史悠久。古名為“元陵”、“辰州”,歷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曾是湘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悠久的歷史為今天的沅陵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和故事傳說;沅陵山川秀美。沅陵地處武陵、雪峰兩大山脈之間,湖南四條母親河之一的沅水貫穿全境,縣內共有大小溪流911條,特別是五強溪電站建設形成的170平方公里的湖面,在湖南最大。沅陵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3.5%,素有“天然林國”、“辰杉之鄉”、“茶葉之鄉”、“板栗之鄉”等美譽;沅陵民俗薈萃。5852平方公里的縣域面積在湖南最大,全縣65萬人口,生活著漢、苗、土家等25個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碰撞和沉淀,形成了沅陵自己獨特的民俗風情,傳統龍舟、辰州儺戲、跳香、斗鳥和山歌等民俗文化絢麗多姿,其中辰州儺戲、傳統龍舟和沅陵山歌被列為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環境優勢:沅陵具備康體度假旅游發展的多種資源載體沅陵境內山清水秀,清代名臣林則徐曾留下“一縣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為君清”的詩句,當代文學大師沈從文則稱沅陵“美得令人心痛”。長期以來,沅陵縣委縣政府以犧牲短期經濟增長為代價,著眼長遠,環保工作扎實推進。通過加強礦山開發利用與保護,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深入開展村莊和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工業污染防治和水域綜合治理,夯實環境保護基礎,強化環境管理力度等手段,切實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不斷優化和改善全縣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為沅陵開展以康體度假為核心的旅游產品開發提供了多種資源載體。

二、劣勢(Weakness)分析

1、縣域可進入性差:交通條件不佳,景區景點通達性有待提高由于地處山區、且資源分布較為分散,因此,目前沅陵縣域內部的交通條件仍然無法滿足未來旅游發展的需求。盡管從區位上,沅陵處于大湘西旅游圈的掌心,從空間上距離懷化等主要旅游集散中心城市上百公里。但是現有交通體系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沅陵旅游的可進入性,主要表現為縣城通往主要交通樞紐不便捷,如通往芷江機場、銅仁機場和懷化站的時間較長,均超過一個小時,甚至達到兩個小時,外部交通時間較長;同時,縣域內通往各個景點的交通不便,各資源點之間也難以順暢的串線。主要旅游道路級別較低,交通線路彎道較多,不利于旅游大客車的通行。尤其是在當前自駕游、自助游高速發展的市場環境下,游客對于目的地道路交通條件的敏感程度也日益提升。內外部旅游交通的不順暢導致旅游線路不易組織,進入成本較高,制約了旅游業的發展。

2、資源競爭力弱:缺少符號性的旅游產品沅陵旅游資源豐度較高,但是旅游資源知名度不高,品牌影響力弱。主要表現在沒有任何壟斷性或相對突出景觀,缺少如鳳凰、張家界、高椅古村落等不同類型的符號性旅游資源和產品對全縣旅游產業發展的有效支撐。其獨特性在于一種整體氛圍的感知,因此塑造整體的旅游文化氛圍成為彌補其自然景觀價值不足的關鍵所在。

3、經濟基礎薄:國家級貧困縣沅陵經濟落后。自20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沅陵長期服從國家重大建設,失去了許多發展機遇,至今仍是國家級貧困縣。旅游產業發展需要大規模的以住宿設施、餐飲設施、環境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代表的系列支撐,因此必要的經濟實力是實現旅游產業順暢發展的保障。

4、缺乏健全的旅游解說系統和旅游基礎設施沅陵尚未建立完善的、系統的和規范的旅游解說系統,也沒有面向游客的旅游信息中心。旅游牌指示(全景牌示、指路牌示、景點牌示、忠告牌示、服務牌示)尚不健全。此外,沅陵的公共設施配置程度偏低,接待設施簡陋,接待能力很小,檔次較低。

三、機會(Opportunity)分析

1、政府政策傾向: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助發展為了加快沅陵的經濟發展,省委省政府、懷化市委市政府、沅陵縣委縣政府已形成共識,決定充分開發利用好沅陵的文化旅游資源,將沅陵打造成湖南繼張家界之后的第二張國際旅游品牌,使張家界、沅陵、鳳凰、永順、桃花源資源互補,連成一體,形成新的旅游經濟環線。為此,沅陵縣上下形成發展合力,選擇有政府主導的發展路子,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顧問、縣長任主任的縣旅游產業協調工作委員會,專門負責研究解決全縣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工作重點和重點項目。沅陵不僅把旅游產業發展納入了全縣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計劃,而且制定了沅陵旅游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同時確定了年度工作計劃,建立了縣級領導聯系工作機制。并根據沅陵產業發展實際,出臺了《實施“旅游興縣”發展戰略的意見》、《沅陵旅游產業2010——2012年發展計劃》、《沅陵縣發展旅游產業的暫行規定》、《沅陵縣旅游產業發展獎勵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旅游產業發展政策。

2、交通格局優化:未來五年內,沅陵的交通格局將得到極大改善千里沅水、319國道、G56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2008年12月18日竣工通車的G56杭瑞(杭州至瑞麗)高速公路常吉段穿越境內100多公里,并在縣內開設官莊、馬底驛、沅陵、筲箕灣(辰溪)4個出口。擬建中的張桂高速(張家界至桂林)亦將穿縣境西南而過,并將經過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旁邊,利于游人旅行。長張、邵懷高速的開通,打通了中南部進入湘西以及湘西北的通道,“長沙—益陽—常德—張家界—吉首—懷化—邵陽—婁底—湘潭—長沙”的環形旅游線路基本形成;邵懷高速的開通,湖南全省的四小時經濟圈形成,強化和突出了湖南省旅游發展的網狀布局,推動了全省旅游形態從觀光型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的轉變進程。未來建設婁懷高速公路、張桂高速公路以及滬昆、貴廣高速鐵路,將極大改善懷化當前區內旅游交通不完善的現狀,同時進一步優化懷化的外部可進入性,沅陵與長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客源市場的一日旅游圈即將形成,為全縣旅游產業實現跨越式大發展提供了市場基礎。

3、大投資商進入:以海南興寶集團為代表的大型旅游投資商開始進入為了促進縣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沅陵縣委、縣政府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建設的重點來抓,以營造良好的環境為重心。在這樣的背景下,沅陵成功引進了戰略投資商——海南興寶集團落戶,計劃投資100億元,整體開發沅陵旅游。目前,沅陵興寶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已經組建,投資計劃已經確定,其中第一期重點開發項目是河漲洲、五星級飯店、水上蓮花大劇院、龍興講寺和博物館建設項目??h里對這五大項目進行了專題研究和討論,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幫助興寶公司做好項目立項、手續報批、征地撤遷等工作。海南興寶集團為代表的大型旅游投資商開始進入沅陵投資,為沅陵旅游產業發展的項目建設提供了投融資保障和產品支撐。

四、挑戰(Threat)分析

1、以民俗薈萃為特色的人文生態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壞隨著沅陵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全縣旅游接待人次將實現指數級增長態勢,旅游接待人數的進一步增加,必將對全縣人文、生態環境的保護帶來巨大壓力,尤其是旅游交通的進一步完善,肯定將從一定程度上給區域帶來噪聲、廢物、視覺等環境污染,對地區的生態環境和旅游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威脅;同時,對外交流的日益增多,經濟收入的進一步增長,使作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之一的當地各種特色的民俗文化及其對應的居民傳統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圍帶來嚴峻考驗,尤其是旅游活動對當地的同化和影響將不斷加強,沅陵作為民俗薈萃的整體環境面臨被后現代商業氛圍所同化、日益喪失的威脅??傮w上看,目前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等的挖掘力度、經費投入、搜集整理的水平尚待進一步提高。

2、懷化周邊各縣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沅陵形成競爭隨著交通格局的不斷完善,懷化市作為湘渝黔金三角地區旅游集散中心的能力將不斷加強,“十二五”時期,大湘西地區、懷化市及其周邊地區旅游產業的大發展是一種必然趨勢。在這種背景下,沅陵周邊縣市,如芷江、鳳凰等的旅游資源開發將呈現遍地開花的局面,古城古鎮古村落旅游資源、少數民族原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巫儺文化旅游資源、古跡名勝旅游資源、抗戰文化旅游資源、紅色旅游資源等均將表現出強大的競爭優勢。競相發展旅游業以及旅游者需求品味的提高為懷化旅游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推出更新、更奇、更好的旅游產品。面對不斷變化的旅游市場需求和日新月異的旅游產品供給,沅陵旅游產業發展必將與其他縣市產生較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