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旅游空間結構完善研討

時間:2022-07-18 04:12:18

導語:河南旅游空間結構完善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河南旅游空間結構完善研討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2011年3月,中原經濟區被正式納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構想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關注。這意味著中原經濟區有望成為未來中國發展新的經濟增長極,成為促進周邊地區發展的倍增器。中原經濟區范圍很廣,包括以河南為中心,涉及周邊地區的廣大區域。它將成為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重要載體和平臺。與此同時,鄭西高鐵的開通成為了一條連通中西部旅游的黃金線路。[1]2012年鄭州至北京、至武漢的高鐵將相繼開通運營,未來3-5年鄭州至太原、徐州、濟南、合肥等地的高鐵相繼建成。米字型高鐵交通框架形成后,將給中部地區旅游資源空間結構的優化帶來機遇。作為中原經濟區的樞紐城市,鄭州將在中部地區起到重要支撐作用??臻g距離的縮短使得處于不同區域的旅游資源可以相互依托,深度挖掘,推出精品。

二、河南省旅游資源概況與空間結構的現狀分析

1、河南省旅游資源概況旅游資源是進行旅游開發的前提條件。自然因素、歷史政治經濟發展程度決定了該區域的旅游資源數量、類型和空間分布狀況。河南位于中原腹地,良好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歷史積淀使得河南旅游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河南有4大古都,5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0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6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6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點的層次上看,旅游資源主要集中于安陽、洛陽、焦作、南陽、商丘、鄭州(開封)等城市;從線的層次上看,主要分布于隴海鐵路和京廣鐵路沿線以及交匯之處;從面的層次上看,豫西北地區和中心區域是旅游資源集中地區,豫東南則分布較散。

2、河南省旅游資源空間結構特征與開發現狀河南地處中原腹地,山地多見于西北部和東南部。經過多年的發展,河南旅游資源開發格局明顯:首先,旅游資源開發以沿黃地帶為主,尤以鄭汴洛一線的旅游發展最為迅速。這條主軸線成為河南旅游宣傳和發展的主要核心,形成了西熱東冷的發展狀況。其次,城市的歷史積淀影響了政府決策傾向。河南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注重歷史古都如安陽、開封、洛陽的發展,這些旅游城市交通狀況、景點的配套設施等都相對完善。綜合來看,河南旅游空間結構并未真正實現合理構建,在東西部之間以及重點城市與一般城市之間已經形成兩極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河南旅游業在構建中原經濟區過程中更好更快地發展。

三、河南省旅游空間結構的構建策略

“點—軸”系統是由我國著名經濟地理學家陸大道先生在1984年首次提出的。[2]之后,在城市規劃、旅游發展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很多學者應用“點軸理論”對單一城市、某一區域的旅游空間結構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在對相關資料的統計中發現,近年來學者們圍繞焦作、安陽等城市進行了有關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同時也有對中原城市群旅游空間結構進行分析的研究結論。但從河南省域角度分析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結論并不多見。中原經濟區是涵蓋了包括河南省眾多城市及相關省份城市的廣大區域,在這個背景下研究河南省旅游空間結構有著深遠的意義和積極的作用。省域的旅游空間網絡是以主要城市為節點,由交通道路、旅游線路等線狀要素組合而成的區域總體空間結構形態。[3]旅游空間構建過程中城市成了搭建框架的主要載體,并形成了強大的城市支撐體系。中原經濟區構建過程中要最大可能地發揮各地資源優勢,使河南旅游業借助良好的政策得到充分發展。以鄭汴旅游開發為核心,以安陽、南陽、洛陽、商丘為支撐點,以隴海、京廣鐵路為發展軸線,構筑“一核為中心,四點為支撐”的空間結構,最終形成以點帶面,逐漸擴散的旅游空間格局。

1、一核為中心鄭州旅游核心圈位于河南版圖的中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其旅游業的發展水平和旅游經濟狀況對帶動整個河南及中原經濟區的發展意義重大。鄭州作為中心城市轄6區、5市和1縣,多年來鄭州城區旅游的發展也帶動了周邊新鄭、鞏義、滎陽等地的旅游業發展,形成了由中心向外輻射的節點網絡結構。隨著中原經濟區框架的構建,鄭州已經成為中部地區經濟的核心。發達的經濟、便利的交通使得鄭州未來旅游經濟的發展速度加快,成為中部省份旅游的集散中心。鄭州應當發揮核心優勢,努力發展城市旅游、會議旅游、商貿旅游,將鄭東新區發展成為觀光旅游的重點。登封少林寺、開封清明上河園是多年來帶動鄭州及河南發展的國家級景點,要在挖掘其現有旅游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品牌。同時要著力加強鄭州與開封、新鄉、許昌的聯合,在這些區域打造都市休閑度假旅游,成為鄭州“后花園”。

2、四點為支撐河南是全國鐵路線路較為集中的省份,京廣、隴海鐵路縱貫南北、東西,成為帶動省際經濟、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鐵路發展的重視,給鐵路沿線城市的發展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商丘、南陽、洛陽、安陽、鄭州位于河南地理區域中的東南西北中五個特殊的位置,在地圖上形成了一個不規則的矩形。同時,這些城市也是兩條鐵路省際溝通的重要出入口,是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在旅游空間結構構建中要重視這些城市的旅游發展,使這四座城市成為河南旅游發展的副中心和區域旅游發展的核心,充分發揮其對區域旅游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安陽—鶴壁—濮陽旅游圈位于河南北部,境內不僅有殷墟、紅旗渠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還有太行山大峽谷等旖旎的自然景色。這一區域的旅游大發展可以帶動和彌補中心城市輻射力量的不足。以安陽為中心形成豫北旅游區,一方面帶動鶴壁、濮陽兩地旅游宣傳,進行捆綁旅游線路開發;另一方面,安陽是河南的北大門,是八大古都之一和優秀旅游城市。北與山西長治、河北邯鄲、山東聊城相連,成為與這三省旅游發展的橋梁。安陽殷墟世界聞名,應當充分利用安陽的知名度,提升豫北旅游資源的綜合競爭力,主要發展太極文化藝術之旅、龍鄉之旅。

洛陽—焦作—三門峽旅游圈成為河南與西部省份的重要通道。洛陽是河南西部重要的旅游中心,應努力發展西接西安、東連鄭州、北靠焦作的聯合關系,重點發揮洛陽歷史古都強輻射作用,結合焦作山水旅游資源和三門峽人工水庫的優勢。加強龍門石窟的宣傳和維護,發展石窟游;同時應重視如何將龍門的文化魅力與云臺的山水風情旅游更好地結合,縮短兩地的空間距離。商丘—周口位于河南省東部,是東西對接的咽喉,兩地自然人文旅游資源豐富,但知名度不高。商丘古城、芒山漢墓陵,周口太昊陵、老子故里均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但與其他地區人文古跡開發相比,這些景點的宣傳力度還遠遠不夠,省內知名度不高。在這個區域應當充分挖掘歷史古跡和歷史文化名人優勢,努力發展尋根游、修學游。同時,要著力發展兩地的工業旅游,將現代工業產業集聚園打造成新的旅游產品,展現城市發展的成就。南陽—平頂山—駐馬店—信陽旅游圈以自然風光為主,平頂山石人山、駐馬店嵖岈山均以奇特的山水風光著名。寶天曼自然保護區、雞公山自然資源條件優越,要聯合發揮度假避暑的優勢,將兩處景點打造成為河南甚至全國的知名避暑勝地。今后的建設重點應當是:著力發展觀光旅游、體驗旅游、度假旅游,提升景點的可進入性,發展道路交通網絡,優化圈內的旅游產品結構。

四、河南省旅游空間結構優化建議

1、規范行政體制,共享市場品牌嚴格的行政區劃往往使得旅游目的地城市或地區各自為政,各自開發。中原經濟區建設淡化了行政區劃的范圍,更加注重區域的聯合發展。這給旅游空間結構的重組和優化提供了政策保障。發揮各地政府部門的積極性,整合區域間的旅游資源,避免資源開發的相似性和重復性是區域旅游發展的重要問題。河南省在構筑旅游空間結構時要將自然風光型資源與人文歷史遺跡資源宣傳更好地結合,達到不同區域間共享旅游產品市場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的目的。

2、重組旅游資源,打造旅游精品河南自然和人文生態旅游資源豐富,為發展綜合性旅游提供了基礎。將自然旅游資源與人文生態資源更好地整合,能使旅游者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文化的熏陶,營造高質量的旅游經歷。通過資源重組,展示目的地旅游新形象。洛陽以人文歷史遺跡文明,焦作以自然山水著稱,如能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以旅游聯合開發的形式將兩地的旅游資源更好地整合,將給豫西北旅游帶來新的發展。

3、優化基礎設施,共建交通網絡今后要不斷規范和完善旅游交通網絡建設。一方面注重河南省與周邊省份的合作建設,增強區域的可進入性。在完善省內城際快速交通網絡基礎上可將范圍繼續擴大,修建省際快速交通線路。另一方面修建省內鐵路快速通道,直接縮短東西南北如安陽至南陽、商丘至洛陽的空間距離。

4、優化旅游形象,培養多級中心隨著旅游經濟的發展,各地旅游開發的速度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旅游競爭也隨之激烈。河南要提升在全國的旅游地位,吸引游客,就要有一個統一的旅游形象。河南可以用“華夏之根,文明之源”為整體形象符號進行形象推廣。以鄭州為整體形象的源頭,同時培養多個旅游節點城市中心,通過二級城市中心的發展帶動縣域城市旅游的發展,真正成為“點—軸—漸進擴散”的合理旅游空間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