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業國際化經營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19 08:35:00
導語:石化企業國際化經營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入和我國加入WTO,不僅我國市場將向外國企業全面開放,而且外國市場也將更大程度地對我國企業開放。這無疑將大大加快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對于我國五大支柱產業之一的石油和化學工業來說,在迎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那么中國石化企業又該如何走出國門,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將是關系中國石化企業能否長遠發展的艱巨課題。下面針對中國石化企業國際化經營進行探討和研究。
一、中國石化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現狀分析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提供的最新數據,2004年我國石化行業銷售收入和利潤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全年將實現工業總產值2.425萬億元,銷售收入2.33萬億元,利潤2700億元。中國是國際石化企業投資的重要地區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石化產品進口國之一。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石化企業的國際化經營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逐步發展并不斷調整和完善的過程。目前,我國石化企業基本上走的是一條“引進來”的道路,引進國外資金、技術以及發展出口貿易在企業國際化經營格局中居于主導地位,2005上半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940.67億美元,同比增長30.1%,進出口貿易作為石化企業國際化經營的主要方式沒有發生大的變化。而以境外直接投資為主要特征的“走出去”步伐較為緩慢,尚處于初級階段,其中只有像中石油、中石化等國有大石化企業在海外有過直接投資,其他中小型石化公司根本不具備國際化經營的條件。但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中國成為WTO的成員國,我國石化企業也在加快自身的國際化進程。具體表現為:
1、我國石化企業的國際化經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一直以來,西方石化公司都注重自身的國際化?,F在也到了中國石化企業加快國際化進程的時候。最近的“沃爾瑪現象”昭示中國石化的國際前景,早在10—15年前,在美國最大的商品零售商沃爾瑪的貨架上,只有不到20%的商品產自中國,而且大多是低廉的小商品;如今,中國商品已超過了80%,產品種類涵蓋各類日用品,且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正是從商品的低價格和高質量的角度上看,中國商品幾乎沒有競爭對手。特別是中國具有無限的人力資源優勢,包括在高價值產品、產品質量與多樣性、服務及石化行業的技術支持、石化行業的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優勢等方面。而且目前我國石化企業正在通過國際合作、對外投資等形式進行國際化探索。
2、中國石化企業已有些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
從2003年年底的世界石油與化工公司的市場資本排名來看,中國石油公司、中國石化公司分別排在第6位和第11位,市場資本分別達945億美元和356億美元,與西方大型石化公司相比,已經具有一定資本競爭力,特別是中石油、中石化還分別與國際石油三大巨頭??松梨?、殼牌和BP談判并先后達成戰略聯盟的一系列框架協議,從而提高自身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3、中國石化企業內部層次不齊,其國際化經營階段也具有很大差異
按照國際化經營,目前中國石化企業一般可以為三個不同等級:絕大多數尚不具備國際化經營的石化企業;初步具備國際化經營的企業;以及已經展開國際化經營的企業。對于他們自然采取的國際化經營方式大相徑庭。
二、中國石化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必然性和緊迫性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我國加入WTO,我國企業將面臨更加廣闊的市場和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使得國內市場競爭國際化,國際市場競爭全球化。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國家提出了“走出去”的開放戰略。同時,中國十六大報告提出:“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我國企業對外開放水平。因此,中國石化企業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我國石化企業必須走出國門,更好的開發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更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市場的合作與競爭,從而切實提高我國石化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將是一個全新的、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1、石化企業國際化經營是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企業成長的必然選擇
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任何企業都逃避不了國際的競爭。企業的成長一般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國內到國際的發展過程。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必然會走向國際化。所以說企業的海外經營不僅是一種戰略選擇,而且是企業生存的關鍵所在。中國需要建立自己的跨國公司。例如中國石化2005年8月最新公布的中國500強排名榜上,以6342億元營業額名列榜首。之所以取得如此業績,與近年來中國石化一系列國際化大型項目建設密不可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日益加快的形勢下,中國石化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思路。在石油業上、中、下游各領域,與BP、??松梨?、殼牌、沙特阿美等國際石油石化公司合資合作,使中石化企業快速成長。
2、石化企業國際化經營是企業提高競爭力,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客觀要求
由于經濟全球化趨勢越來越強勁,企業的經營方式也由一般的國內競爭向高級的跨國競爭轉變。在當今這個世界,只有能參與全球性競爭的企業,才是能夠實現可持續性成長的企業。例如中石油最近在國際化經營中,以41.8億美元出價贏得了哈薩克斯坦石油(PK公司)的競購。此番收購,是中國公司歷史上第一次收購了在海外上市的能源公司。這也是中石油不斷提高自己的國際競爭力,向國際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3、石化企業國際化競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
2004年上半年全國GDP增長速度為9.50%,而當年第一到第三季度石油和化工工業現價工業產值增長速度為28.7%,遠遠高于GDP增長速度。預計到2010年前后,中國仍將進口大量的原油、燃料油、LNG、LPD等等,以滿足國內持續高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所以說中國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石化企業來說是很好的基礎。
三、中國石化企業國際化經營遇到的問題與障礙
隨著中國市場的完全開放,中國石化企業也在進行國際化經營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但從企業層面,還是存在許多困難與障礙。
1、中國石化企業國際化經營意識不強,很多中國石化企業要么沒有企業國際化經營觀念,要么對海外經營投資、擴張顧慮太多,國際化進程開展不利,目前一些大型石化公司在國際化經營方面,缺乏關于“往那里走”、“怎么走”等問題的長遠戰略規劃。目前,中國石化企業的海外投資雖然已初具規模,但國際化經營效果并不理想。據有關部門調查,國有石化企業在境外投資不賺錢甚至賠錢的約占2/3,海外投資項目中大約只有1/2是贏利的。這種局面的形成除石化企業缺乏“走出去”的經驗外,與“走出去”之初缺乏明晰的戰略思路和戰略定位有著直接關系。
2、中國石化企業國際化經營活動比較單一,主要是簡單進出口貿易,對于設立的海外分支機構也較少。目前只有少有的企業,例如中石油公司國際化開始于1993年,在美國石油城休斯敦建立了辦事處。很多企業還只是停留在進出口原油的貿易階段。
3、中國石化企業缺乏國際化經營的專門人才,石化企業海外經營一定要有雄厚的國際貿易人才,要能夠懂得相關的國際法規,熟悉和了解當地的法律環境。目前中國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急需大量國際性經營的人才。但很少有企業對人才大量投資。從1991年中石油從海外派出一期100多名業務精英跨國培養,人才投入累計超過億元。
4、中國石化企業投資結構與方式不太合理,在國外市場的選擇上游資源比重明顯不足。比如中石化在勘探開發、煉油營銷、化工業務占用資本的構成比例為25:50:25,而國外三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殼牌、BP)三塊業務占用資本比例約為52:33:15。兩者相比較,中石化油氣勘探開發明顯不足。
5、信息化建設不足與跨國公司相比,中國石化企業包括中石化、中石油等五百強企業無論在企業內部還是企業外部信息化建設都存在明顯不足。
眾所周知,現在國際石化市場早已為跨國化工集團公司所壟斷,它們憑借著龐大的規模、雄厚的財力和先進的技術占據了世界石化貿易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而作為剛剛起步的中國石化企業,尚處在國際化經營的初級階段。與跨國石化公司相比,仍還處于國際化經營的初級階段,主要表現為核心競爭力不強、跨國經營程度不高、企業經營效益自然不好。例如,2003年,??松梨诘馁Y產總額達到1742.78億美元(約合14424.47億元人民幣);銷售收入達到2370.54億美元(約合19620億元人民幣);利潤達到215.10億美元(約合1780億元人民幣)。而中石化2003年資產總額才達到4008億元人民幣;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171億元人民幣;利潤總額達到300億元。中石化是一個上、中、下游一體化的石油企業,但中國石化的產業鏈呈現頭小尾大之勢---其原油資源比起龐大的煉油業務來說是太小了。目前,中國石化的油氣開采收入只占全部營業額的10%,公司所需的原油70%以上依賴外購,其中進口原油占原油需求量的比例達到60%,而且呈現出遞增趨勢。與跨國經營的石化巨頭相比,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所以我國石化企業國際化經營道路仍然漫長。
四、中國石化企業國際化經營路徑選擇
通過對我國石化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的必然性和緊迫性分析,以及指出我國石化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所碰到的種種困難與障礙,我們認為我國石化企業缺乏國際化經營的長遠規劃和戰略部署,不能從戰略的高度認識到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重要性,所以我國石化企業必須在推進其國際化經營之初,必須確立企業的全球競爭戰略。
1、制定全球競爭戰略,建立國際戰略聯盟
全球競爭是企業跨國經營的必然選擇,我國石化企業在“走出去”戰略中應該盡快確立企業全球戰略,堅持戰略先行。戰略先行的指導思想對開展跨國經營尤為重要。目前中石化實施“走出去”戰略進入國際市場,在經營方式上,先通過戰略聯盟與資源國石油公司或國際大石油公司合作,后對外直接投資進行單獨勘探開發。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國際戰略聯盟日益成為跨國公司普遍的國際化經營模式。我國石化公司國際化經營尚處于起步階段,開展國際化經營必須加強于國外企業的合作。比如2000年,中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分別開始與國際石油三大巨頭??松梨凇づ坪虰P談判并先后達成戰略聯盟的一系列框架協議。其中之一就是中石化將選擇江蘇、福建、廣州三地,與??松梨?、殼牌和BP共同經營1500個加油站。對于中石化,組建戰略聯盟聯手走出去,通過互補優勢、共享利益、共擔風險、獲取知識等方式有效增強聯盟各方自身實力,降低成本和風險,延伸價值鏈,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
2、實施國際化經營,選擇最佳的路徑模式
石化企業國際化經營是石化企業競爭日趨國際化、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入WTO以后我國石化企業必須走出去的迫切需要。但是石化企業國際化經營是一個從國內經營轉向跨國經營的循序漸進過程,大多從擴大直接商品出口開始,逐步走出國門,直接對外投資,進行跨國經營,其發展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商品國際化階段,即積極從事直接出口,把商品銷售到國外;國外生產階段,即通過海外投資,在國外直接進行生產和銷售。比如與國外廠商進行長期合作,或在國外直接投資建廠生產;跨國公司階段,即企業生產和銷售國際化,這是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成熟階段。通過進行跨國經營,在全球成立若干全資或控股的子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最優化配置。在一般的國際化路徑中進行選擇,具體的經營模式看哪個更適合其不同狀況進行取舍。比如考慮走出去時,在海外設立辦事處、分公司,大力推廣其品牌的影響力?;蛘呔团c跨國石化企業或本地大規模企業,進行高層次的國際合作與戰略聯盟。也可以進行海外投資與運營(子公司),建立中國自己的跨國石化公司,通過在多個國家建立子分公司,由母公司或總公司進行決策,為用戶提供服務。例如中國石化企業為了抗衡跨國石化企業,成為真正的“跨國公司”,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更強的地位,于1997年11月19日,中國石化企業第一次“戰略聯盟”產生,由金陵石化公司,揚子石化公司、儀化集團有限公司、南化集團公司和江蘇省石油集團組建起中國東聯集團公司,從而實現國內石化企業的強強合作,以抵御外來的競爭對手。同時也可以進行直接海外投資,比如2005年度中石油和中石化共同組成的中國石油投資集團收購了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厄瓜多爾的石油資產和管道資產,其總額達到14.2億美元。
3、實施國際化經營,推行人才國際化戰略
人才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和核心。國際化人才戰略是跨國公司成功實現全球化戰略的重要保證,海外經營一定要有雄厚的國際貿易人才,即注重高級人才的國際化。以中海油為例,近年來,中海油在跨國經營中成功地實施了國際化人才戰略。一是聘請“洋高參”。有限公司董事會9個成員中有4人是外方專業人士;有限公司成立高層次的決策咨詢機構“國際顧問委員會”,聘請世界著名大學教授、BP石油公司、殼牌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出任委員。二是引進國際人才。有限公司外籍員工有1000多名。三是充分利用外腦。聘請國際知名咨詢機構和投資銀行,在國際運做中發揮專業優勢。
總之,國際市場是國內市場的網絡延伸、服務延伸和業務延伸。中國石化企業可以通過國內或國際合作為“走出去”打下良好基礎。中國石化企業“走出去”首先以“引進來”為基礎,并通過擴大與跨國石化公司在國內的合作而真正“走出去”。針對中石化而言,作為中國石化行業中巨頭之一,是一家集原油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成品油銷售為一體的特大型石化公司。但其煉油60%依靠進口,與國外大型石化公司全球競爭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擺在中石化前面的路必須是盡早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展國際化經營,到國外去尋找油氣資源,通過國際市場來培養其國際競爭力,從而能與跨國石化公司抗衡,并在國際石化市場占據一席。
- 上一篇:電子商務發展應用分析論文
- 下一篇:廣電局科學發展觀動員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