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誠信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4 06:39:00
導語:企業文化誠信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企業文化主要是研究如何發揮、調動、激發人的潛能和創造性、積極性,是民族文化和社會文化相結合的產物。企業在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時,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響,吸取了本民族文化的精華,傳承了本民族文化的特點,使企業文化帶有深厚的民族特征。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值得流傳和發揚的精華,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重德、守信、開拓創新的獨特企業文化。
[關鍵詞]企業文化中國文化誠信德
企業文化是美國人在20世紀80年代初總結日本管理經驗和美國管理教訓才提出來的,是一種文化與經濟結合的產物,又稱公司文化、組織行為、組織文化和管理文化。我國學者魏杰總結指出:所謂企業文化就是企業信奉并付諸于實踐的價值理念,也就是說,企業信奉和倡導并在實踐中真正實行的價值理念。由此可見,企業文化現象都是以人為載體的現象,而不是以物質為中心的現象,由一個企業的全體成員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業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逐漸積累形成的。同時,企業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企業文化的形成,一方面是構建在傳統的民族文化基礎之上,另一方面是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歸納創造,形成企業自身獨特的文化要素和精髓,創造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企業文化。
作為東方文明的發源地,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值得流傳和發揚的精華,對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企業文化的發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的企業文化。這一企業文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簡單商品經濟下的手工作坊文化,它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而完善;第二階段是在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時期的中國企業文化,它是企業文化的發展階段;第三階段是當代中國企業文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創新。
一、以德治企
企業文化的精髓是德??鬃诱J為,人要講高尚的道德品格修養,守信于德,古代皇帝用“仁德”來教育他的臣民,陶冶修煉,塑造美德,以德服人,當今提倡“以德治國”,并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各行各業都在提倡職業道德,教師講師德,醫生講醫德,企業講“企德”,就是以德治企,把德熔鑄到企業管理中,并在企業行為中加以提倡和應用,成為企業的行為準則。
德是商之本,無德不成商。創建于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擁有境內外兩家上市公司,海內外四百多家藥店,以其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聞名于世。自創辦至今,同仁堂始終恪守“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不敢減物力”的古訓,秉誠“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信條,歷經風雨,閱盡滄桑,鑄就了一塊享譽中外的金字招牌。同仁堂以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修仁德,濟世養生”作為企業精神,以“德、誠、信”作為企業的職業道德,以堂訓、古訓為企業的基本內涵,以“誠信為本,藥德為魂”作為企業的經營宗旨,以“以義正,義利共存”作為企業的經營哲學。個性鮮明的企業文化在同仁堂的發展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以德治企的重要表現形式是企業在管理中要實行以“德”服人,實行人性化的管理,使企業充滿和諧的氛圍。太極集團有限公司曾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藥作坊式加工廠,如今已是擁有資產上100億元的國有大型企業,擁有“太極集團”、“桐君閣”和“西南藥業”三家上市公司。靠的就是“忠誠、團結、努力、責任”的太極理念。太極集團實行以“德”服人,成功地開創了啞鈴型發展格局下的“全員營銷”模式。以“德”治企業,持續推動企業資本優勢快速擴張。
二、重視人才
企業最重要的財富不是擁有多少資產,而是擁有多少人才。人才是企業成功的第一要素,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企業,得人才者得未來。企業家艾科卡說:“你可以取走我企業的所有存款,拆去我工廠里所有設備,但務必請你留下我們所有的員工,因為他們才是我們企業的真正財富”。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認為“人的素質是海爾過去成功的根本,今后我們面臨的挑戰也是人的素質問題,你能把許多人的力量聚合起來,這個企業就成功了”。美的集團董事局主席有一句口頭禪:“我寧可放棄可賺100萬元利潤的生意,也不放棄一個有能力的人才”。在美的海納百川的胸襟下,美的吸引了大批優秀的人才,他們在企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美的公司創造了巨大的財富。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對企業文化的影響深遠。重視人才表現在企業要用好人才,為人才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企業給做出成就的員工給予獎勵,給有才華的員工提供升遷的機會。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你能翻多大的跟斗,我就給你搭建多大的舞臺”,海爾集團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等競爭方式選拔人才,惟才是用,而不是講資歷,所以在海爾管理人員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幾歲,實現企業管理人員的年輕化,使整個企業充滿生機與活力。太極集團的董事長白禮西說:“能夠經營管理好人才的企業,才有可能成為最終的贏家”。太極集團選拔人才從不論資排輩,而是采用“德才兼備為上用,先德后才為中用,先才后德為下用,無德無才為不用”的思想,使一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從而加速了企業的發展。煙臺東方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隋元柏常說:“我們對待員工要像五星級賓館對待客人那樣,特別是我們的科技人員”可見企業對人才的重視。
當今世界的競爭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人才的競爭,一些企業利用各種方法爭奪人才。煙臺東方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史上永遠記載著這樣一個例子:某名牌大學的一位博士想到東方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去發展,東方電子信息產業集團聽到此消息后,認為他是企業所需的人才,就給他發去了任命書,并給他配置了專車和安排了一套住房,這位博士來到公司不到一年就主持開發了一套大型電子自動控制系統,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價值,這就是得人才者得企業的鮮活的例子。煙臺東方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由不足百萬元的小廠一躍成為擁有18億資產的大型企業,靠的就是人才的引進。
三、誠信經營
誠信是一個企業的道德和行為規范,誠信是一個企業的立業之本。一個人講究誠信,其它人才會相信他;一個企業講究誠信,消費者才會信賴它,才會去購買它的產品,企業才能獲得利潤,企業才能發展、壯大,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立于不敗之地。
誠信作為道德化理,千百年一直貫穿于企業的管理之中。偉志集團是一家成立于1987年的民營企業,由一個由5000元貸款起家的服裝作坊發展成為了一個擁有400多家服裝專賣店的集團公司,偉志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向炳偉先生在《我的財富——善誠智勤》一書說:“誰的資本和誰來經營資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抱著什么樣的目的來經營,在經營的過程中我們為社會做了些什么?為國家做了些什么?為他人做了些什么?”。向炳偉先生制定了“善誠智勤”的企業理念,遵循“不滿意就退貨”的服務承諾,推出“你穿衣我洗衣我燙衣”的服務理念。為顧客著想,有時公司遇到能贏利但對公司信譽有影響的業務,公司為了長遠發展和對顧客負責都給以拒絕。
誠信鑄造信譽,信譽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海爾集團認為公司銷售的不是產品而是信譽。在海爾公司有這樣一個故事,公司有一位銷售員為潮州的一位用戶送洗衣機,當車開到離潮州還有2公里地方時出現了故障。怎么辦,是明天再送,還是再等車修好再送?為了公司的誠信,為了顧客,這位銷售員背著75公斤重的洗衣機,走了2公里路把洗衣機送到用戶家里,有如此員工維護企業形象,海爾“真誠到永遠”的理念就能真正地實現。
誠和信是中華民族最美好的東西,國家提倡誠信,企業用誠信來鑄造輝煌,用誠信來教育員工,用誠信和以義取利精神來善待顧客,企業只有在誠信中才能發展壯大。四、追求創新
創新是企業的動力。任何企業要發展,都必須要不斷創新,超越自己,追求卓越,才能獲取更大的利潤。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創新需要以知識和技術為基礎,需要以人力和物力為后盾,所以創新的程度取決于一個企業學習知識和技術的能力,以及將知識和技術迅速轉化為行動的能力。海爾集團,用了二十的時間,把一個虧損147萬的小廠把它變成了中國的第一品牌,其年銷售額達到1000億元,是什么原因使海爾獲得如此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創新,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海爾的競爭優勢在于創新,創新是海爾公司的靈魂”。海爾公司所倡導的海爾文化是:以觀念創新為先導,以戰略創新為基礎,以組織創新為保障,以技術創新為手段,以市場創新為目標。海爾的創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吸取別人的精華,創造性的學習和借鑒。太極集團在準備銷售“曲美”產品時,太極集團高層就決定在銷售模式上進行創新,于是成立第一個產品經理組,對市場進行的調研和上市論證,制訂營銷模式。在短短幾個月內,他們就完成了從產品論證到上市,并取得了令人驚奇的效果。太極在業內首創中國第一個藥品經銷權拍賣會,第一次用法律程序來選擇經銷商,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反響,效果出奇的好,也提高了太極集團的知名度??梢姡瑒撔率瞧髽I發展的動力。
企業的創新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堅持不懈地進行,不斷的創新才能不斷推出新的技術和新的產品,企業才能獲取更大的利潤,才能推動企業的發展。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市場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創新的成果都是相對的、暫時的,今天的成果到明天就不一定是成果,所以你這個成果在別人推倒你之前,自己要先否定自己,只有自己不斷推倒自己,才能永遠不被別人打倒。1995年,當海爾的研發部門對整個市場調研之后發現每年的6月~10月是銷售洗衣機的淡季,其原因是整個洗衣機市場只有大洗衣機,人們無處買到洗少量的衣服能節約水和節約電的小洗衣機。海爾公司的員工經過200天的奮斗,終于生產出了這種小洗衣機——小小神童洗衣機,一個多月就銷售了10多萬臺,小小神童問世后不久,海爾又推出第二代、第三代,到如今已開發了第八代小小神童洗衣機。此后,還成功地生產出能洗水果、削土豆皮等獨具功能的洗衣機??梢?,海爾集團把技術創新放在首位,不斷推出新產品和新技術。
中國的企業文化傳承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許多優秀品質,形成了中國獨特的企業文化,推動著企業向前展,但也應看到,中國傳統企業文化也有一些不足,如人情大于制度,“自給自足”生活方式使企業有小生產經濟的印痕,不過,這些不足已得到了改善,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得到完善,從而形成燦爛的中國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趙建平:企業文化——管理的靈魂.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2
[2]王成榮:企業文化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劉俊心等:企業文化學—企業現代管理致勝寶典.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1
[4]趙文明:中外企業文化經典案例.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5
[5]黎群編:企業文化建設.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7
- 上一篇:化學特點發展管理論文
- 下一篇:化學素質教育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