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時間:2022-04-02 10:18:31

導語: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摘要: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仍起著主導作用,但是在新形勢下,我國的國有企業的管理仍有很多問題,如體制問題選拔人才的問題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的缺乏等,本論文就從以上典型問題著手,提出了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管理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國有企業管理;問題;策略

一、引言

隨著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多種所有制的經濟逐漸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如個體經濟民營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成份等,它們和國有經濟一起,共同成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仍是不可撼動的,其控制力越來越強,仍然控制著關于國計民生的行業,如石油、電力、化工、冶金等。但是在這種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的管理模式仍比較落后,活力不足,如果把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放在同一起跑線上,相信國有企業在后程定會出現疲軟的現象,終究被民營經濟所淘汰。下面筆者簡單介紹國有企業面臨著管理中的典型問題。

二、新時期我國國有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體制上的問題

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現代企業制度的提出,這個概念成為了我國大型國有企業的改革目標,很多企業的經濟效益大為提高,但是,仍體現在體制不健全的弊端。在改革過程中,不結合本企業的實際狀況,簡單模仿西方的企業管理模式,結果是邯鄲學步,造成體制上的不倫不類。

2.選拔人才的機制不科學

國有企業體制上的不完善,就導致了企業職能部門工作上的不合理,特別是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選拔人才的機制上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沒有為員工創造一個公平合理的升職的平臺,結果是導致能力強的人才懷才不遇,而能力一般的關系戶,或者是善于經營,巴結領導的投機分子卻發展的順風順水、這種選拔人才的機制終將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而反觀民營企業的用人機制,要明顯比國有企業公平公正。

3.對企業文化建設不重視

企業文化建設屬于企業的軟環境建設。綜觀國內外大型企業甚至是跨國企業,它們的企業文化的構建都是一流的。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企業文化對于企業來說,就像是人的良好的精神面貌。我國的一些國有企業中重視連年增產,而忽視了企業文化的構建,認為企業文化只是表面浮夸的東西,沒有實質的意義。

三、國有企業管理改進策略

1.創新管理體制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漸確立,國有企業的市場環境頗為微妙。為了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國有企業必須要改變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管理體制,不斷創新企業的管理制度,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以適應市場的要求。比如說,人們對國有企業的就業觀念仍然停留在過去的時代,認為能在國有企業里就業,就等于是鐵飯碗,不用為失業而發愁,只要在企業里不違法亂紀就行。同時,國有企業里論資排輩的現象比較嚴重,甚至連加薪和升職也要按照這種流程走。這就造成“大鍋飯”的思想死灰復燃,嚴重挫傷員工的積極性,在工作上也表現為出工不出力,人浮于事的現象很嚴重。如果在國有企業的管理者諸如競爭機制,對業務較差,態度不端正的員工進行清退,并制定獎懲分明的激勵制度,通過待遇的提升來實現對能力卓越的員工的尊重。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種競爭和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讓員工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2.加快管理技術的改進

管理的技術決定了企業的管理水平,管理技術的創新是服務于企業利潤的最大化的,國有企業要鼓勵技術的研發,實現同行業的技術優勢。國有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使國有企業的內部管理面臨的挑戰加劇,經濟全球化的加快,使企業面臨的市場變化更快,這就要求企業要增強自己的應變能力,制定出更多的應對方案來。根本途徑在于采用時下最先進的技術來提高企業管理的水平。尤其是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企業應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3.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

企業文化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的發展。每一個企業都有著相應的企業文化,維系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構建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讓企業員工感受到家的溫暖,讓員工對企業有著特殊的情感,那就是自我歸屬感,從而把企業內部事情看做成是自己的事情,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這種企業文化下的企業經濟效益是不可能差的。企業文化的建設如同建設高樓大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有著一定的群主基礎。在企業文化的構建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以企業的長遠利益出發來看待企業文化。結語管理是企業生存之本,國有企業要想發展壯大,提高經營效率,就必須注重管理創新。在具體的改革中,可以嘗試將西方管理學思想引進到國有企業的管理中來,還可以將外企、民營企業、合資企業的管理方法、經驗進行消化吸收,然后用在自己身上??傊芾淼姆绞綉摱鄻踊?,只要能為企業帶來效益,就應該大膽地嘗試。

作者:張曉欣 單位:南京際華三五二一特種裝備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季曉云.公司治理模式的國際比較及啟示[J].江蘇商論,2010(2).

[2]楊蕙馨,曲媛.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及其治理[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0(1).

[3]趙彥華.企業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風,201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