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節能減排效率的差異評價
時間:2022-04-10 02:48:00
導語:論節能減排效率的差異評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典型省區節能減排案例比較分析
選取了北京、江蘇、山東、遼寧、寧夏等5個省份,對其各自在節能減排工作上的主要措施進行分析。其中,北京、江蘇屬于低能耗區域,山東、遼寧屬于中度能耗區域,寧夏屬于高能耗區域。通過對5省份節能減排工作分析,可以比較清晰的看到,各省圍繞節能減排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北京市?!笆晃濉币詠?,北京市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上升,2011年北京市第三產業增加值12363.1億元,比2010年增長8.7%,三次產業比重由2010年的0.9∶24∶75.1變化為0.8∶23.1∶76.1,低消耗低排放的綠色經濟特征初步顯現;突出抓好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實施百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推進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和企業的退出及落后生產能力的淘汰,累計推動180多家“三高”企業退出,首鋼石景山廠區鋼鐵主流程、焦化廠、化工二廠等搬遷調整或全面停產;實施一批工業、交通場站、重點用能大戶節能改造工程,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抓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新建居住建筑嚴格實行75%的節能設計標準,落實節能減排全民行動計劃,引導全社會參與節能減。江蘇省。江蘇省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從源頭上抑制較高的能源消費剛性增長勢頭,第二產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約為一、三產業的5倍,力爭2015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48∶48;遏制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耗能增長偏快勢頭,推進煤電“上大壓小”、提高能源轉化效率,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突出加強鋼鐵、水泥、石油、化工、造紙、紡織等六大高載(耗)能制造行業的能耗控制,提高能源準入門檻,推進淘汰落后產能,開展重點節能工程,限制過度用能;推廣節能環保型交通工具,優化運力結構,使用替代燃料。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的規?;瘧?,逐步實施建筑用能定額管理,開展能源統計、能效公示和能源審計,發揮節能示范和導向作用。3.1.3山東省。山東省著力調整產業結構,糧食總產達到4335.7萬t,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萬億元以上,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4429億元,2010年,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9.1∶54.3∶36.6;推進結構性減排。加快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生產結構,大幅度提高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和新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加強行業綜合治理,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加速高消耗、高污染企業退出市場,通過優化結構,從根本上實現總量減排;拓寬工程減排領域,支持節能環保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逐步提高工業污染物排放、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等收費標準,推進排污權交易試點,實行政府綠色采購,鼓勵社會綠色消費。遼寧省。遼寧省把工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和調整產業結構的重點,全面實施工業“五項工程”,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產業集聚發展,培育一批年產值超千億元的工業產業集群,全面提高工業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全面開展遼河、大小凌河流域生態環境集中整治,禁止河道濫采濫挖、濫建濫排,全面恢復河灘地生態,實現水質狀況進一步改善;完善大伙房、觀音閣等水庫上游生態補償機制,加大遼河三角洲濕地保護和海洋污染防治力度。寧夏。寧夏高耗能產業主要集中在電解鋁、鈦合金、電石、碳化硅行業,節能減排重點在工業,難點在節能。嚴把高耗能項目準入關,淘汰落后產能,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進一步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加強建筑節能和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切實降降將過高的工業能耗;對鐵合金、電石、碳化硅等高耗能行業啟動實施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政策,對部分高耗能行業限產、停產,對屬于國家明令淘汰目錄的產品產能組織提前淘汰,立即關停;全區電石年產量將嚴格控制在244萬t以內,鈦合金年產量控制在84萬t以內,對能耗增速大于增加值增速的地市和行業企業實施限產,嚴格控制能耗增長。
北京市。北京市能源利用率位于全國首位,萬元GDP的能耗由2005年的0.792t標準煤明顯下降,年均下降26.59%,下降幅度位居全國首位,絕對值全國最低,是全國唯一連續5年完成年度目標的省級地區;北京市能源結構優質低碳化調整成效顯著,煤炭消費比重大幅降低,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開發總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高達3.2%。能源結構調整對碳排放強度下降貢獻約11%。江蘇省。江蘇省在穩定煤炭生產、增加煤電供應的同時,加大可再生能源開發力度,優化能源結構。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728.6萬kW,加快大容量、高參數、低排放發電機組建設步伐,60萬kW及以上機組占比由“十五”末的12.8%提高到46.2%。燃煤電站供電煤耗由350g下降到322g,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3g。125MW以上燃煤機組(總容量4318萬kW)納入在線監控,系統投運率由2006年的60.2%升至97.9%,脫硫效率由51.4%升至93.4%,平均排放濃度由952mg降至130mg,全省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費由2005年0.923t降至2010年0.734t,累計下降20.45%,電力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計削減13.4萬t。全省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分別占75.44%、15.52%、3.54%和5.5%;可再生能源占3%。到“十一五”末,非煤發電裝機并網規模達到1024萬kW,5年凈增700萬kW,占全省發電裝機的比重由7%升至15.9%;太陽能光熱利用建筑面積達到6887萬m2。電力消費結構繼續優化,服務業和居民用電占比上升。山東省。山東省實施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強化低碳理念,逐步實現能源結構、生產方式及生活消費低碳化。廣泛推進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及淺層地溫能等新能源利用,推進太陽能光熱利用與建筑一體化。限制高能耗產業發展,嚴格執行差別電價制度,加快重大節能技術產業化,推進重點耗能行業和年能耗2000t標準煤以上企業的節能降耗,在各類工業園區推廣熱電聯產和余熱余壓余氣利用。大力推進建筑節能,城市、縣城新建民用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98%以上。制定能源計量行政法規和技術法規,完善節能產品檢測體系。強化企業節能管理創新,完善能源管理師制度,構建能源管理體系。貫徹能源效率標準,對家電產品和照明產品實施強制性能效標識管理,鼓勵推廣使用高效節能產品。遼寧省。遼寧省穩步推進核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建設,發展智能電網,努力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體系?!笆濉逼陂g,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400萬kW以上。寧夏。寧夏進一步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廣泛開展農村沼氣綜合利用,鼓勵低碳產品消費。北京市。北京市2007年出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2010年制定《北京市節能減排獎勵暫行辦法》,在國家發改委將節能目標分解到各地后,北京市發改委與各個企業分別簽訂《企業節能目標責任書》;成立市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北京市林業碳匯工作辦公室等機構,加強計量、統計、標準、監測、監察“五位一體”節能基礎能力建設;利用新技術推動節能,發揮節能低碳創新服務平臺作用,積極推廣清潔煤等成熟減排技術,推進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工程,推廣陽光校園、沼氣聯供、垃圾填埋氣發電應用,支持電動汽車在公交、環衛、物流等領域的應用,推廣二級及以上能效產品,實施淘汰白熾燈行動計劃。加大資金投入,全力推進節能重點工程,政府機構率先啟動節能改造工程,加大推廣高效照明產品力度,累計推廣節能燈3200只,在全國率先實現居民家庭、公共機構綠色照明推廣工作的基本覆蓋。江蘇省。江蘇省出臺《江蘇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排監測和工作預警實施辦法》,對減排工程實施緩慢、減排設施運行不正常的地區和單位,依照規定及時預警,開展應急控制;加強脫硫脫硝項目管理,確保新上燃煤電廠100%配套建設脫硫設施,推動既有燃煤電廠和熱電企業加快脫硫設施改造步伐,實現100%脫硫,對脫硫設施投運率達不到國家規定標準的燃煤電廠和熱電企業,及時扣減脫硫電價;“十一五”以來,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建成投產,核電、風電等新型發電機組陸續投運;特高壓電網裝備快速發展,電網自動化控制水平進一步提高。3MW雙饋式海上風機設備實現批量生產,2.5MW直驅式海上風電機組研制成功并順利下線,風力發電機、高速齒輪箱、回轉支承等關鍵部件產量占全國50%,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光伏制造領域,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產量分別占全國的50%和70%,形成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山東省。山東省推動循環經濟示范工程建設。制定和實施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圍繞資源節約、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產業鏈接等技術開發應用等重點領域,總結推廣30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建設一批示范工程,組織實施100個重大項目,大力推廣100家循環經濟試點經驗,建立30個生態工業園區,積極發展機動車零部件、工程機械、礦山設備、輪胎、機床等再制造產業。遼寧省。遼寧省大力推廣地源、污水源、海水源等供暖新技術,以及清潔燃料開發使用,啟動實施鄉鎮垃圾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笆濉睍r期,遼寧將繼續依托重點節能、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資源再生利用等工程,重點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循環經濟等關鍵技術和裝備及環保材料與藥劑,加快建設大連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靜脈產業類)、遼寧(鐵嶺)靜脈產業、沈陽、大連、鞍山節能環保成套裝備、沈陽靜脈產業、大連綠色低碳環保、遼寧(丹東)環保、朝陽節能環保除塵設備、鐵嶺開原循環經濟、盤錦市環保等產業基地。寧夏。寧夏建立并實施了節能降耗預警機制,根據自治區出臺的《2010年節能降耗預警調控方案》,2010年寧夏不再審批、核準、備案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和產能過剩行業擴大產能項目,未通過環評、節能審查和土地預審的項目一律不得開工建設,新建、改(擴)建的“兩高”項目今年內不得試產、投產。
提高節能減排效率的建議
根據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對節能減排工作考量體現為5項約束性指標。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在經過上一個五年計劃收官考核之年的壓力之后,不少地方節能減排工作有所放松(表1)。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不少地方政府為了“保增長”,在耗能較多的重化工業方面大鋪攤子,我國2011年節能減排目標是單位GDP能耗下降3.5%,但實際只下降了2.01%,全國氮氧化物排放總量不降反升5.73%。由此可見,我國節能減排工作形勢還非常嚴峻。鑒于此,在下一階段提高節能減排效率的工作重點應放在以下3個方面:在制定節能減排總體目標和具體指標時,要既考慮整體節能減排任務,有照顧各地域、各省份經濟社會發展客觀需要。認真調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特點、節能潛力、環境容量,全面聽取并認真分析人民群眾、專家學者、地方政府意見,合理制定地區節能減排工作計劃。對東部發達地區各項指標嚴格檢測,對中西部地區相關指標適度放寬,同時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節能減排工作補貼扶持,通過技術革新、調整產業結構等方式加強該區節能減排工作。在產業轉移上,要加大東部發達地區對西部落后地區的對口援助和支持力度,在此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高污染企業轉移的監管審批。開展節能減排工作,要特別注意與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一致,決不能將二者對立起來,節能減排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各區域節能減排工作必須與該區的發展緊密聯系,充分利用各項政策合理安排節能減排重點領域和工程。如循環經濟和低碳發展試點省市可率先進行循環經濟、低碳發展、碳交易市場探索。河南、山東、安徽、河北、山西等部分地區可以“中原經濟區”為契機,通過國家層面重點開發區域,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節能減排路徑等。節能減排牽涉單位眾多、地域廣闊、利益復雜,如果協調工作不到位,僅靠一個部門、一個省(市、區)絕難以完成。國家發改委應在對我國節能減排形勢整體評價基礎上,建立職責明晰、獨立負責的區域間節能減排協調機構,必要時可以打破省份限制。涉及的各省節能減排主管領導參加節能減排聯席會議,各省定期公開節能減排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作者:李霞工作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論雙邊市場中交易機制與效率
- 下一篇:上市公司內控效率與盈余質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