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促進時尚產業發展研究
時間:2022-04-16 10:11:51
導語:科技促進時尚產業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種高科技新產品、新材質和新功能的誕生,使時尚得以具有更加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和承擔載體。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時尚設計師將興趣投向高科技工業產品,掀起一股跨界創新的熱潮,如LG與普拉達合作設計手機,惠普與Vivi-enneTam合作推出筆記本電腦等,都取得了市場上的成功。近年來電子虛擬技術的發展甚至使時尚可以脫離實物載體而存在,如網絡游戲第二人生、我的虛擬模特以及國內風行的QQ秀、人人網等,都已經成為諸多知名時尚品牌展示、宣傳自身的有效平臺。自電腦被引入工程技術領域以來,至今已成為設計師不可或缺的助手。隨著數字設計系統的發展,越來越豐富的時尚概念得以更加便捷的呈現。以服裝產業為例,近年來服裝CAD/CAM系統的發展使新品開發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Zara、凡客誠品等“快時尚”品牌才得以涌現出來。近年來,歐美先進國家幾乎所有的時尚企業都依賴新興的信息技術以提高新產品開發效率和業績。時尚產業對新奇性、獨特性高度重視,而對成本敏感性較低的特征恰好吻合了還不夠成熟的新生科技尋找產業化機會的需求。在科技史上,很多科技成果的誕生是直接出自時尚產業的需求,也有很多成果誕生之初最先在時尚領域找到應用空間。例如杜邦公司于1938年推出的尼龍絲襪,不但迅速引起了全社會的流行風潮,也為尼龍這種新型高性能材料找到了最初的產業化出口。時尚產品的特性使得公眾較為容易接受那些新奇但不完美的產品,從而也給了成長中的新生科技以實現價值的空間。
近年來,我國在時尚消費品領域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工業設計能力迅速提升,具備了時尚產業發展的有利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國消費者選擇能力和判斷能力不斷提升,已經開始形成獨立的時尚觀念,不再單純迷信國際品牌。當前,我國時尚產業向更高水平跨越的時機已經成熟。我們既要重視時尚文化的創新和積淀;時尚消費的引導和培育,同時也要更加重視科技對于時尚的支撐作用,要積極利用新科技革命的寶貴機遇,促成我國時尚產業的跨越式發展。當前我國時尚產業普遍存在“重銷售,輕研發”的現象。本土企業技術水平不高,基礎研究比較薄弱,高端產品的原料大部分依靠進口,在包裝工業、廣告制作等相關產業鏈上也不具優勢。因此,我國亟需加大時尚產業相關基礎研究和多學科復合研究的投入,以材料技術、信息技術、低碳技術等應用研究為重點,積極開發具有高技術含量的原創時尚產品。目前,中高端時尚品牌主要被西方發達國家所壟斷。我國要想在中高端時尚產品市場上有所突破,依托科技創新,打造獨特優勢,開展錯位競爭是一條捷徑。一方面,要將高新技術充分應用于現有產品的功能提升和更新換代;另一方面,也要促使科技創新全面融入產品設計和品牌文化,以增強時尚產品的市場活力和品牌價值。隨著物聯網、4G移動通訊等信息科技領域的新突破和新應用,近年來誕生了B2C、M2C等服務創新模式,使時尚業界得以跨越傳統的終端環節,通過各種移動互聯設備直接面向消費者提供產品或者服務。將新興IT技術與時尚品牌運作結合起來,利用日益發展成熟的互聯網打開終端銷售渠道,將成為未來時尚產業品牌培育和業態創新的重要途徑。要高度關注與時尚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的產品設計、物流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應用軟件的發展,這些軟件知識聚集程度高,對產業的支撐作用巨大,是時尚企業提升自身能力,參與市場競爭的有利武器。在技術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促進時尚制造業與信息服務業的融合,注重時尚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培育。人類社會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來,科技與文化在發展中的聯系越發密切,其交叉領域在邊界處迅速擴張,已經形成了一片不可忽視的邊際地帶。這一地帶集中了最具有創造性和顛覆性的人類思想,具有蓬勃的創新活力,正不斷衍生出新的時尚亞文化、新的時尚生活方式和新的時尚產業形態。我們如能順應時展趨勢,有意識地推動科技與文化互相促進,融合發展,將能夠為我國時尚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更加優越的環境和更加持久的動力。
本文作者:王雪瑩工作單位: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
- 上一篇:論船舶企業科技的方法與側重點
- 下一篇:科技創新面臨的問題與策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