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煙草包裝對職業人群的警示效應
時間:2022-05-07 10:58:26
導語:論煙草包裝對職業人群的警示效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象與方法
上海市3個轄區選取的4組不同職業人群:進城務工人員、在校大學生、醫務人員以及幼兒園家長789人。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在上海市3個轄區選取了4組不同職業人群:進城務工人員、在校大學生、醫務人員以及幼兒園家長。進城務工人員來自閔行區,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為主;大學生來自復旦大學,包括醫學生和非醫學生,教育程度全部為本科在讀的二、三年級學生;醫務人員來自閔行區2家二級醫院和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幼兒園家長來自復旦大學2所附屬幼兒園。問卷上都印有我國內地現行煙包和目前香港、臺灣等地采用的煙包彩色的警示圖案,包括大陸地區和港臺地區各4種警示包裝圖片。問卷采用自填方式。內容包括:①目前內地煙包健康警語以及港臺煙包警語的作用;②不同包裝對于特定煙草危害知識的傳遞,圖片警示包裝提供的煙草危害信息包括吸煙會導致肺癌、心腦血管疾病、皮膚老化、肺氣腫、性功能障礙5種警示信息;③圖片警示包裝對于改變吸煙行為的作用;④圖片警示包裝改變人們對于吸煙相關的社會規范的作用;⑥對于更換煙草圖片警示包裝的態度。1采用EpiData3.1進行數據錄入,使用SPSS18.0進行數據分析。
結果
共發放8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789份,有效回收率98.6%。包括進城務工人員(254人)、大學生(259人)、醫務人員(194人)以及幼兒園家長(82人)。男性338人,占42.8%;女性451人,占57.2%;現在吸煙者人125人,占15.8%;非吸煙者630人,占79.8%(表1)。調查結果顯示,83.9%的受訪者表示知道我國的煙盒印有警示。但86.1%的人認為大陸目前的煙包警示作用有限,甚至起不到警示作用;認為作用很大的只占13.9%。62.7%的人認為港臺地區煙草包裝的警示作用很大。本調查項目提供的港臺圖片警示包括吸煙會導致肺癌、心腦血管疾病、皮膚老化、肺氣腫、性功能障礙共5種煙草危害警示信息,98.2%的調查對象都能夠從中獲取煙草危害信息,55.1%的調查對象能夠獲得全部有效信息。對于煙包提供的具體危害信息,肺癌的知曉率最高,達到96.1%;肺氣腫和性功能障礙的知曉率相對而言較低,但知曉率也都超過了70%(表2)。不同吸煙狀況的人群在觀看完煙草包裝上的疾病圖片后對吸煙危害認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于獲取全部信息的兩兩比較結果為:戒煙者和非吸煙者獲取全部信息的比例高于現在吸煙者(P<0.01)。93.7%的調查對象表示支持我國更換帶有圖形警示的煙草包裝,不同職業人群的支持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城務工人員支持率在不同人群中相對較低,但支持率也近90%,總體呈現支持態度。86.7%的調查對象認為我國應該使用圖形警示告知公眾煙草的具體危害,不同職業人群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醫務人員的支持率高于進城務工人員。86.4%的調查對象認為使用圖形警示是對人民健康負責的一項措施,不同職業人群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83.9%的吸煙者表示圖形警示能夠使他們減少吸煙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48.4%的吸煙者表示會戒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顯示醫務人員中的吸煙者戒煙比例最高(64.3%),81.1%的不吸煙者表示會更愿意勸阻吸煙者吸煙、建議他們戒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醫務人員勸阻的比例高于進城務工人員(表4)。
討論
我國大陸自2008年10月起更換了新版包裝,煙包沒有采取圖片形式,只是在煙包兩個主要面的下方用一條細線隔出1/3的面積,正反面分別印上了中文和英文同義的兩句警示語,字體依然很小,底色與煙包底色相同,完全沒有體現大而清晰的特點;警語沒有具體說明吸煙導致的具體危害,與《公約》要求仍有較大差距,遠不能起到警示作用,而香港的圖片警示效果得到了普遍的認可,不同職業人群都能有效的從警示圖片中獲取吸煙危害信息,但是對于不同警示圖片提供的危害信息,結果顯示僅半數比例的調查對象能夠全部獲取。因此,在采取圖片警示的基礎上還要提高圖片警示傳遞信息的效果。以往文獻指出煙包警示信息包含圖片、文字,且越大越綜合,對傳播煙草危害更有效[5]。2006年,澳大利亞在煙包上印制了免費戒煙熱線電話,結果顯示戒煙熱線的撥打次數是印制前兩年的2倍[6];其最近的研究顯示通過增加警示面積可以提高健康警示的效果[7]。因此,建議更新健康警示的表現形式,擴大警示面積,豐富內容,加大對這些信息的輪換以提高警示標簽傳遞危害信息的效果。有文獻指出,新式的健康警示符合社會心理學原則,從社會心理學方面考慮,健康警示是按照以下步驟發揮效力的:引起關注、保持關注、提供詳細信息、改變行為、維持效果[8]。泰國的調查顯示,44%的吸煙者認為警示促使他們想戒煙,53%的吸煙者認為警示促使他們更多地想到吸煙對健康的危害[9],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得出,圖片警示包裝對于吸煙相關行為的改變,比如減少吸煙者吸煙量、增加勸阻吸煙都會產生積極的效應。不同職業人群的吸煙者都有較高的比例表示會減少吸煙,但考慮戒煙的比例相對較低。對于勸阻吸煙的意識,不同人群都有較高的比例,醫務人員勸阻吸煙的比例高于進城務工人員,說明醫務人員有較高的勸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不同職業人群對于我國使用大幅疾病圖片普遍呈現高度支持的態度,支持的比例高于2008年歐盟的研究結果即半數公眾支持在文字基礎上增加圖片警示[10]。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不足,由于是目的抽樣,抽取的是可能為研究問題提供較大甚至最大信息量的人群,所得結論無法代表全體人群,但不同職業人群的抽取過程遵循隨機性原則,所得結果可以為政策制定提供一定依據。我國大陸地區目前的警示包裝無法起到警示作用,值得提出的是,美國[5]也簽署了《公約》,自2012年10月起所有煙草包裝上都要印制圖片警示標簽。建議我國也應采取相應措施,遵循公約要求改進煙草包裝,更加直觀地警示煙草危害。
本文作者:葛新余峰尉敏琦錢海紅王帆王健梅克雯鄭頻頻傅華工作單位: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上一篇:行刑程序與監獄監督分析
- 下一篇:糖尿病健康教育形勢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