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健康教育形勢初探

時間:2022-05-07 11:09:29

導語:糖尿病健康教育形勢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糖尿病健康教育形勢初探

1.成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成立由分管院長領導,醫院健康教育職能科室負責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由醫務科、護理部、內分泌科等相關業務管理部門的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負責建立健全醫院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承擔對各科室醫務人員及社會公眾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識技術指導,參與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檢查、協調,組織對本院醫護人員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業務培訓和考核,負責落實健康教育經費,配置專用設施設備,編印、制作和發放健康教育資料,負責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動的記錄和工作總結,與當地糖尿病健康教育機構加強聯系,爭取業務技術指導和合作,負責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調查研究和效果評價。2.建立糖尿病聯絡護士小組。小組成員有計劃有組織學習,開展活動,形成全院范圍內糖尿病護理網絡組織,為非內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提供專業性、連續性護理服務,使各病區設有相對固定的醫護人員作為兼職糖尿病健康教育聯絡員,形成自上而下的三級健康教育管理網絡,推動醫院整體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3.成立糖尿病多學科多科室的專業治療和教育團隊。充分利用大型綜合醫院優勢,成立糖尿病多學科多科室的專業治療和教育團隊,這也是醫院健康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組分為核心成員和周圍成員,核心成員包括糖尿病醫生、糖尿病專科護士、營養師、心理治療師等。各小組專業技術成員充分發揮專業特長,開設聯合門診,一站式篩查糖尿病并發癥,并進行糖尿病二級預防宣教。通過糖尿病健康管理團隊的整合,創造以患者為中心的良好的醫療環境。

健康教育形式與方法

1.設立糖尿病護理門診。糖尿病護理門診是門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固定形式,為提高門診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和自我管理能力而開展工作。糖尿病護理門診接受來自體檢中心等的糖耐量異?;颊呒俺踉\斷的糖尿病患者,對他們進行有關糖尿病知識的咨詢以及糖尿病自我管理技能的培訓和生活方式干預措施的指導,使醫院糖尿病健康教育走向個體化干預模式,豐富了原來醫院以定期更換健康教育專欄,發放健康教育處方以及播放健康教育錄像為主的健康教育形式,使糖尿病健康教育實用化、個體化。2.設立糖尿病患教課堂。糖尿病患教課堂固定場所,固定時間,循環宣傳糖尿病健康教育內容,對住院患者,門診患者及社會各界人士開放,由糖尿病??谱o士負責管理,糖尿病專業治療和教育團隊成員授課,患教形式多種多樣,寓教于樂,利用成人學習理論情景學習法開展胰島素筆規范注射法,血糖監測,飲食治療等糖尿病自我管理實踐,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3.病友支持團隊的組建。從老病友中招募組成一支非專業的社會團體,組建由糖尿病??谱o士領導下的“病友支持團隊”[4],這些老病友非常愿意成為志愿者,并且有時間,有熱情,經過培訓后他們能向其他Ⅱ型糖尿病患者講解糖尿病防治知識,傳授自身控制糖尿病的經驗和內心感受,目前糖尿病自我管理相當成功?!安∮阎С謭F隊”能發揮和利用社會資源管理龐大的糖尿病人群,以病友間經驗分享為主體的同伴教育來促進糖尿病健康教育,做好糖尿病三級預防工作。在“病友支持團隊”活動中,志愿者提高了自身糖尿病防治知識水平和技能,在幫助他人時得到了心理滿足,成為糖尿病教育中的一支大有作為的社會力量。但“病友支持團隊”需要注意的是,他們是非專業人員,本身也是糖尿病患者,他們病情有時會有變化,情緒也會有波動,可能會影響其他糖尿病病友;他們有時對糖尿病知識掌握不正確,如飲食知識存在誤區時會誤導其他病友,這時就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正確指導。4.糖尿病俱樂部的活動。定期開展糖尿病俱樂部工作,每期活動都設立主題目標,俱樂部成員間相互交流,經驗共享,從而達到普及糖尿病知識和技能,強化早期預防和早期干預,緩解心理壓力,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減輕社會家庭負擔的總目標。俱樂部活動需要醫護人員、病友支持團隊、俱樂部成員之間的協作來保證糖尿病管理質量,達到俱樂部服務目標。

完善糖尿病健康教育考核質控體系

醫院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領導小組聯合醫院質量管理檢查小組每月進行一次檢查,其內容有:一是文檔記錄,包括健康教育內容及參會人員簽名記錄。二是實地抽查詢問病人和家屬的健康教育需求的滿意情況,病人是否已了解了病情和治療、用藥注意事項和自我管理內容要點等[5]。要組織相關職能科室,制訂專項工作計劃,明確責任,并在糖尿病健康教育計劃中指定專人負責制,規范糖尿病健康教育內容,制訂細化指標,加強臨床醫學工作者與社會公眾教育培訓的考核及評估。采用聽取匯報、查閱資料、現場察看、對醫護人員及患者(或家屬)問卷調查等方式,每年定期對各部門進行專項檢查和考核,并以此作為科室或相關人員績效考核及績效工資發放的依據,有效推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整體發展。但同時也要認識到健康教育的實施同樣受到社會經濟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受到傳統文化因素的影響,需要漫長的歷史過渡,難以短期收效或者評估[3]。

本文作者:陳鴻爾鄭亞華工作單位: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