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論文寫作的動機及啟發
時間:2022-05-07 11:13:53
導語:英語論文寫作的動機及啟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思路
1959-1990年為第一階段,研究主要從社會心理視角出發,研究者以Gardner、其學生及其加拿大同事為代表;1991-1999年為第二階段,研究主要從情景認知視角出發,以教育認知心理學的應用研究為代表;2000年以來為第三階段,研究開始強調動機的動態性和復雜性,轉向動機的過程研究,研究者以Drnyei、Ushioda和他們的歐洲同事為代表。在總結動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借鑒Heckhausen和Kuhl的行為控制理論,Drnyei和Ottó提出了動態的二語習得動機過程模式(Drnyei2005a,2005b)。該模式涉及兩個層面:動機實施順序和動機影響。動機影響包括各種潛在的、為行為實施過程提供動力的源泉和力量,它分布在動機實施的各個階段。動機實施順序包括最初的愿望與要求、目標、計劃意向、行為實施、目標實現和評價,具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學習行為的激發階段,包括目標設定、計劃意向、計劃意向的啟動三個環節。這一階段的動機影響涉及語言方面的主觀價值、學習的快樂、工具性收獲、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學校和家庭環境、自我調控的程度、學習任務的迫切性、機會和選擇、目標的協調性、實施任務的困難、拒絕學習任務的代價等。(2)學習行為的實施階段,包括任務的細化和實施、持續的綜合評估、行為調控三個方面,三者共同構成動態的任務處理系統。這一階段的動機影響涉及新奇、快樂、目標的重要性、處理問題的潛力、自我和社會形象、努力和成功的一致性、自主性、老師和父母的影響、學習評價、激勵機制、課堂目標結構、小組活力、課堂氛圍、學校氛圍、任務沖突、注意力分散、備用學習計劃、成本效益、自我調控能力等。(3)學習行為的評估和反思階段,主要評價已經完成的學習任務和反思該學習行為對未來學習行為的啟示。因此,這一階段既是對最初計劃意向的評價,也是新的學習階段的起點。動機過程模式對于整體理解動機具有指導意義,也兼顧了動機的微觀層面,但各種動機可能相互牽制,也可能受時間或者情景的影響,其實際運行不一定呈直線發展(Drnyei2005a,2005b)。受到“社會學轉向”的影響,Drnyei和Ushioda(2011)提出了學習動機三個相互關聯、抽象的動態框架:動機—認知—情感,進而提出了包含認知和情感因素的動機集合的四大要素,即興趣、學習者信心十足準備接受任務的動機流程、任務處理過程和未來學習指導。依據他們的解釋,興趣和動機流程實際上大致與學習行為的激發階段相對應,任務處理過程大致與學習行為的實施階段相對應,而未來學習指導大致與學習行為的評估和反思階段相對應。他們從強調動機的過程性轉向強調動機的復雜性和動態性,但所提出的動機集合要素明顯仍具有過程性特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通常包括教學、指導和答辯等環節,大致分寫作前準備、寫作過程和寫作評估幾個階段,而且具備較強的社會性和情境性特點(王崇義2004;顏靜蘭,倪薇2005)。對于畢業論文的寫作動機研究,Drnyei和Ottó的動機過程模式及Drnyei對動機的社會性和情境性的強調都具有較好的理論指導性。本文主要參考動機過程模式,兼顧動機的社會性和情境性特點,采用學生自我報告的調查方法,分析我校英語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前的興趣、寫作中的動機變化、寫作后的評價和反思。
研究設計
興趣是首要的動機,與自我效能、自我調控等因素關系密切(Hidi&Boscolo2007;Drnyei&Ushioda2011)。因此,本研究以興趣為中心,具體探討以下問題:學生在論文寫作前是否有興趣?論文寫作過程中寫作興趣是否有變化?若有變化,導致變化的因素是什么?論文完成之后評價如何,有何成效?動機變量之間以及動機變量與結果評價之間有何關系?畢業論文答辯結束后,我校124名2007級英語專業學生書面匿名描述了論文寫作經歷,簡述了寫作動機、過程和意義。為了進一步了解整個論文寫作過程中學生興趣的具體發展變化情況,之后又在學生離校前,通過QQ聊天和發送Email的形式征集了56名學生的論文寫作意見。在對124名學生的回答整理歸類時,否定畢業論文寫作或者認為畢業論文只是畢業要求的回答記作1,認為畢業論文寫作帶來知識和能力收獲或者是有意義的回答記作2。由于本文以興趣為首要研究動機,因此證書型動機被歸入否定畢業論文寫作意義一類。在分析56名學生的回答內容時,以興趣和態度動機為中心設定寫作前、寫作中、寫作后三種變量。興趣狀況沒有發生變化記作0,無興趣或者有反向興趣變化記作1,有興趣或者有正向興趣變化記作2;整體否定畢業論文寫作記作1,整體肯定畢業論文寫作記作2。同時,利用內容分析法整理出影響論文寫作的動機因素,計算相應頻次,然后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和討論
1.論文寫作前后的動機對比根據56名學生反饋的信息,畢業論文寫作前有較大興趣的學生共29名,沒興趣的共27名,有興趣學生的比例略高于沒興趣學生。寫作過程中,有14名學生的興趣沒有發生改變,占25.0%,其中包括9名開始就沒興趣的學生和5名開始就很有興趣的學生;有22名學生受到了明顯負面動機影響,占39.3%;有20名學生受到了明顯正面動機影響,占35.7%。寫作過程中有略微更多的學生受到了負面影響,但這些負面影響的決定性作用比較有限。僅有6名學生最初的寫作興趣消失;其余16名學生只是寫作興趣削弱,但對論文寫作結果仍然持肯定態度。寫作完成后,有18名最初對畢業論文寫作持否定態度的學生改變了整體看法,這樣在整體上對畢業論文寫作持肯定態度的學生增加到了41名,占73.2%。具體結果見表1。在畢業論文寫作前,雖然有興趣的學生比沒興趣的學生僅多3.6%,不存在分布差異(p=0.789>0.05),但Mann-Whitney檢驗顯示兩組的興趣表現強度之間仍然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5),說明學生最初在整體上對畢業論文寫作沒有興趣的假設值得懷疑。在寫作過程中,興趣變化的分布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395>0.05),但興趣變化結果對寫作評估具有決定性意義。寫作結束后,持肯定態度的學生比持否定態度的學生多出46.4%,在最初的基礎上提升了21.4%;卡方檢驗顯示,兩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0.05),學生的興趣和肯定態度明顯超過排斥態度,這說明畢業論文寫作在整體上對學生沒有意義的假設值得推敲。上述研究結果在考察124名學生對畢業論文寫作的價值判斷時得到了進一步印證。124名學生中,僅有10名學生認為畢業論文寫作只不過是為了畢業證和學位證,沒有實質性意義;其余114名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表達了對畢業論文寫作的興趣和肯定,總體上認為畢業論文寫作對自己的知識結構或者能力水平有著積極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卡方檢驗顯示,兩組數據分布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5)。雖然較多研究認為英語畢業論文寫作存在很多嚴重問題(如韋森2009;羅明江,柳輝2010;盛國強,周永模2011),但我們的兩次調查結果均表明,大多數學生對畢業論文寫作持積極態度,肯定了畢業論文寫作的意義。2.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動機因素對學生寫作前興趣和寫作后評價的Spearman相關性檢驗顯示,二者不存在統計學的相關意義(r=0.143,雙側p=0.294)。這說明寫作過程對56名學生的論文寫作態度和興趣有著明顯的影響作用,論文寫作過程在意義建構中起著關鍵作用。而我們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是:論文寫作過程中都存在哪些動機因素?什么因素影響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興趣和意義建構?就畢業論文寫作的個人看法而言,56名學生通過Email反饋的文字內容反映了以下多方面問題:(1)找到并理解所需資料或者獲取有效信息,(2)論文寫作的計劃,(3)對所選擇論文話題的興趣,(4)指導老師的責任感以及對學生的評價,(5)畢業論文和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的關系,(6)學?;蛘咴合嫡撐墓芾淼暮侠硇院托?,(7)找工作的情況,(8)各種考試,(9)同學和朋友們對畢業論文寫作的態度,(10)網絡資源的合理使用,(11)頂崗實習,(12)對英語寫作的態度,(13)課程設置和畢業論文寫作的關系。這些問題分別簡寫為13項變量:資料信息、目標和計劃、話題興趣、指導老師、畢業要求、論文管理、找工作、考試、同學態度、網絡資源、頂崗實習、寫作態度和課程設置。從當前相關研究來看,這些變量具有較高的可信性。經對比,它們與胡衛星、蔡金亭(2010)所探討的影響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的18個可測項目的語義之間有高度一致性。同時,變量的豐富性和情境性強于文莉、謝荷峰(2010)所探討的文科類畢業論文質量影響因素。需要說明的是,依據Drnyei和Ottó的動機過程模式,資料信息、話題興趣、目標和計劃、寫作態度等應該屬于論文寫作前動機因素,但因為它們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持續發生作用,具有復雜性和動態性特征,所以在此作為寫作過程中的動機因素來討論。研究根據這13項變量在學生反饋中被提到的頻次,使用SPSS17.0計算秩均值,并對變量進行排序,結果見表2。經Friedman檢驗,這13項變量在總體分布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5),對論文寫作有不同影響。根據計算所得的秩均值,排在前十位的變量依次為資料信息、目標和計劃、話題興趣、指導老師、畢業要求、論文管理、找工作、考試、同學態度、網絡資源。但是,這些自我報告的變量次序不一定反映了它們的實際影響,很可能只是反映了相關變量在被調查對象論文寫作過程中的議題設置傾向。總體而言,各變量之間雖然有顯著性差異,但Spearman檢驗顯示部分變量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顯著相關性,相互之間有交互影響。具體結果見表3。經Spearman檢驗,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資料信息與話題興趣之間呈正相關(r=0.269),指導老師和同學之間呈正相關(r=0.285),頂崗實習和找工作之間呈正相關(r=0.328),網絡資源和目標計劃之間呈正相關(r=0.265)。這些相關數據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資料的難度和豐富與話題興趣之間相互促進,同指導老師的交流和生生交流之間也相互促進,頂崗實習與找工作之間相互傳遞精神壓力,目標計劃與網絡資源的利用率之間相互促進。因此,切實解決本科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比如如何引導學生找到難度合適的學術資源或者幫助學生理解中英文信息,如何在管理上促進師生之間的對話,如何建立和促進資源共享,如何疏導已經找到工作和尚未找到工作學生的精神壓力,如何發展學生的多任務處理能力,如何引導學生制訂計劃,如何幫助學生獲取和利用網絡資源等,將有效增強學生的信心和自主決策能力,促進正面動機效應,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論文寫作興趣、寫作投入程度和寫作水平。同樣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話題興趣與畢業要求、找工作兩項變量之間都呈負相關(r=-0.298,r=-0.326),畢業要求和目標計劃之間也呈負相關(r=-0.276)。這說明在畢業論文與學位證獲得等工具性目標掛鉤時,學生對于論文話題的興趣、提前計劃的可能性和對于論文的期望值反而會降低,而且找工作也會影響學生的論文期望值和寫作興趣,進一步體現了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機制對學生內在動機的消極影響。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找工作與考試、網絡資源之間呈正相關(r=0.868,r=0.377),這說明學生越是忙于找工作就越是忙于考試,而且越是忙于找工作就越是依賴獲取便捷的網絡資源。畢業要求和資料信息之間呈負相關(r=-0.427),這說明越是強調論文寫作的工具性目標,學生就越是撿方便的做,付出的努力反而越少。因此,如何消除或者盡量減少畢業要求、找工作和考試所帶來的負面動機效應,最大限度地實現培養目標,這是改革畢業論文寫作、提高論文水平的重要議題。部分變量和56名學生的最終評價之間也存在顯著相關性。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學生的最終評價分別與資料信息、話題興趣呈一定正相關(r=0.291,r=0.283),說明資料信息越充分和有用,學生對話題越有興趣,他們最終對畢業論文的反應可能越肯定。在同一顯著性水平上,學生的最終評價分別與找工作、考試呈一定負相關(r=-0.284,r=-0.284),進一步說明了學生越是忙于找工作和考試,就越是否定和貶損畢業論文寫作的意義,這與王崇義(2004)、文莉和謝荷峰(2010)等對畢業論文存在問題的分析一致。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學生的最終評價與院校的論文管理呈中度負相關(r=-0.411),說明院校的論文管理越不合理,學生越是反感和抵觸畢業論文寫作。由此可見,充分發揮資料信息和話題的正面動機效應,設法降低找工作、考試、論文管理的負面動機效應,對于畢業論文寫作改革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動機研究對論文指導和寫作的啟示
從上述動機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首先,本科畢業論文寫作過程比較充分地體現了Drnyei(2005b)討論的系列動機,并體現了中國文化語境的特殊性。多數本科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前有期待、希望或者興趣。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動機變化導致部分學生失去興趣,但更多的學生產生了興趣,且大多數學生在寫作結束后對論文寫作給予了積極評價。其次,資料信息、話題興趣、目標和計劃、指導老師、畢業要求、論文管理這些變量在學生心目中的議題關鍵性超過找工作、考試、網絡資源使用、頂崗實習等,并且多數因素都是外在動機,符合歸因理論的基本規律。這兩點暗示了學生對畢業論文寫作的重視和對其外部環境的變革需求。最后,雖然諸多動機變量之間有相互促進作用,但也有部分變量之間呈負相關。畢業要求、找工作、考試、論文管理等外部因素扮演了典型的負面動機角色。從整體來看,本科學生對畢業論文寫作持肯定意見,但在實施畢業論文寫作教學改革過程中,需特別注意寫作前的動機激發、寫作中的正面動機保持和負面動機控制,建議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論文寫作中要培養和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自主性不僅是學習的重要動機變量,也是建構主義的本質屬性,對英語寫作水平有著較大影響(Drnyei2005b:91-99;劉儒德2005;唐芳,徐錦芬2008)?!秶抑虚L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對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提出了要求。(2)在不違背《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關于論文寫作相關規定的前提下,盡量照顧學生興趣和就業的多元化需求,探尋畢業論文寫作與找工作、考試、頂崗實習等之間的結合點,實現科研與實踐的融合,促進學生外在動機的積極轉化,爭取教和學的雙邊互贏(Hidi&Boscolo2007:13)。(3)幫助學生利用在線、離線資源獲取和理解資料,培養學生的信息和文本處理能力,促進有意義的輸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學生反映:“每次寫好了,老師又說有問題的時候,或者周圍的人直接拿別人學校的論文來用的時候,我就特別不想自己寫,想抄現成的?!币虼耍€應考慮運用技術手段監督論文寫作教學和指導等環節,利用過程寫作和技術手段防止、遏制學術欺騙行為,避免給學生整體學習動機帶來傷害。(4)靈活管理,提倡網絡寫作模式,開發寫作資源和寫作平臺,建設畢業論文寫作社區,方便寫作時間和地點的選擇,實現寫作全程在線支持,避免“為了論文跑來跑去,覺得無論在身心還是在MONEY上都付出了很多”;陳潔(2010)、王雪梅(2011)、陳正倫等(2012)都提出了這方面的改革嘗試。(5)提高指導教師素質,為學生論文寫作提供可靠的幫助。有學生反映:“從很多人包括有些老師那里都聽說過:本科論文不過是抄,本科生寫不出什么新的東西,所以也就沒什么動力去寫了?!币灿袑W生抱怨:“交給指導老師看后,答曰沒有思想,是說明文!汗!只好修改再修改,完稿。寫作過程中還有不少坑爹的事?!币虼耍笇Ю蠋熥陨響岣邔Ξ厴I論文寫作的認識,不應負面指導學生。(6)盡早介入,使論文寫作融入課程設置。引導學生早作打算,避免讓學生“覺得這只是學校按照教育局或者啥走的一個過程而已,形式化的東西本來就不招人喜歡。況且,我們從大一或者更早開始就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或者接觸過怎樣寫論文,甚至從哪方面入手都不曉得。一到大四,學校就喊你交論文!”(7)考慮目標實現的可能性,調整畢業論文寫作要求,認清本科畢業論文和碩士畢業論文之間的區別,在創新性、學術性、規范性和語言文化能力等幾個方面做出適合本科生實際情況的界定。對此,有的學生的回答很具啟發性:“雖然很不專業,甚至很膚淺,但是吾筆寫吾心,結果就另作他算吧?;蛟S,以后通過更加專業、深入的學習,會創造出自己喜歡、大家認可、更加深刻的作品。”英語畢業論文寫作是一個跨文化的多任務情景,既涉及英語寫作的真實語言文化環境,也涉及所在院校畢業論文的寫作環境以及學生自己的學習和就業環境,具有高度的復雜性。院校的課程設置、論文管理機制和教師的指導機制需要適應這個跨文化的多任務情景,提高教育服務意識,開發技術簡化或自動化寫作程序,多方面激發學生的論文寫作動機,想方設法轉化負面動機,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Drnyei(2005a,2005b)、Drnyei和Ushioda(2011)的過程動機理論與動態動機理論兼顧社會文化、認知心理層面,共同指出了任務實施過程中動機的過程和動態特征,比較符合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現實情況,具有較大的理論指導意義。
從本研究的調查結果來看,英語本科學生整體上對畢業論文寫作有較大興趣。寫作過程雖然變化多端,但論文寫作的意義具有較強顯著性,多數學生都有較大收獲,并對畢業論文寫作持積極肯定的態度。正如一位學生所言,“實話實說,我不是學習很出色的人,每次一聽說要寫論文我都覺得很痛苦,但是到最后我還是發覺自己在寫的過程中學到了東西。”取消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觀點缺乏嚴格論證,與本研究的結果不相吻合,也與相關的理論探討(時偉2010)相違背。但英語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學生的寫作動機普遍不夠強烈,正面動機的保持也還存在很多變數,亟須創設更多真實的論文寫作情景和開發寫作技術以服務于學生,幫助學生適應跨文化、多任務的英語論文寫作環境。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和研究者們反復指出的畢業論文寫作的英語語言能力問題(如王崇義2004;黃曉苑2005)在本研究的學生自我報告中并沒有凸顯出來,這需要進一步探討。此外,由于本研究的對象為二本師范院校學生,他們體現了諸如頂崗實習等情境性動機,但沒有體現諸如出國等其他情境性動機,研究樣本也不具有統計學的隨機性和代表性,需要更科學的方法、更多的研究來驗證本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和適用性。
本文作者:陳正倫工作單位:南京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糖尿病健康教育形勢初探
- 下一篇:公共圖書館的核心業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