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集團化生產管理標準化水平初探
時間:2022-01-20 08:49:01
導語:企業集團化生產管理標準化水平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企業市場化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到一定階段,傳統的小規模工業和大作坊式的中小企業經營形式在我國經濟進入全球化的發展浪潮中已經不再能突出市場競爭力。規?;袌鼋洕鹇院献髀撁?、跨國企業集團等創新名詞常常在社會躍然于耳。集團化管控日趨純熟成為行業主流,為了衡量公司的競爭力,其核心是提高生產管理標準的能力。企業該如何提高和提升我國企業生產管理標準化水平是當務之急。因此,研究提高生產管理標準化的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集團化管控;生產管理;標準化初探
一、我國企業集團化管控的必要性
(一)掌握和最優化運用企業資源。作為集團公司的母公司,在掌握著整個集團的全部資源的同時,也肩負著集團戰略布局及發展的重要使命。如何合理的分配和使用這些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發展的方向和命運。所以就需要集團公司統籌規劃,將適合的人才、資金投入到適當的市場競爭當中,形成區域優勢,并不斷的做實做強,集團也能夠享受這部分紅利的同時,進行資源的再次分配,最優化運用企業的資源。(二)加強企業風險控制,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將運營風險分攤也是集團化管控的一個重要意義。如果只注重一部分業務或集中進行管理,勢必會造成機構及人員的冗余,資源的浪費,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也偏弱。而進行集團化管控之后,采取區域負責制,或采取自負盈虧等經營模式,可以將風險均攤到各子公司及副業務領域。一旦出現風險還可以立即采取應急預案,不至于影響整個集團公司的發展,從而確保了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二、企業集團化管控的現狀
如果企業正處于快速發展及搶占市場布局的關鍵階段,那么就需要與用戶現場和本地化企業進行合作使其逐漸形成主流的標準。例如在某一城市建廠的過程中,從生產制造到售后維保,這樣不單單可以解決了當地的稅收及就業問題,也能夠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但就集團化管控而言,目前受制于地域性經營模式差異化的限制,尚沒有形成一套統一的,標準化的生產管理模式。各子公司雖在組織機構設置上基本保持了一致,但在生產過程化管控方面,均采取了不同的系統化軟件,達到了可視化,數據化的管理。從單一企業發展角度來說,這種模式的好處是適應了自身生產的需要,能夠滿足企業經營的目標。但對于集團公司來說,就失去了統一的管理模式,容易出現子公司失控的狀態。所以,實施一套標準化的生產管理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三、如何做好生產管理
(一)充分了解公司員工。每個人對自己來說都是很簡單的,但對其他人則是復雜的。作為企業生產管理者,應當充分的了解自己企業中的每一名員工,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崗位上的人員發揮出最大的作用。(二)傾聽員工心聲。企業的生產管理者具有很強的自信心。這種趨勢有助于果斷而迅速地解決問題,但是太過于自我主張就會使管理者一意孤行,不會聽從其他人的建議而導致決策出現失誤。在企業管理中,傾聽員工的心聲也是團結員工,調動熱情的一種重要途徑。(三)管理方法經常創新。管理員工就像開車一般,駕駛時,駕駛員需要仔細觀察指示器和道路。當路面發生新變化且指示器的指針發生變化時,他應轉動方向盤以防止汽車碰撞。因此,生產過程中就必須不斷地采用新的方法來處理管理中的突發情況,這就必然要求管理者必須要有打破成規的能力。(四)建立完善公司標準生產管理的制度生產管理是指產品生產或服務提供過程的管理。作為一家全球化布局的生產制造企業,有一個基本的標準管理系統,標準管理系統因企業而異?,F代企業生產管理是從零件采購,零件檢驗,零件存儲,零件裝配,產品檢驗,最終產品交付,客戶服務P/O分析,開發和設計等方面規劃產品。組織,指導,控制和使用各種資源,以實現組織預期目標的整體流程管理。這不僅是我們提高化工生產經營管理流程標準化的一個基本思路,也是一個現代化企業生產經營者必須需要具備的先進經營理念。(五)激勵機制是標準化改進的保證。激勵機制是確保企業標準化改進活動的實施。首先,應實施一系列的獎勵標準體系,并進行月度評估,那么就需要員工每月提交兩份以上的合理化建議。從基層一線員工出發,深入了解員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調動員工的積極參與,揭示當前標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小問題,規范,防止長期積累。其次,建立半年度QCD評估獎勵制度。企業生產管理標準化的完善和實施依賴于各級人員的參與。在按照現行標準確保正常生產的前提下,明確了職責范圍。對于那些積極開展標準化改進活動的人,他們根據不同的職位每六個月進行一次標準化活動。擬議的合理化建議經有關部門討論和評估后,須經批準和解釋。通過員工的積極參與,提高標準化意識,尋找新方法為出發點,大大提高了員工的工作能力和發現的問題水平。通過生產標準化改進活動,大大提高了員工的標準化水平,也提高了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率。(六)建立規范的管理組織,開展自下而上的標準化改進活動。建立健全規范的管理組織,自下而上地開展標準化和改進活動。首先,有必要建立一個企業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以總經理為領導,質量保證部門負責人為標準化主管領導,其他部門負責人為成員,業務人員及操作者作為標準化管理組織結構的成員,并推動公司發展全面的標準化改進活動。其次,管理層應走出辦公室到第一生產現場,觀察,理解,發現,分析,解決和組織,以促進標準化改進活動。生產管理標準化的實施需要確保各級組織標準化活動的實施,標準化管理體系文件管理方法的修訂,準備,審批,使標準和檔案管理能夠順利進行。
作為一名生產管理者,必須始終牢記,在管理他人時,還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保持終身學習的精神,并不斷進行自我革新。要做到時刻提升自我素質的準備,推動企業生產管理標準化的順利開展,只有這樣才能讓企業的管理工作得到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韜.企業管理中生產異常的處理及改善方法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4):43+45.
[2]王東.企業生產現場管理執行力提高策略研究[J].化工管理,2019(11):81-82.
[3]杜靜,趙鵬,韓彬.淺談提高企業生產現場技術管理的方法[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14):136-137.
作者:康俊峰 單位: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旅游管理野外實習安全風險防范措施
- 下一篇:高質量豬肉生產管理體系研究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