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研究
時間:2022-12-15 10:46:03
導語:母豬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試驗將母豬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分別應用于兩個養豬示范場,試驗結果表明,應用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后,母豬的總產仔數、產活仔數、斷奶仔豬頭數、仔豬斷奶個體重分別增加18.34%(P<0.05)、17.59%(P<0.05)、11.97%(P<0.05)、4.24%(P>0.05),母豬的情期受胎率、實際分娩率均有提高,說明母豬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能夠提高母豬繁殖性能。
關鍵詞:母豬;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應用
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在母豬生產中的應用,已經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它利用一系列生物技術,使豬群發情、排卵、配種、分娩同步化[1],根據豬場規模劃分豬群的生產批次,在規?;i場真正實現了全進全出,是一種高效的管理體系。目前,非洲豬瘟疫情形勢下,母豬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應用的優勢更加凸顯,受到廣大養殖戶的認可。本試驗將母豬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分別應用于兩個養豬示范場,并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總結,供養殖生產參考借鑒。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豬場。選取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某豬場(豬場一)和衡水市冀州區某豬場(豬場二)作為試驗豬場,試驗時間為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豬場一參試能繁母豬1200頭,豬場二參試能繁母豬140頭,兩個豬場在開展批次化試驗前均采用連續生產模式生產。1.2主要試劑。烯丙孕素,同發素(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均由寧波第二激素廠提供。1.3方法。1.3.1批次化生產設計方案。根據豬場現有能繁母豬數量及豬場實際情況,兩個示范場試驗設計均采用3周批次化生產方式,批次化生產設計方案及具體導入方法見表1,供試母豬分7批完成導入過程,持續5個月。試驗后備母豬:在試驗第1~18天,每天下午14:00,連續飼喂5mL烯丙孕素,在第20天上午8:00肌內注射1000IU的同發素,第23天下午16:00肌內注射100μg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24h后進行第1次配種,間隔16h后進行第2次配種,配種采用深部輸精技術。試驗經產母豬:在試驗第19天上午8:00斷奶,24h后(第20天上午8:00)肌內注射1000IU的同發素,第23天下午16:00肌內注射100μg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24h后進行第1次配種,間隔16h后進行第2次配種,配種采用深部輸精技術。1.3.2數據統計分析。記錄導入批次化生產的供試母豬受孕頭數、分娩頭數、產仔數、仔豬初生重、哺乳期死亡數和斷奶重等指標,計算窩均總產仔數、窩均產活仔數、初生個體均重、窩均斷奶頭數、斷奶個體均重,連續生產模式相關數據通過查詢豬場往年同期生產記錄獲得。試驗數據用SPSS20.0統計軟件處理,進行顯著性分析,結果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不顯著,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2.1批次化生產對母豬受胎率和分娩率的影響。由表2、表3可知,兩個示范場應用了3周批次化生產技術后,母豬的情期受胎率分別為92.91%、91.43%,平均達92.17%,較常規的連續生產模式略有提高,差異均不顯著(P>0.05);兩個場的實際分娩率與連續生產模式相比差異顯著(P<0.05),分別為86.08%、85.71%,平均達85.90%,較連續生產模式提高3.96個百分點。2.2批次化生產對母豬產仔性能的影響。由表4、表5可知,3周批次化生產模式與連續生產模式相比,兩個示范場的窩均總產仔數、窩均產活仔數和窩均斷奶頭數差異顯著(P<0.05),均比連續生產模式有所提高,其中,窩均總產仔數分別增加19.19%、17.49%,窩均產活仔數分別增加17.34%、17.84%,窩均斷奶頭數分別增加14.68%、9.25%;初生個體均重和斷奶個體均重差異不顯著(P>0.05),但相比連續生產模式,兩個豬場的仔豬斷奶個體重分別提高4.34%和4.13%。
3討論
母豬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在國內已被養豬場廣泛應用,該技術在生產中利用烯丙孕素、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等激素來控制母豬的發情及排卵時間,能夠使豬群同期發情、同期排卵,實現配種同步化、分娩同步化的目的,進而提高豬群的生產性能、生產效率,節約人力降低成本,增加豬場的經濟效益[2-3]。批次化生產可分為1周批、2周批、3周批、4周批和5周批,能繁母豬2000頭以下的規?;i場可采用3周批或4周批的生產模式[4]。本試驗選擇了兩個規?;i場作為示范場,根據豬場的能繁母豬數量及產床數量和設備的實際情況,應用了3周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模式,在試驗中對試驗母豬通過使用外源激素來調節其體內激素水平。有研究表明,烯丙孕素(四烯雌酮)具有天然孕酮的作用,能抑制母豬發情,進而控制母豬集中發情,提高母豬的發情率和產仔數[5-6]。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促卵泡素和促黃體素活性,可促進卵泡發育。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能刺激促黃體素的分泌,起到促進母豬排卵的目的。本試驗結果顯示,應用3周批次化生產模式與連續生產模式相比,兩個示范場的總產仔數、產活仔數、斷奶仔豬數、仔豬斷奶個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母豬的情期受胎率、實際分娩率也均有提高。其中,窩均總產仔數平均增加18.34%,窩均產活仔數平均增加17.59%,窩均斷奶頭數平均增加11.97%,仔豬斷奶個體重平均提高4.24%,實際分娩率提高3.96個百分點,表明兩個示范場在應用了3周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后,母豬的繁殖性能有所提升。
選取的兩個示范場在開展試驗前采用的是連續生產模式,加上生產管理不到位、人員技術水平較差、配種技術不高、配種時機把握不準等因素,導致分娩率及產仔數低較,直接影響了豬場的經濟效益。在采用了3周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后,將母豬的生產性能大幅提升,其關鍵控制點主要是控制好母豬的發情配種工作、提高公豬精液利用率,尤其是熟練掌握定時輸精技術及深部輸精技術,這是批次化生產的關鍵,另外員工整體素質及責任心在批次化生產中也很重要,豬場要注重技術人員的招聘及平時的培訓工作。
參考文獻
[1]吳俊輝,翁士喬,劉艷婷,等.母豬定時輸精與批次化管理[J].豬業科學,2017,34(1):52-54.
[2]劉卓廉,吳國華,林奇彬,等.母豬批次化生產技術(18d批次)在規?;i場的應用及影響[J].豬業科學,2019,36(8):110-112.
[3]楊倫,孫強,曾勇慶.批次化生產模式在現代養豬生產中的應用[J].養豬,2017(1):74-76.
[4]楊玉增,付四偉,顏國華,等.批次生產新模式,高效養殖新趨勢[J].北方牧業,2019(2):19.
[5]吳麗艷,李洪.烯丙孕素及定時輸精對丹系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J].湖南畜牧獸醫,2019(2):32-34.
[6]李曉,董瑞蘭,宋春陽,等.烯丙孕素對批次化生產中后備母豬繁殖性能及后代生長性能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2020(11):171-174,178.
作者:賈敬亮 劉博 宋鳳格 劉清華 張鵬程 楊玉增單位:1.衡水市畜牧技術推廣站 2.衡水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3.衡水市桃城區動物防疫站 4.河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
- 上一篇:水利局節水型單位創建自評報告
- 下一篇:汽車生產一致性變更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