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的改善
時間:2022-05-22 10:37:01
導語:淺析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的改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首先,知情權有缺位。到目前為止,憲法幾次修改都沒有涉及公民基本權利。隨著公民權利意識覺醒與提升,將公民知情權列入憲法確認的公民基本權利,成為迫切需求,這可以為行政信息公開立法提供憲法上的正當性依據。其次,信息公開多限于政策層面,缺乏法律強制力。我國對于政府信息公開的制約仍停留在法規、規章上,尚未制定一部系統的信息公開法律,沒有將政府信息公開責任以立法的形式予以規定。此外,對于食品安全公開與不公開之間的標準我們無法找到明晰的的法律依據,同時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中更為欠缺的是涉及政府機構自身運轉過程中有關信息公開的制度,對政府不公開的法律責任也未提及,導致政府公開行為難以受到法律的制約,無法實現食品安全信息公開的既定要求。分段監管體制下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往往使各監管部門在一些重大品安全問題上依據各自所掌握的信息去制定標淮,從而容易造成食品安全信息分散并混亂。網絡時代,信息速度已經可以達到與事件同步的水平,但是目前我國還沒建立起一套共享的食品安全曝光網絡平臺,信息公開上各自為政,妨礙了政府信息的傳播。此外,有監管責任的的行政機關的正規渠道的信息量太少,更新速度滯后,不能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食品安全意識的需求?!妒称钒踩ā芬幎ǖ氖称钒踩瘑T會是一個協調性機構,不具備垂直管理的職能,不能夠真正對其他監管部門起到組織、懲治、監督的作用;雖然衛生部具有統一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的職能,然而在中國傳統的政治體制下,同為獨立部門,級別相同,誰也不會真正聽誰的。真正協調好各部門,就目前來說難度依舊很大。以上情形就導致了現有資源的利用率和資源投入效益比較低,并且給用戶使用這些信息帶來諸多不便,降低了信息的權威性和指導作用?!墩畔⒐_條例》體現了“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但其對應予公開的事項只進行列舉式規定,對不予公開的事項只進行原則性規定。[1]這就導致了一方面提倡政府信息公開,另一方面又使某些不想對外公開信息的行政機關有機可乘的矛盾現象產生,也使行政機關在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時陷入難以判斷信息是否應該公開的兩難境地。此外,我國保密范圍過寬,公開與保密的尺度難以把握,我國目前有保密法,尚無信息公開法,許多機構和工作人員只知保密,而無信息公開的意識。
完善我國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的建議
知情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權利和社會權利,是建立政府信息公開法律制度的權利基礎。公民享有知情權,有權要求政府部門公開有關的信息并享有在法定范圍內獲取各類信息的自由。[2]確立“公民知情權”的憲法基本權利地位是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法理基礎,也是建設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根本保證。信息公開可以保證公民切實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全面監督政府部門的工作。在食品安全領域,綜觀世界各國相關立法,滿足公眾對食品信息的需求是一個重要目的。沒有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化和普遍化的權利就不可能得到有效保障,也不可能得到有效行使。因此,在憲法和食品安全法中確立食品安全知情權為公眾的基本權利是完善我國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的首要任務,只有成為憲法上的權利,才能為權利的實施和保障提供有效支持,因為這種權利不能隨意侵犯或剝奪。[3]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應當在《食品安全法》中將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確立為基本制度,并且保證在各單行法中貫徹落實。我國信息公開制度的最大問題是信息公開的規定散見于一大批法律法規中,沒有統一的法律規范。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缺少統一的規劃和部署,相關行政部門各自為政,缺少協調性和統一性,導致改革仍然停留在漸進性思路上,無法全面落實。因此,制定統一的《信息公開法》必須提上日程,界定信息公開的范圍,賦予公民最大知情權,且將法律責任落實到具體政府部門?!妒称钒踩ā冯m然對食品信息公開作出了許多規定,但是這些現有的法律規范仍存在許多不足,因此必須對其進行整合,避免立法和執法中的相互沖突。努力推進行政程序法的立法工作,程序規范不僅是解決各監管部門依法行政的有力保障,而且是確保行政責任落實到位的基礎。[4]此外,應當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對于那些國家立法暫時未涉及到的信息公開內容,可以在結合本地實際的基礎上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規規章。綜上所述,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是政府與公眾信息溝通的橋梁。食品安全問題事關人民生命和社會和諧,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并積極貫徹執行刻不容緩。因此,盡快建立和完善我國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不僅能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實現我國食品安全信息的權威、科學、及時、有效的公開,而且有利于調動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的積極性,從而避免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蔓延,最終形成全社會主動關注食品安全的長效監督機制,為公眾的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作者:陳秀萍趙新磊工作單位:河海大學法學院
- 上一篇:商品混凝土防裂的養護研究
- 下一篇:提高任職教育對人才信息的貢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