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研究

時間:2022-03-02 10:45:45

導語: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研究

食品安全關系國計民生,備受我國政府重視。食品安全標準作為保障我國食品安全的基礎,國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已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其重要地位,并明確提出要以食品安全風險分析中風險評估的結果作為食品安全標準制定、修訂的科學依據。食品安全風險交流作為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的自然延伸,貫穿于整個風險分析過程中,在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食品安全監管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食品安全標準

作為保障我國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的重要措施,食品安全標準是我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部門開展食品安全監管的行政依據和技術依據。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頒布以前,我國有食品各類標準8100余項,因多有矛盾和不協調,2013年啟動了標準清理整合工作。截至2017年7月,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有關部門已完成對5000余項相關標準的清理整合工作,共審查修訂1293項標準,制定了122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基本建立了一個以國家標準為主體、以保障公眾健康為宗旨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食品安全標準的清理整合工作目前仍在持續,有1082項農藥獸藥殘留相關標準需進一步清理整合,3310項食品標準需要轉化或廢止,在當前情況下,部分標準間仍然可能存在協調銜接不一致的問題。

二、食品安全風險交流

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是風險交流理論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是破解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手段,能夠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常分為常規性風險交流與危機性風險交流。國際上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早于我國幾十年,已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而我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才剛剛起步,為了保障風險交流的效果,少走彎路,國際借鑒是必修課。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2014年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技術指南》,我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主要方式包括:制作和散發各種形式的科普載體、開辦公眾活動等。具體工作內容主要有:食品安全基本知識的科普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食品安全標準的解讀與宣貫、食品安全典型案例的解讀分析等。雖然近幾年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取得較大進展,但仍然是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工作三大塊中最薄弱的環節。近年我國政府已認識到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的重要性,在2015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就增加了5條與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有關的條款,并在實施條例(修訂草案)中明確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建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機制,鼓勵和支持各界參與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足見國家對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的重視。深圳市自2015年開展食品藥品安全重大民生工程建設以來,便借鑒國際經驗開展了一系列各種形式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活動,其中包括舉辦2016年、2017年兩屆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論壇,在推進我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與國際接軌、達到食品安全標準宣貫目的的同時,也為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三、食品安全標準在食品安全風險交流中的作用

2017年7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了《全國食品藥品科普狀況調查(2017)》,結果顯示:公眾食品藥品安全意識強,但食品藥品知識認知度較差。而通過政府主導,鼓勵其他相關方積極參與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倡導健康的飲食方式,能有效增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和提高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專業知識的認知,降低食品安全憂慮。結合深圳市舉辦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活動的有關經驗,食品安全標準在食品安全風險交流過程中的作用具體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增強食品安全風險交流中信息的可信度。隨著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風險交流工作的不斷成熟,業界逐漸認識到,想要達到食品安全零風險的要求是不現實的。食品安全風險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見的,但應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以達到維護公共健康的目的。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者面臨的關鍵問題是如何使公眾相信及判斷相對安全的食品。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過程要求嚴謹,需以科學的數據為基礎,以保證標準制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而在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過程中也需利用同類各項相關數據作支撐?;谑称钒踩珮藴驶A上的食品安全相關信息交流,其可信度、科學性、公正性和客觀性都可得到足夠的認可,并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被各相關方所接受。例如,某些消費者認為常溫奶放置時間長,是由于添加了某些食品添加劑。但根據產品標準GB25190—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滅菌乳》的規定,常溫奶在生產過程中原料生牛(羊)乳需經過超高溫滅菌達到商業無菌才算合格,是由于滅菌才延長了奶的保質期,而不是由于添加了某種食品添加劑。此外,基礎標準GB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也嚴格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品種和相應的適用范圍、限量要求,并且對我國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種類設置了嚴格的質量規格要求。有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做依據,經講解后公眾一般都能很好地理解常溫奶放置時間長并不是由于添加了某些食品添加劑而是商業殺菌的結果,從而減輕了公眾對食品添加劑的恐慌。(二)幫助公眾了解國家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監管單位的工作成果。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過程涉及多個部門,是相關機構工作成果的具體體現。在我國,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修訂和清理工作主要由國家衛生計生委牽頭,各食品監管部門配合。食品安全的監督工作主要由各食品監管部門負責,包括負責食品安全的日常監測和監督抽查,督促生產企業嚴格按照標準進行生產經營等;標準的具體跟蹤評價工作亦由各食品監管部門負責,主要收集、匯總食品安全標準在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并通報衛生行政部門。在食品安全風險交流中應用食品安全標準,可在達到宣傳效果的同時彰顯出各部門的工作成效。例如,良好操作規范標準在保障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性、規避食品安全風險方面受到廣泛的關注?;A標準GB14881—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嚴格規定了食品生產企業的廠房、車間、設施設備、環境衛生要求以及對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生產過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檢驗、儲運、產品召回、員工培訓、記錄、文檔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制定該標準的目的是將監管的重點落實到控制各生產環節中的潛在危害上去。針對這些環節及時將相關知識普及給消費者,在提高消費者對食品及食品企業信心的同時可減輕消費者因不了解食品生產過程而造成的恐慌。(三)提高公眾對中國標準和中國食品安全的信心。制定標準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很多公眾對于標準的某些具體指標設置等技術內容不夠理解,或理解不充分。針對這些問題,在普及食品安全基礎知識時,可強調標準的制定單位或專業機構,針對標準應用以及標準制修訂相關背后的一些考量進行解讀,以增強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的效果。并且可通過國家與地區間的標準比對來使公眾對標準樹立正確的觀念,提高公眾對于中國標準的信心,從而提高公眾對于我國食品安全的信心。以2008年爆發的“三聚氰胺”事件為例,事件使我國奶業承受巨大打擊,為了振興奶業,國務院頒布了《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相關部門制定了《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等法規政策,同時對我國乳品安全相關標準進行了清理和完善。隨后2010年6月,國家衛生計生委批準實施了GB19301—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生乳》等66項新乳品安全國家標準,在展現監管部門整頓乳品行業決心的同時,也逐漸挽回了監管部門和乳品行業在事件后下滑的民望,提升了公眾對于產業和標準的認可。

四、食品安全標準在食品安全風險交流中的運用策略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2014年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技術指南》,在進行有關食品安全標準的風險交流時,內容可包括:國內外食品安全標準體系;食品安全標準制定、修訂的原則、程序、背景和依據;食品安全標準的條款解釋;國際標準解讀等。同時,在針對不同的利益相關方時要采用不同的交流策略,要有不同的側重點。(一)政府部門。針對政府相關機構特別是監管部門,有關食品安全標準的風險交流重點應放在食品安全標準具體條款的解釋、如何監督標準執行以及監管過程中意見的反饋等,也需要引導監管者正確理解食品安全標準在整個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二)食品企業和行業協會。針對食品企業和行業協會,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應多以科普宣教方式進行,重點是要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讓相關人員正確理解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標準和相關食品標準、食品安全基礎常識、食品安全典型案例解讀等內容,具體可采用科普載體、培訓、專家咨詢等形式??裳堄嘘P專家結合實際案例以會議、講座的方式深入具體地開展講解,交流過程中盡量減少學術層面的探討。也可通過開展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國際論壇邀請國內外權威的專家與會,同時吸引不同類型的企業和行業協會參與,企業或行業協會人員在通過與國內外權威專家交流,加深對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安全相關標準認識的同時,還有助于他們及時了解有關國家的標準規定,在進行生產銷售和進出口貿易時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三)媒體和公眾。針對媒體和公眾,有關食品安全標準的風險交流重點應放在增強媒體和公眾對食品安全標準制定、修訂過程的了解以及解釋國際標準與我國標準相關內容的異同等。如果開展的活動或講座受眾為普通消費者,則建議主講嘉賓或專家集中針對標準本身開展解讀,如制定標準的理由、標準中關鍵項或指標設定參考的依據等。同時可針對普通消費者較關注的點開展宣貫,切合消費者的利益、需求以及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增加講解內容的趣味性,例如總結出最初的國家標準,版本更新最多的國家標準,最有特色的地方標準,等等。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會議中,針對不同對象可進行不同食品安全標準的解讀,專家、監管人員與大眾均可開展針對食品安全標準細節的討論,加深了解。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科普講座中,多邀請幾位專家進行討論可使活動更為吸引人,同時講解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安全標準,如食品包裝相關標準,既能吸引大眾關注,又對大眾有益,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見效也快。目前,深圳市有大量市民經常前往香港購買一些國外食品,講解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安全技術法規和標準可引起較大關注,通過比對了解國內外相關食品標準之間的差異,可使市民增加對國產食品的信心。戶回訪制度,及時追蹤客戶需求變化,根據客戶需求延伸服務,提供更專業、更周到的“一站式”服務。與此同時,質監技術機構需要主動探索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檢驗檢測服務模式創新,實現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4.重視服務質量服務質量是客戶對服務的期望與其實際感知的服務的對比。隨著我國產品檢測市場的逐步開放,技術機構的服務質量顯得尤為重要。不斷地完善改進服務質量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顧客需求,成為技術機構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檢測市場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技術機構要掌握自身服務質量情況,并建立對服務環境、服務設施、服務類別、服務流程、服務質量、服務質量測評、服務需求評估等服務的監督體系,同時,充分發揮客戶評價的導向作用,定期開展檢驗檢測服務質量、客戶滿意度和誠信狀況調查,建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目前,技術機構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同時也蘊含著許多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作為質監系統的中堅力量,要增強危機意識,與時俱進,推進改革,在開拓創新中不斷提高,不斷增強技術機構服務意識,繼續深化“三轉一助一樹”活動,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

作者:劉夏陽 古志華 珠娜 劉建強 單位: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