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化實驗室管理論文

時間:2022-03-03 03:22:54

導語:精益化實驗室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精益化實驗室管理論文

1精益管理的要件

實施精益管理有兩個要件:一是管理培訓。為實現精益管理的核心目標,就需要對全員進行系統的管理培訓和精神動員,一方面要提升各環節人員的工作和技術水平,使他們可以適應精益管理下的工作崗位要求;另一面將全面管理和整體效益理念灌輸到每一個人心中,在工作的過程中始終關注最終的質量效益,而不是僅圍繞所在環節組織安排生產。二是信息平臺。精益管理下的生產是精確組織和精準實施的,為能把握整體平臺運行情況,必須有快速準確的信息平臺支撐,并在全流程共享信息,以實現即時反應和即時反饋。

2精益化管理的實驗室應用

2.1目前部分實驗室管理中的問題

隨著科研投入的快速增長、科研分工的逐漸細化,實驗室規模不斷擴大,已出現一批百人以上的大型實驗室,過去的經驗管理和自發管理已部分失靈,在日常運行當中出現不少新的問題。一是實驗室研究方向多,相互聯系松散,缺少內部合作和協同,難以形成合力;二是實驗室建設缺少統一規劃,“小而全”的思想導致科研資源分散,設備短缺和重復購置矛盾并存;三是實驗室管理不夠規范,如儀器試劑采購落后于實驗進度,影響實驗進展;試劑耗材訂購過多,形成浪費;在人員更替過程中對實驗技術和科研進展沒有及時交接,無法延續等;四是管理手段相對落后,在實驗耗材的出入庫管理、實驗數據的存儲和共享、科研經費的實時監控、科研績效的綜合評估等方面缺少必要的信息化平臺。

2.2小規模精益化實驗室管理

對單一實驗室而言,由于其科研人員、科研方向相對集中,內部制度的約束力、自我調整和自我完善能力較強,因此在實施精益化管理過程中,信息平臺將成為兩大要件中的主要建設內容。理想的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應該對人(科研人員)、財(科研經費)、物(設備耗材)、數(實驗數據)進行有效的動態管理和流向控制,實現各項要素的最優配置,最終達到精益化管理的目標。通過信息平臺,將研究者(研究生、博士后和研究員等)的目前項目進展,所接受信息(學術文獻閱讀、專業技能培訓和參加學術會議等)進行匯總,并可由實驗室主要領導(決策中心)專家進行甄別、引導和管理,最大化知識和信息使用與傳播效率;及時關注實驗進展與實驗試劑耗材及其他實驗室硬件資源的相互關系,整合試劑耗材資源,減少浪費,預置試劑耗材,最大程度支持實驗進展;匯總實驗數據,杜絕實驗記錄的遺失和造假,并便于今后對實驗數據的查詢和再利用(圖1)。通過信息系統對整個實驗室的研究計劃、實驗安排、實驗進度進行透明化管理,有效監控實驗資源分配、實驗經費消耗和人員力量投放,做到科研投入和績效產出的平衡;有效掌握各類物資的需求狀況和存量資源,避免設備閑置和重復購置,提高試劑耗材的使用效率,降低采購成本;加快新型實驗技術、實驗方法的繼承、傳播和推廣,規范科研過程和數據標準,推動實驗室內的融合與協作。

2.3大規模精益化實驗室管理

廣義的實驗室管理可擴展到整個科研單位、具有明確攻關目標的大型科研項目,或具有明確研發鏈上下游定位的多個實驗室。在管理過程中各參與實驗室,將有效實驗數據上報,提出自身的資源需求和合作需求;項目管理機構(首席科學家或單位科研領導)根據項目進展情況、任務執行情況、參與單位配合情況,及時調整項目安排和計劃;根據各實驗室需求情況和進展情況分配研究資源(經費和其他支持),實行有效的項目管理,并運用激勵機制提高各相關實驗室的工作熱情和效率(圖2)。相較單一實驗室而言,多實驗室管理在科研方向、研究領域、地域空間更為分散,利益主體和利益訴求更為多元,內部制度的約束力較弱,在這一過程中要體現精益化管理的內涵,思想理念、文化氛圍和法律契約將起到主要的推動作用。只有基于廣泛的宣傳培訓,使所有參與人員自覺實踐精益管理的理念,同時通過合同明確各方的利益與權益,才能避免人為的壁壘和內耗,真正凝聚各方智慧,形成攻關合力,提高科研效率和應變能力。

3展望

精益化實驗室管理的本質是建立一個全面管理下的柔性工作體系,涉及項目管理、經費管理、成果評價、人才激勵、科研文化等多方面內容,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的工作。在當前黨中央國務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大背景下,這一方式也被賦予更多的期許和意義。精益化管理并非一個統一的模板和范式,而是需要根據各個實驗室、單位和項目的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定制”。在實施精益化實驗室管理的初期,必然存在較大的困難和阻力,只要從由小到大、由易入難,逐步進入良性軌道,就能夠在現有資源和人員的基礎上提高研究效率和研究質量,實現多團隊合作和創造高水平成果,達成“精益求精”的目標。

作者:趙亮鄭俊杰方勇焦劍甄蓓單位:軍事醫學科學院科技部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