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管理分析

時間:2022-12-17 10:59:38

導語: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管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管理分析

摘要:《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對新聞傳播類人才的培養再次提出新要求。同時,影視類行業蓬勃發展,也對影視類人才的培養提出更高要求。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實踐,實驗室作為學生實踐的重要場所,日常承擔著繁重的實踐任務,而實驗室的管理則直接關系到正常教學、學生實踐、學生能力提升的正常進行等。本文從高校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的特點、管理工作入手,對其進行全面分析,并為更好地開展實驗室管理工作做出指導和建議。

關鍵詞:新聞傳播與影視;實驗室管理

一、高校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的特點

(一)實驗室前期建設投入大。與傳統的實驗室不同,高校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因其專業的特殊性,該類實驗室在前期建設時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為保證正常教學、學生實踐活動等順利開展,一方面建設改造實驗場地,如錄音間、虛擬演播室、導播間、設備室等實驗室需要進行相對應的裝修,以具備其功能。另一方面實驗室需要采購大量的儀器設備,如攝像機、單反、鏡頭、燈光、軌道、腳架、搖臂、防潮箱、軟件、操作系統等,該類設備價值較高且存儲環境要求特殊。(二)實驗室設備種類繁雜、更新快。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的起始建設時間與其他理工科實驗室相比較晚,主要的采、編、播等設備種類繁雜、單價較高,且設備淘汰率高、更新速度快。要培養社會需要的新聞傳播與影視類人才,儀器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一定要跟上,因此后期建設費用也相對較高。(三)實驗室使用主體的特殊性。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主要為新聞傳播、編導、廣電等專業學生提供實踐類服務,該專業的學生往往具有更高的創新性、自我意識突出、思維活躍發散、行為隨意、實踐能力強等特點。因此,該專業學生在實驗場所進行實踐時,難以受到實驗室統一標準規范的要求,這無疑為實驗室管理工作增加難度。(四)實驗室管理工作繁重。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管理工作需要具體對接每一位教師和學生,首先,要保證實驗課程的順利開展,其中包括場地開關門、設備教學系統的支撐、協助開展實驗教學等多方面。其次,實驗場地、實驗設備的借用工作繁重,場地和設備檢查、維護、維修、借用等工作會耗費大量精力。最后,作為管理員,需要花費時間、精力去思考如何在實驗室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發展等問題。

二、高校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的管理工作

高校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的管理工作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開展。(一)實驗室的安全檢查。安全是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的頭等大事,實驗場地、設備價值較高,為保證實驗室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日常的安全檢查必不可少。將日常安全檢查分為不定期、定期安全檢查。一方面,定期安全檢查很好地避免了事故發生的周期性,不定期安全檢查則很好地規避了事故發生的隨機性。因此,將兩者有機結合,將對實驗室安全保障提供更大幫助。(二)實驗室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實驗室的管理工作面向全校師生,完善的實驗室管理制度是正常開展管理工作的標尺和準則。實驗中心共發出11個紅頭文件,涉及實驗室安全管理、應急處理預案、場地借用、設備借用、日常管理使用維護、上機守則、衛生檢查、設備損壞、丟失賠償等內容。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是一個動態過程,應結合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實際,不斷修改完善,保證制度的完備性、有效性、針對性等特點。(三)實驗室的場地、設備借用。實驗室場地、設備的借用有助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更好地進行實踐學習,提升自己采、編、播技能,參加各項比賽等。因此,需要將實驗室的工作轉化為獎項及教學成果,提升實驗場地、設備的績效和使用率等。完善實驗場地、設備的借用流程(見圖1)對順利開展實驗場地和設備的借用至關重要,一方面規范的流程有利于實驗室工作的固化,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遵守實驗室管理制度,對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四)實驗室場地、設備的維護、清理及維修。實驗室共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交互式全媒體演播中心、達芬奇調色實驗室和新聞綜合實驗室(包含學生機房、設備室、虛擬演播室),統計可得平均每學期使用實驗場地1216次,借用實驗室儀器設備678次,設備檢查1356次。大量的實驗場地、設備的借用,要求定期對場地、設備進行維護、清理和維修。首先,干凈的實驗場所是正常開展教學、實踐等的基礎;設備的定期維護,有利于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其次,教師和學生在實驗室開展各項活動時,場地、設備的損壞情況時常發生,定期檢查場地、設備的狀態,匯總維修事項,是正常開展教學、實踐等的重要步驟。最后,將實驗場地、設備需要的維修事項進行上報、詢價、聯系維修工人、維修、驗收等,使實驗場地、設備處于最佳狀態。(五)實驗室的國有資產工作。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工作包含國有資產的相關工作,如安全風險自查自糾、國有資產的盤點、實驗室場地儀器設備的信息統計上報、儀器設備使用績效評估、資產處置(設備報損、報廢等)、設備采購等。(六)實驗室的其他工作。固化實驗室工作,將實驗室工作形成新聞稿、周報、學期工作簡報等,收集學生優秀實踐作品,建立資料庫,作為實驗室提供實踐服務的佐證材料。積極尋求校企合作、開展實驗室項目庫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等,進一步實現實驗室的可持續發展。

三、探索高校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管理新模式

(一)簡化實驗室日常管理工作。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日常場地、設備的借用需要耗費實驗室管理員的時間,可引進信息化管理手段,如使用線上場地、設備借用系統等。線上借用系統使得場地、設備的借用去紙化,一方面更加綠色環保,另一方面線性流程的審批手段無需線下簽字,最大程度上節省借用時間和精力成本,簡化借用工作。同時,借用設備可由實驗室管理員提前調試、準備,完成后放置在自提柜中,學生完成借用手續后,會收到設備提取碼,可在自己方便的時間去自提,也極大地節省了借用的時間、精力成本。為了保證實驗場所的安全,可以使用實時、遠程監控各實驗場所,電腦端、手機端隨時隨地查看,發現異??闪⒓醋龀鲰憫岣吖ぷ餍?、針對性等。(二)建設開放、共享型實驗室。建設開放、共享的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一方面指實驗場所、儀器設備的可使用時長增加,另一方面指實踐認識上的開放、共享。傳統的實驗室僅開展教學大綱安排的實驗課程、操作等,但這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新聞傳播與影視類人才的需求,應重新對實驗室建設進行定位。開放、共享型實驗室鼓勵教師、學生在實驗室開展其他創新型實踐、申報創新創業項目、參加競賽等,調動師生的積極主動性,提升學生的采編播、創新、實踐能力等。(三)實驗室管理工作全員化。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僅靠管理員難以做好,要做到參與者即管理者,強化各方主體意識,多方面協同做好管理工作。同時,可在積極、主動、有責任心的學生中選取實驗室管理的學生助理,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管理工作中,用學生自己去約束,這樣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四)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為了更好地將新聞傳播與影視類人才無縫對接社會工作,高校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探索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整合雙方優質資源,為學生實踐提供更多的平臺,拓展學生的眼界。(五)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實驗室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該過程往往分階段開展,在充分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可利用項目庫建設進行建設規劃。同時,進行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深入探索混合式(線上+線下)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實踐的沉浸式體驗,創新教學、實踐新模式,建設開放、共享的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打造中國“金課”。

四、結語

做好高校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的管理,旨在為社會培養所需的新聞傳播與影視類人才,滿足現實需求。堅持“教學+實踐”模式,最大程度調動師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采編播、創新、實踐、團隊協作等能力。實驗室的建設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完善的過程,高校新聞傳播與影視類實驗室建設任重道遠,應不斷思考,探索新的建設形式,保證實驗室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賈卉羽.談高校傳媒類實驗室管理[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3(23):129.

[2]郭艷紅.高校傳媒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研究———以山西傳媒學院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247.

[3]趙雪峰.共享型傳媒類專業實驗室管理研究[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7(27):23.

[4]曾敬.基于Foxtable混合結構的傳媒實驗室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J].教育教學論壇,2020(44):23.

作者:麻莉 單位: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