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客運站疏散安全風險分析

時間:2022-05-09 08:44:05

導語:鐵路客運站疏散安全風險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鐵路客運站疏散安全風險分析

【摘要】本文對烏魯木齊站疏散安全進行分析研究。經烏魯木齊站客流數據分析得,日均客流量1.78萬人,日常高峰時段客流量2.4萬人,每日早高峰客流在9:00~12:00之間,晚間客流高峰在18:00~24:00之間。烏魯木齊站以原有疏散能力計算,日常高峰時段旅客平均排隊時間為36.7min,其他特殊時段旅客積壓排隊現象更長,造成旅客需要提前1.3~2.0小時排隊進站。影響烏魯木齊站疏散安全的主要原因包括疏散設施未全部投入使用,安檢設備通過能力有限,旅客疏散路線復雜等。筆者從疏散路徑、疏散設施和疏散管理等方面提出疏散安全風險控制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烏魯木齊;鐵路客運站;疏散安全風險分析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鐵路客運站規模不斷擴大,鐵路運輸的客運量不斷增長。必須意識到大量旅客聚集所產生的人員密集狀況,極易造成人員擁擠、踩踏等突發事件的發生[1-2]。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瑪依友誼館在文藝演出時發生特大火災,造成325人死亡,132人受傷,主要原因之一是安全疏散門上鎖關閉,致使在火災發生時人員疏散中發生擁擠堵塞,來不及逃生,造成大量傷亡。2008年春運期間,廣州火車站地區由于旅客大量滯留引發嚴重公共安全危機[3]。2014年12月31日,上??缒暌够顒右蚝芏嘤慰秃褪忻窬奂谏虾M鉃┯有履辏S浦區外灘廣場進入和退出的人流對沖,致使有人摔倒,發生踩踏事故,短短21min的時間,踩踏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傷[4]。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鐵路客運車站的安全性,提高鐵路客運站的應急疏散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鐵路客運站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5-6]。本文以烏魯木齊站為研究對象,針對當前烏魯木齊站所存在的主要安全風險進行分析和探討,從影響客運站疏散能力的建筑結構因素、人員自身因素、外部環境因素以及應急疏散管理因素等方面研究形成安全風險的原因,并提出保證鐵路客運站疏散安全的相關強化措施和建議。

1研究區

1.1烏魯木齊站概況。烏魯木齊站2016年8月建成通車,車站為高普合場布置,高鐵新客站占地0.75km2,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客站設計高峰小時發送量8200人/高峰小時。烏魯木齊站建筑分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地下層為出站層,設置橫貫車場的旅客出站及南北聯系的通道1座;地面一層為站臺層,車站規模為16站臺面18線;地面二層為高架層,高架夾層為候車大廳。高架層是旅客進站和候車的場所,高架層北進站大廳處站臺層共有人證查驗通道14條、安檢儀11臺,高架層南、北廣廳安檢儀12臺。1.2烏魯木齊站疏散現狀。烏魯木齊站候車廳在地上二層,旅客流線采用“上進下出”的模式,進站旅客由高架車道或南北廣場進入落客平臺,旅客通過身份驗證和安檢進入進站廣廳,搭乘扶梯、樓梯前往高架候車廳,驗票后進入候車室等候上車,檢票后從站臺通道到達列車上。出站旅客下車后通過站臺地下層出站通道進入地下層南北聯系通道,通過出站集散廳到達南北地面廣場離開。

2研究方法

本文以烏魯木齊站為研究對象,并收集烏魯木齊站從2016年7月1日開站以來,截止2017年9月30日客流數據。筆者于2018年5月15日至5月17日在烏魯木齊站對旅客運動規律、客流分布特征和旅客排隊候車情況等通過問卷調查和現場觀測方法開展鐵路客運站疏散安全風險分析與對策研究。

3結果與分析

3.1客流特征分析。烏魯木齊站的營業時間為05:50~00:30,其中18:00~21:00這一時段到站列車較多,采用“夕發朝至”開行模式。根據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客流數據分析,烏魯木齊站日均客流量1.78萬人,日常高峰時段客流量2.4萬人,每周末高峰時段客流量3.2萬人,小長假高峰時段、冬春暑運高峰時段客流量3.6萬人,冬春暑運疊加小長假和周末高峰時段客流量3.8萬人。通過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客流數據分時段統計,烏魯木齊站客流最高峰時段為下午18點至21點間,發送量5905人,占全天發送量的29%,其次為晚上21點至24點,發送量4488人,占全天發送量的22%,客流最低時段為6點至9點,發送898人,占全天發送量的4%。按早晚高峰來看,每日早高峰客流在9:00~12:00之間,晚間客流高峰在18:00~24:00之間。3.2旅客排隊分析??瓦\站高峰期客流量大,旅客往往需長時間排隊等候,根據現場調研烏魯木齊站安檢設備的通過能力,人證查緝系統過機速度為平均每分鐘每個通道通過5-6人,安檢儀過包速度為每分鐘13-17個包裹,按平均每名旅客3個包裹來算,每分鐘通過安檢儀旅客為4-6人,安檢門過口速度每分鐘通過安檢人數為5-6人。通過數據分析,安檢儀需要對包裹成像進行甄圖,如包裹內攜帶物品較多,耗費時間更長,安檢儀的通過能力是造成旅客排隊的主要原因。根據烏魯木齊站通過能力和高峰期旅客進站需求,以11條安檢通道計算,日常高峰時段平均每小時6000人,旅客平均排隊時間為36.7min,每周末高峰時段平均每小時6400人,旅客平均排隊時間為39.1min,小長假高峰時段、冬春暑運高峰時段平均每小時7200人,旅客平均排隊時間為44min,冬春暑運疊加小長假和周末高峰時段平均每小時6545人,旅客平均排隊時間為40min。如遇到特殊時段,安檢時間延長,通過能力進一步下降,旅客積壓排隊現象將更長。因此,通過提高安檢設備通過能力可減少旅客排隊現象。3.3旅客候車分析。根據2018年5月16日烏魯木齊站進站大廳安檢設備記錄的客流數據和當日發送客流數據分析,得出進站客流與時間呈二次多項式相關關系,y=7.5729x2+537.08x+4016.3,R²=0.99,說明進站人數隨著時間的變化呈增長趨勢,但單位時間進站人數和單位時間發送人數沒有顯著規律,它受列車運營時刻影響。候車人數與時間呈二次多項式相關關系,y=5.6233x2+507.93x+3819.5,R²=0.98,說明候車室人數隨著時間的變化呈增長趨勢,候車人數占進站人數的84.0%~86.2%,候車區人員高度集中,候車區以外的旅客主要零散分布在商業區、售票廳和安檢區域。通過單位時間候車區滯留人數和單位時間進站人數數據分析,旅客提前進站時間為1.3~2.0h。3.4疏散安全風險分析。(1)受外部環境制約,疏散設施未全部投入使用。2016年7月1日烏魯木齊站投入使用,原設計南、北廣廳共有旅客進口3處,分別為南廣廳兩處、北廣廳1處,由于受市政工程影響,南廣廳兩處旅客進口始終未能正常使用,使得原本3處進口成為1處,場地優勢無法利用,造成疏散設施嚴重不足。(2)安檢設備的通過能力有限,旅客排隊時間較長,在安檢區產生擁堵影響進站效率,同時造成候車廳旅客積壓。經過改造后,增加7條安檢通道,旅客平均排隊時間減少14~17min。(3)進站購票、送站人員增加安檢壓力,烏魯木齊站進站口安檢儀統計進站人數遠大于發送人數。烏魯木齊站外圍沒有自助購取票設備或售票窗口,旅客買票需要通過安檢進入候車樓內,部分旅客屬于提前來站購、取非當日車票,部分屬于送站人員,增大了安檢壓力。(4)旅客疏散路線復雜,烏魯木齊站進站大廳和候車廳由于安檢查危需要設置了玻璃隔斷,疏散時不能快速轉換成疏散出口導致疏散流線復雜,站前廣場及公交站采用全封閉劃定空間邊界、規范旅客排隊等候區域,造成部分區域的擁堵現象,導致旅客繞行減緩了疏散速度。

4討論

4.1疏散流線控制。鐵路客運站在設計應急疏散流線時,不僅要考慮旅客的密度,更要考慮旅客的走行距離。在建立疏散流線時,應盡可能地簡捷,不僅要考慮安全性、高效性以及旅客對設計流線的認可度,更要防止設計的疏散流線出現交叉干擾的情況。由烏魯木齊站疏散現狀看出,進站大廳由于增加了封閉的安檢玻璃墻,在高峰期造成大量旅客排隊安檢,雖然加強了單向流線控制,但同時也造成疏散時的擁擠,降低了疏散通行能力。進站大廳可以加強疏導,避免高峰客流發生擁堵或人流對撞等現象發生。售票廳入口與通過安檢的人員形成交叉流線,不利于疏散。售票廳可以通過設置獨立的售票廳安檢入口,減少交叉點,降低不同流線的沖撞幾率。候車廳外由于旅客的逗留、選擇不同候車廳和旅客排隊安檢造成旅客流線交叉,可以通過服務人員引導控制旅客流向。4.2疏散路徑控制。烏魯木齊站在疏散模擬過程中疏散人員根據出口通行能力和最短路徑疏散原則,采用分層分區的疏散方式進行疏散路徑的選擇,從而使得各個功能區到安全出口的路徑盡可能短,各個疏散通道能夠同時得到有效利用,各個安全出口的疏散人數得到均勻分配,還要考慮防止疏散路徑的交叉。對于進站大廳和售票廳,站臺層就有安全出口,人員疏散時不用考慮路線的復雜性。候車廳外人員由于候車廳人流密集,只能選擇通過進站大廳進行疏散,但在疏散過程中,進站大廳疏散通道通行能力有限,造成排隊現象,部分旅客選擇通過站臺進行疏散。商業區位于高架層夾層,旅客首先選擇就近的樓梯到達候車區,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站臺或進站大廳進行。疏散。候車廳旅客密集、區域固定,不適合長路徑疏散,候車廳旅客應根據人員所處的位置、疏散出口通行能力和疏散路徑最短原則,選擇通過檢票口到達站臺進行疏散。4.3疏散安全保障烏魯木齊站進站大廳、售票廳、候車廳等存在許多疏散門處于關閉狀態,在發生突發狀況時,及時的打開出入口和緊急疏散出口對提高疏散能力有很大幫助,應在封閉出口處設置保安人員。在緊急情況下的人員疏散過程中,由于人員對建筑內環境不熟悉和從眾心理,而使旅客都擁擠在人多的疏散出口和樓梯處,造成個別疏散樓梯和疏散出口利用率低,同時降低了人員疏散效率。應當加強疏散安全保障措施,在明顯處設置車站結構示意圖、車站周邊環境示意圖、優化完善各種疏散引導標志標線,提高旅客對疏散路線的讀取效率。對車站工作人員加強疏散培訓,在緊急疏散時,車站工作人員應能進行疏散引導,使人流更加平均,也因此提高乘客疏散效率。

5結論

本文從疏散安全風險角度對烏魯木齊站進行研究,烏魯木齊站日均客流量1.78萬人,高峰時段客流量2.4-3.8萬人,旅客平均排隊時間為36.7~44min。本文分析得出影響烏魯木齊站疏散安全的主要原因是:受外部環境制約,疏散設施未全部投入使用;安檢設備的通過能力有限,形成進站排隊擁堵人群;高峰時段旅客提前1.3~2.0小時進站,候車區人員高度集中;旅客疏散路線復雜,站內安檢區不能快速轉換成疏散出口,站外封閉邊界影響疏散效率;車站疏散宣傳不強,旅客對疏散路線的讀取效率低。烏魯木齊站作為新疆最大的高鐵客運站,客流量將不斷增長。本文提出通過疏散流線控制、合理優化疏散路徑和提高疏散安全保障等3方面措施和建議,可有效緩解烏魯木齊站旅客排隊擁擠現象,降低疏散安全風險,為提高烏魯木齊站疏散能力提供技術指導。

參考文獻

[1]王蠢.大型鐵路客運站消防能力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6.

[2]陳鵬.基于行人行為特性的大型鐵路客運站應急疏散仿真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8.

[3]吳沙.廣州火車站春運公共安全危機的成功化解及反思[J].公安研究,2008,(6):88-93.

[4]王起全,李鵬昇.基于大數據的大型活動擁擠踩踏事故預警分析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7,13(12):58-66.

[5]白元.鐵路客運站疏散安全風險評估體系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8,(14):131-132.

[6]任常興,張欣,張網,等.人員密集場所突發火災事故應急疏散能力分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0,6(2):39-43.

作者:白元 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