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管理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9-13 09:00:07

導語: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管理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管理問題及對策

摘要:現今,我國進入公共危機頻發時期,但公民參與積極性差,旁觀心理較強,參與能力薄弱等問題依舊在公共危機管理中有待解決。企業作為社會的經濟細胞,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不應該置身事外,將公共危機視為公共管理部門的職責,應該積極承擔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參與社會公共危機管理。

關鍵詞:企業責任;公共危機管理;社會責任

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擴張的資本帶來貧富差距拉大、雇傭關系沖突等問題。近百年來,公共危機管理問題也在中國日益凸顯。目前我國面臨的公共危機大多是有關資源和資源交換方面的危機,企業在此過程中對社會和環境的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下面講公共危機管理中企業參與度低的原因以及企業能夠提高公共危機管理參與度的措施。

1公共危機管理中企業參與度低的原因

由于政府單方面參與公共危機管理中的能力有限且成本投入太高,這就需要企業從公眾中挺身而出參與公共危機管理,與政府之間相互合作和配合,以便更好的化解公共危機,因此企業參與對于公共危機的管理具有不可磨滅的必要性。企業難以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對企業參與危機管理的意識淡薄、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積極性較差、企業缺乏參與危機管理的法制化觀念等,下面具體展開論述。

1.1政府對企業參與危機管理的意識淡薄

過去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使得傳統的危機管理模式得不到及時的轉變,形成了政府決策忽視了企業參與的重要性,而企業淪為執行者,被動執行政府的決策的局面。然而政府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完全承擔公共管理與服務的所有內容,目前的一些經濟問題暴露出政府過分干預公共危機管理存在加劇權利不平等、濫用行政權力、憲政體制缺陷等弊病。

1.2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積極性較差

臣民型的公眾文化自古形成,在歷史進程中根深蒂固,這使得公眾參與政治的熱情缺乏,公眾缺少對國家事務管理的興趣和責任,在處理公共危機管理的問題上,缺少主觀能動性,沒有主人翁的意識。同時企業自身追求利潤效益最大化的特點,使得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的積極性受到束縛,企業更多的以利益評估投入的可能性,因此公益性的投入由于企業自利性的弊端也會打擊其參與積極程度。

1.3企業缺乏參與危機管理的法制化觀念

法律制度中危機管理的部分仍處于尚待完善的初級探索階段,已經公布的關于處理公眾危機的法律條文,也沒有對公眾參與公共危機管理表示明確贊同或者默許,對公眾參與危機管理的職責和途徑等方面的提供也模糊不清。公眾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行為得不到法制化的保障,也不利于政府提高對公眾參與危機管理的意識,公眾想要參與危機管理的愿望也無法通過制度化的法律制度得以實現。

2企業提高公共危機管理參與度的解決對策

上面已經對企業難以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形成原因進行了大致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共危機管理中企業參與度低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政府過分干預、企業自身意識薄弱、危機管理的法制化欠缺。根據以上信息,針對不同的形成原因應采取不同的解決對策,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才能對癥下藥解決企業在公共危機管理中參與度低的問題。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加強政府對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支持

政府需要充分重視公眾參與的社會力量,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質詢權,將公眾參與深入公共危機管理的各個環節,最大程度的發揮公眾的參與作用。政府還應該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機信息中心,將公共危機管理的信息及時公布出去,方便企業及其他公眾參與其中,也便于更快更廣泛的收集各方面的反饋,幫助政府最終做出正確合理的決策,最大程度的減少決策失誤。政府也需要積極做好各方面的宣傳工作,在全社會倡導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鼓勵企業及公眾積極參與到公共危機管理中來,為化解公共危機做出努力。

2.2提高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社會責任感

企業應該意識到社會責任是公眾應履行的義務,了解自身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職責,在危機來臨時積極配合和支持政府的工作,在自身能力范圍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的給予公共危機物質層面或精神層面的支持,提高自身應對危機的技巧和參與危機管理的水平。企業還需要培養自身的公眾意識,培養企業社會責任感和公益奉獻精神,發揮企業的靈活性和創新性,積極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全過程,帶動全社會學習志愿者精神。

2.3提高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社會責任感

第一,應明確公眾的參與權,將公眾參與的形式作細致的程序性規定,使得公眾想要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愿望得以真正實現。第二,在法律制度中明確公眾參與的法律范圍、法定程序、合理途徑等,讓公眾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細節得到制度上的保證,將公共危機管理制度推向法制化。第三,政府也需要對公眾參與的程度范圍進行限制,適當發揮政府干預的調節作用,以便更好的推進公眾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過程符合法律制度的規范。

2.4政府鼓勵企業設立激勵機制

從人對社會的貢獻和社會責任的角度進行分析發現,每個人都是經濟人,因此適當的激勵機制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工作積極性,使其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政府部門要采取措施鼓勵企業盡可能的設立相應的激勵機。在構成企業整體價值觀中適應的引入相應的社會責任,使其更好的參與到公共危機管理之中。初期激勵機制可能起到的作用并不明顯,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且市場方針處于穩定期后,將會具備更好的推動作用,提高危及管理質量。在設立的專項預算中,企業也要適當的將一部分資金作為給員工的物質獎勵,從而更好的提高員工公共危機管理的積極性。

3總結

公共危機面臨的問題眾多,形成的原因也各有差異,但是總結來說,主要是三個方面,即:政府干預過多、企業參與度低、體制規范不完善。因此企業要參與公共危機的管理就需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同政府達成合作共識,提高企業自身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積極性,促進危機管理法制化機制的完善。公共危機具有較大的影響,建立更加完備的公共危機管理機制是必要的,這需要除企業外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作者:馮翔 單位:首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李芳.公共危機管理中的制度創新研究[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3(03):122-124.

[2]喬淼,王利娜.非傳統安全維護與公共危機管理問題研究[J].前沿,2013(20):130-131.

[3]龍獻忠,蒲文芳.危機管理中政府與第三部門組織的互動[J].江西社會科學,2013(07):18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