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社會主義危機管理研究

時間:2022-08-15 03:22:34

導語:特色社會主義危機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色社會主義危機管理研究

1引言

當前,公共危機頻發給政府管理工作帶來嚴峻挑戰。公共危機指的是由于某些無法控制的因素而帶來的緊急事件,它能很大程度上影響當前穩定的社會秩序,對社會安全和大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的損失。公共安全的管理和維護很大程度上依賴政府管理,因此,如何有效應對危機、管理危機則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方面,而這也不斷的考驗著政府的應對能力。好的危機管理不僅能給公眾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同時也極大的增加了政府在民眾心中的公信力。本文從政府工作管理中的危機管理入手,淺析了現目前政府危機管理的現狀,為日后政府危機管理創新提供方向指引和政策建議[1]。

2政府危機管理的現狀

隨著各級政府職能管理體制的完善,政府危機處理意識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政府在民眾心目中的信任水平也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在實踐感悟中我們會發現公眾對政府的執政水平、管理水平和應對危機水平仍表現出不滿意,例如黃浦江死豬事件、昆明爆恐事件等,這些危機事件爆發后政府所表現出的危機處理能力卻差強人意。從以上事件可以看出,目前政府危機管理仍存在較大漏洞,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得出:1)政府觀念理念仍錯位。政府的官本位思想仍較重,服務意識仍淡薄,權力意識仍很強。很多政府部門仍然覺得自己是管理部門而不是服務部門,自己有著很大權力,可以通過制度強制性手段來處理這些危機。其次,沒有建立完善的預警危機機制。危機事件具有不可預測性、突然性,因此這就要求相關政府部門在面對危機事件是具有靈活處理的能力。然而,觀念錯位、思想陳舊導致部分部門并沒有事先應急意識很事中控制能力。很多時候相關政府部門的危機處理還需要上級來指導和引導,不僅耽誤了危機處理的黃金事件,同時也耗費了大量的資源[2]。2)危機處理機制不健全。當危機發生時,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有效的控制危機的連帶負面效應,盡可能的降低損失。目前,國家出臺的有關危機處理的政策中并沒有明確指導政府應該如何做。其次,危機的處理需要多個政府部門聯合處理、聯合辦公。然而部分政府部門在危機事件爆發時并不是第一時間想著如何處理危機,而是想著推脫責任想,想著其他部門去處理這些危機事件。一推二拖就很有可能加深危機。3)對后續危機事件缺乏管理。我們處理危機事件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從中借鑒相關經驗和吸取相關教訓,為以后的突發性事件做預防。目前政府并沒有形成一整套有關突發性事件管理的體系,預警機制缺乏、處理程序缺失、后續管理漏洞。在危機事件處理結束后,政府部門很有必要對危機事件進行存檔歸納,對經驗進行總結,以便在后續的危機管理中尋得前車之鑒。

3新時代政府危機管理的優化途徑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政府應當積極轉變職能,明確政府地位,更好的提升其工作水平。就危機管理而言,政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優化其危機管理:1)明確制定相關政策。政府應當明確制定一整套危機管理的指導政策,這個政策并不是大方向的指引,而是能具體指導政府部門實踐危機管理的智囊庫。在危機預警階段、在危機處理階段、在危機后續階段,政府應該如何做、怎樣有效率的做,這些實際問題都應該是政策和操作法規里面應當包含的。也就是說,政策必須能從實際操作和技術層面來真正指導危機管理[3]。2)建立一整套危機管理體系。前文所述,危機管理并不只是事中管理,有效地危機管理一定是預警、事中和后續管理的集合。應當明白,完善的預警機制會極大地減少危機的發生,預警機制也是花費最少、最簡便的方法。而后續危機管理則能幫助政府更好的完善危機預警機制,取得雙贏效果。其次,建立危機管理體系時要注重結合高新通信技術的使用、注重與科技技術的結合,監測、雷達、無人機、熱成像等等對危機管理而言都是有效管理危機的技術。3)加強政府責任感意識建設。危機處理的主體是政府,政府的果斷出擊不僅影響著危機處理的效率,同時也代表著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水平。在聯合處理危機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一定要有大局意識和責任感意識,要敢于承擔責任,這樣能極大地加速危機處理的效率。其次,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對于失職部門要嚴肅批評處理,對于責任部門要獎勵和表揚,要讓政府部門的人員意識到責任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從觀念上消除不良思想,加快政府危機管理創新[4]。4)培育政府、公眾合力效應。現如今,危機處理越來越需要公眾的參與,公眾不僅要作為政府危機管理的監督者,同時也要成為危機管理的參與者。在社區、在企業、在鄉村,政府加大對危機處理的硬件投入、完善建立危機反饋信息體系;公眾則應該積極參與管理和實踐中,確保政府的危機管理體系能有效運行。

參考文獻

[1]張新文,張國磊.危機管理中的政府回應力研究[J].行政論壇,2013,20(06):30-34.

[2]石路,蔣云根.論政府危機管理中的公眾參與[J].理論導刊,2007,(1):9.

[3]宋旭光.地方政府的危機管理:責任、信息與制度[J].財經問題研究,2006,(11):87-92.

[4]陶學榮,朱旺力.當代中國政府危機管理的困境與構建[J].江西社會科學,2005,(01):116-120.

作者:文鋒 單位:中共重慶市璧山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