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公共危機管理研究

時間:2022-12-27 03:34:02

導語:網絡環境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環境公共危機管理研究

一、網絡環境公共危機事件的概念

網絡環境下公共危機事件,是指由現實社會和網絡社會中的危機事件或公共危機事件引發,經由網絡的傳播快速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在網絡輿論與網下現實社會的互動作用下,在較短時間內對危機事件的相關者甚至整個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公共危機事件。

二、網絡環境下我國公共危機管理的現狀

1.我國政府公共危機管理體系較為成熟。2003年非典事件起,我國政府開始制訂與修訂應急預案,逐步建立健全的應急體系。公共危機管理方面,相關法律體系已初步建立。我國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多部法律文件。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公共危機治理可幫助政府管理公共危機。因此,政府逐漸重視利用網絡提高對公共危機的預警、監控和應對。截止到2017年底,我國開通認證的政務微博賬號達到近17萬個,政務微信公眾號達12萬個,使得官方消息快速,對網絡輿情也起到了引導作用,以此維護了政府的公信力,增強政府親和力。此外,各級政府的官方網站都已經不斷創新改革,切實遵守便民、利民和互動的原則。2.我國政府網絡輿情危機管理能力不斷提高。我國政府開始重視網絡的重要性和網絡輿情的影響力,已通過多方改進,提升了監測、分析、管控與引導網絡輿情的能力,并有效地在公共危機發生之前及時控制危機發生。如杭州G20峰會成功召開前夕,網絡上有人針對杭州市的安保措施謠言。杭州市政府相關部門及時發現問題,先后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公眾號和其他主流媒體澄清事實,控制了危機的爆發,正確引導輿論,讓峰會正常召開。

三、網絡環境下我國公共危機管理存在的問題

1.網絡環境下信息發展速度快,政府管理預警不足。如今,網絡媒體成為主流媒體,網絡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較傳統媒體更迅速,公共危機的傳播也更為迅速,促使危機更快進入爆發期。然而我國政府部門仍較多依賴傳統的信息傳遞機制和預警機制,信息傳播不順暢、信息管理不協調、信息引導不及時。面對情況的變化,管理者應改變傳統決策機制,簡化決策程序,及時做出決策。然而嚴格的傳統行政管理體制又制約了決策的轉變。2.網絡環境下危機影響范圍廣,政府管理主體單一。網絡環境下群眾對公共危機事件的關注更為主動,獲取信息也更加便捷。此外,隨著社會發展,政府以外的各種社會主體自我管理能力也有了極大的提升。這種變化對公共危機治理主體的協同性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條件。我國的公共危機管理體系中,管理主體正在從單一控制型向協同治理過度。但整體來看,這種轉變仍未能滿足需求。公共危機多元治理主體的協同與合作仍存在難度。3.網絡環境下信息的開放性強,政府網絡利用力度不足。網絡環境除了給公共危機管理帶來了挑戰,也為政府管理公共危機提供了機遇。目前,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網絡的重要性,在公共危機治理中采用網絡手段,并取得顯著效果。然而,政府對網絡的利用程度仍存在不足。如政府工作人員進行網絡信息監測、收集、信息公開、輿論引導等方面的專業性不足。政府網站信息公開不全面,更新不及時等問題仍存在其中。

四、應對網絡環境下我國公共危機管理存在問題的對策

1.提高信息監管水平,增強公共危機管理預警能力。網絡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源頭多,給政府危機管理提高了難度。政府應不斷提高信息監管水平,及時篩選信息排除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的消息,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政府應加強相關技術開發和應用水平,并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及普及。同時因為網絡傳播范圍廣,政府應加強對信息者個人信息管理,提高實名制的實施并加強監管。2.充分利用網絡快捷性,提高危機信息速度。網絡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的提高,在給政府管理帶來了挑戰的同時也為政府信息提供了更通暢的渠道。政府利用各種微博、微信、和各種大眾平臺既可以迅速公共危機事件相關信息,又可以降低成本。同時,還可以實現實時互動,在滿足每個信息需求者知情權的同時,解答網民的疑問,及時解決困惑,表明政府的立場和態度,傳遞危機管理的進程、現狀等信息,讓民眾更好地了解危機進程,提高政府公信力。3.加強專業團隊建設,提升危機處理能力。政府作為公共危機管理的主體,應及時、有效地處理危機。網絡環境對公共危機管理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應提高公共危機管理團隊的專業技術能力,通過入職前對技術能力的甄選,在職人員的職業培訓等方式提高管理者的專業素養,提升管理者的應對水平,加強政府工作人員在公共危機管理中對網絡技術的應用水平,更準確傳遞政府信息,及時表達政府立場,盡快解決危機,不斷提升政府危機處理能力。

參考文獻:

[1]武超群.網絡環境下公共危機治理研究[D].中央財經大學,2016.

[2]張玉磊.整體性治理及其在公共危機治理領域運用的研究述評[J].管理學刊,2016,29(1):55-62.

[3]趙巖,王利明,楊菁.公共危機事件網絡輿情生命周期特征分析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5(16):57-69.

[4]張小明.公共危機預警機制設計與指標體系構建[J].中國行政管理,2006(7):14-19.

作者:王玉瑩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