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統建設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09 05:13:00

導語:物流系統建設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系統建設分析論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應急物流產生的原因,介紹了應急物流和應急物流系統的概念及內涵,闡述了應急物流系統的要素、特點、設計原則,給出了應急物流系統的運行條件。

【關鍵詞】應急物流;應急物流系統;系統特點;運行條件

一、應急物流產生的原因分析

應急物流需求不僅產生自“天災”,也來自“人禍”。主要原因可以歸為以下幾類:

1.自然災害。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自然災害產生的應急物流需求每年給社會造成的額外物流成本目前無法估計,應是中國支出的最大的應急物流成本。

2.決策失誤。由于決策所需的信息不完備以及決策者的素質限制等原因,決策者一旦決策錯誤,就會造成物資上的損失,這些損失往往在物流系統中體現出來。

3.國際環境復雜。隨著中國的強大,中國的國際環境變得更加復雜,2006年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達到65%。從國外到中國的海上、陸上和空中物流通道常常受到戰爭的威脅和干擾,這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很多風險。只要中國進一步強大,這種風險就會加劇。因此,建立中國的石油應急物流體系應該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4.消費者權益保護。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向商家退貨現在更加自由和方便,汽車、家電等產品如果有質量問題,廠商必須召回。一旦發生這樣的召回事件,其應急物流成本一定會吞噬掉這些產品的銷售利潤。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廠商必須建立處理緊急退貨、召回等事件的應急物流系統。

除了以上4個原因以外,還有來自第三方的原因可以導致廠商出現應急物流需求,比如因道路建設斷路而繞行使在途時間延長、交貨期延長,因信息傳遞錯誤而導致貨到而不能及時提取等,影響工期和市場銷售。

二、應急物流的概念和內涵

關于應急物流的概念有很多,本文傾向于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T18354-2006)的定義:針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已做好預案,并在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付諸實施的物流活動。

應急物流實際上是指危機發生時對物資、人員、資金等需求進行緊急保障的一種特殊物流活動。應急物流在許多情況下是通過物流效率的實現來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實現,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變為純消費行為,只考慮物流效率的實現。應急物流一般具有突發性、弱經濟性、不確定性和非常規性等特點。

三、應急物流系統概念及特點

物流系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資、包裝設備、裝卸搬運機械、運輸工具、倉儲設施、人員和通信聯系等若干相互制約的動態要素所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物流系統的組成要素主要包括六個方面:流體、載體、流向、流速、流量、流程。

應急物流系統是指為了完成突發性的物流需求,由各個物流元素、物流環節、物流實體組成的相互聯系、相互協調、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

應急物流的特點決定了應急物流系統與一般的企業內部物流系統或供應鏈物流系統具有如下不同的特點:

1.應急物流系統的“時間”要素特點。應急物流系統除了應具有一般物流系統的六個基本要素外,還應具有特有的要素“時間”。由于應急物流的突發性特點,即應急物流需求發生的時間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和應急物流需求時間約束的緊迫性,決定了在應急物流系統中“時間”是一個重要的系統因素,即應急物流系統有七個要素:流體、載體、流向、流量、流程、流速和時間。

2.應急物流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應急物流的突發性和隨機性,決定了應急物流系統應具有快速反應能力,具有一次性和臨時性的特點。這一特點決定了應急物流系統區別于一般的企業內部物流或供應鏈物流系統的經常性、穩定性和循環性。

3.應急物流系統的開放性和可擴展性。應急物流需求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在應急物流系統的設計上,應具有開放性和可擴展性。應急物流需求和供給在突發事件發生前是不確定的,而必須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后將其納入應急物流系統中。

四、應急物流系統的設計原則

應急物流系統的目標就是以最短的時間、盡可能以低的成本獲得所需要的應急物資,以適當的運輸工具,把應急物資在適當的時間運送到適當的需求地,并以適當的方式分發到需求者手中。應急物流的特點決定了應急物流系統具有如下特殊的設計原則:

1.應急物流系統的事前防范與事后應急相結合。應急物流需求的事后選擇性決定了一個高效率的應急物資信息系統和應急運輸工具信息系統應該成為應急物流系統的組成部分。在突發事件暴發前,建立全國范圍的以應急物資和應急運輸工具為主題的大型的信息系統或數據倉庫,對于突發事件暴發后,應急物流系統的高效運轉具有重要意義。

2.時間效率重于經濟效益。應急物流的突發性、流量不均衡性和時間約束的緊迫性決定了在應急物流系統的設計中時間效率重于經濟效益。應急物流系統要對應急物資的采購機制、運送機制進行設計,對各種運載工具的運輸能力、運輸路徑和運送方案進行比較并給出滿意方案。應急物流系統設計還應包括運用GPS、GIS等手段對運輸過程進行控制調度。

3.市場機制與行政機制、法律機制并存。應急物流多是針對突發性的災難性的自然或社會公共危害而進行的物流活動,是整個社會公眾或社會公眾的一部分,所以在應急物流系統的設計中不僅依靠市場機制更要依靠行政機制和法律機制。

五、應急物流系統的運行條件分析

應急物流系統的運行條件是指為了保證在突發事件發生后,應急物流系統能夠高效運轉,完成系統的各項功能,實現系統的目標,整個社會的行政制度、公共政策、法律制度和技術支持設施所應具備的條件。

(一)監測預警機制

監測與預警是一切應急事件救援、處置、處理的基礎,各級職能部門應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認真收集、歸納、整理、分析相關信息,并將有關信息上請下達,形成聯動。對早期發現的、影響可能較大的潛在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災害性突發事件,應通過主管領導或管理部門會同衛生、防疫、地質、氣象、消防、防洪、環保等有關專家進行風險預測評估,提供預警意見,及早采取應對措施。

(二)全民動員機制

應急物流中的全民動員機制可通過傳媒和通信告知民眾受災時間、地點,受災種類、范圍,賑災困難情況,工作進展,民眾參與賑災的方式、途徑等。

(三)政府協調機制

緊急狀態下處理突發性事件的關鍵在于政府職能的有效發揮,主要包括:對各種國際資源、國內資源的有效協調、組織和調用;及時地提出解決應急事件的處理意見、措施或預案;組織籌措、調撥應急物資、應急救災款項;根據需要緊急動員相關單位生產應急搶險救災物資;采取一切措施和辦法協調、疏導或消除不利于應急物資保障的人為因素和非人為障礙。

(四)法律保障機制

法律保障對應對處理重大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及安全事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規范個人、社團和政府部門在非常時期法律賦予的權利、職責和應盡的義務。

(五)“綠色通道”機制

為了保證應急物資的順利送達,可在重大災害發生及救災賑災時期,建立地區間的、國家間的“綠色通道”機制,即建立并開通一條或者多條應急保障專用通道或程序,在必要時可以給予應急物資優先通過權,這樣可有效簡化作業周期和提高速度,從而提高應急物流效率,縮短應急物流作業時間,最大限度地減少生命財產損失。

(六)應急報告與信息公布機制

突發事件的應急報告是決策機關掌握突發事件發生、發展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以實事求是、科學的態度公布突發事件的信息,是政府對社會、公眾負責任的體現,有利于緩解社會的緊張氛圍。信息的及時收集和傳遞是應急物流保障,也是有效救災的重要

手段。

(七)應急基金儲備機制

應急物流活動中的資金流是不可忽視的管理環節,對于我國目前的經濟建設發展需求來說,突發事件的侵襲會對地區甚至全國造成各方面不利影響。應急基金的籌措和管理無論方式如何,法制化、規劃化和經?;鞘种匾?。

(八)應急物流系統的技術支持平臺

建立應急物資信息系統或數據倉庫、應急物流運載工具信息系統或數據倉庫、應急物流預案數據庫,構筑應急運輸方案自動生成的應急物資運輸調度平臺,以及基于GPS、GIS的應急物資運輸監控平臺。

應急物流在我國尚屬一個新興概念,我國應急物流系統還很不完善,需要加強對應急物流系統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不斷完善應急物流系統理論。應急物流系統的建立,是要求物流軟硬件基礎設施、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作為保障的。應積極學習先進國家的經驗,盡早建立高效、快速的應急物流系統。

參考文獻

[1]歐忠文,王會云,等.應急物流[J].重慶大學學報,2004,(3).

[2]高東椰,劉新華.淺論應急物流[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3,(23).

[3]王文亮.應急物流中的信息系統建設[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3,(23).

[4]王旭坪,傅克俊,胡祥培.應急物流系統及其快速反應機制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5,(6).

[5]歐忠文,李科,姜玉宏,王會云,甘文旭.應急物流保障機制研究[J].物流技術,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