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論文

時間:2022-01-12 04:28:11

導語: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論文

一、引言

但從我國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現狀來看,物流人才的培養仍處于起步階段,雖然自2000年教育部批準北京物資學院第一所高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以來,眾多高校相繼設立了物流管理專業,但由于辦學歷史短、教師隊伍相對缺乏、實踐平臺較少、實踐教材不規范、教學手段較為落后等因素,致使當前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實踐能力普遍較低,不能滿足市場的實際需要。在此背景下,如何培養出職業素質高、應用能力強、符合企業需求的物流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問題

物流管理專業和其他文科類專業具有較大的差異性,相對于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國際貿易、信息管理、旅游管理等同類專業來說,物流管理專業涉及到企業的采購、生產、銷售、運輸等方方面面,這也對物流管理專業老師的專業背景、學習經歷、研究方向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許多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相對較晚,教師的教齡較短,實踐教學經驗積累不足。一些教師由于學校學科建設的需要,由原來的管理、運輸、經濟等專業教師崗轉崗至物流管理任教,對物流專業的了解也僅停留在理論程度,很難要求做到實踐教學的行家;新引進的博士或研究生在校期間大都跟隨導師從事理論研究,缺乏實踐動手能力,指導學生深入企業實習實踐尤顯不足;此外,具備“雙師”資格的教師占比更顯不足。

(二)實踐教學方法方面的問題

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分為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兩大部分,在實踐課程設置上,無外乎課內實踐、企業參觀、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校內實訓以實驗室教學為主,利用學?,F代物流實驗室里的自動化立體倉庫、分揀設備、AGV小車、裝卸設施、重力貨架、超市、條形碼、RFID等物流設備及第三方物流、供應鏈管理、超市MIS管理系統等物流管理軟件,增加學生對物流設施、設備及相關控制系統的認識,提高動手能力。但由于缺少資金及配套的實踐教材、指導人員等,導致對很多軟件、設備的認識僅停留在表面,無法進行更深層次的操作,如超市的MIS系統僅是老師演示一下,受實驗商品種類、品種、規模等因素限制,學生對超市MIS系統的學習和應用與實際大型超市商品管理大相徑庭。校外實習亦基本流于形式,老師下達課程實習任務,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大部分學生很少真正深入企業實習,聯系實習單位的對口程度、企業規模、實習崗位也很難得到保障,即使有機會去企業頂崗實習也是走馬觀花,匆匆而過,并不能使學生積累經驗,提高實踐操作能力。此外,作者近十年的實踐教學發現,缺少有效地監督管理制度和考核機制是校外實習形式大于內容的重要原因。

(三)實踐教學資源方面的問題

由于物流管理專業的操作性、系統性和資源整合性等特點,相對于其它管理類專業而言,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培養需要大量必備的實踐教學資源作為支撐。而且隨著物流行業的迅猛發展,物流理念、物流技術手段的不斷更新,要求更多的配套資源來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與此同時,物流設備采購較為昂貴,建設一個現代綜合物流實驗室,學校需要投入幾百萬的資金,即使是具備倉儲、搬運、分揀等最基本功能的物流實驗室也需要幾十甚至上百萬的投入,而且后期軟硬件維護成本也比較高。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學校資金有限、場地較為緊張、資源利用率低等因素導致實踐教學資源普遍較為匱乏,這與物流系統本身的復雜性(包括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處理等眾多環節)所要求的豐富實踐教學資源形成較大矛盾。在校外實踐資源方面,實習企業多數不樂意接受大學生實習,因為一旦學生進入實習單位就會給企業增加許多額外工作、責任和風險。另一方面,不少企業認為學生對實踐學習缺乏理解,實習只是應付了事。此外,由于實習基地能夠安排的崗位和學習的時間有限,等到學生真正掌握業務操作技能可以為企業創造效益的時候則要返校學習,這種只有投入沒有回報的事情企業基本都不愿意做。總之,學校資金的緊張、實踐教學資源的昂貴、實習單位的推脫等眾多因素造成了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實踐教學資源的普遍匱乏。

(四)實踐教學教材方面的問題

我國真正的物流管理教學和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發端于21世紀初,標志性事件是2000年教育部批準北京物資學院設立物流管理專業,發展至今僅有14年的時間,起步晚、底子薄、經驗缺乏是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和發展必須面臨的問題。其中物流專業教材編寫就是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如教材版本眾多、案例內容陳舊、課程內容重復等,且較為成熟、權威的教材大多適用于理論部分教學,而實踐教學部分的教材十分潰乏,權威出版社出版的具有指導意義的實踐教材幾乎沒有,尚屬空白,如指導運輸管理、倉儲管理、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國際貨代、報關管理等實踐課程尚未有統一權威的實習教材,均由各學校不同實習指導老師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已有的實踐教學資源匯編簡單的書面材料,這些實踐指導材料往往僅能起到穿插佐證作用,覆蓋面狹窄、概括性較弱、操作性不強、方法較為簡單,造成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沒有較好的參考資料和成冊的實踐培訓手冊指導,隨意性很強,客觀上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一)強化教師管理,優化師資結構

針對現有物流管理專業老師指導實踐教學能力普遍不足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完善。一是強化對教師引進管理工作,除對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外,盡量引進“雙師型”或具有企業工作經驗的物流人才;二是鼓勵物流專業教師到相關物流企業或部門兼職,或讓其脫產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參與企業實踐工作,積累實際工作經驗。此外,可為已有教師提供多層次、多形式的繼續教育或在職培訓,鼓勵參加權威的物流會議,讓教師多與社會、企業、專家交流,不斷更新知識水平,提升實踐教學技能。三是聘請校外物流企業的業務經理、部門經理或企業負責人來校給學生上課,零距離與企業接觸,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明確將來就業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四是鼓勵教師申報校企合作科研課題,通過與企業合作,深入企業,幫助企業診斷問題,解決企業生產運營中的實際問題,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師自身指導實踐教學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收集案例,將企業真實場景引入課程,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二)加強實踐教學,完善資源建設

實踐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完善主要包括校內實驗平臺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兩個方面。校內實驗平臺方面,學校應規劃專門的教學場所、投入專項資金、配備專門實驗人員,建設和完善系統演示實驗室、模擬操作實驗室和配備物流設施的綜合實驗室。系統演示實驗室主要指多媒體教室,向學生提供投影模擬、軟件演示等;模擬操作實驗室則是通過條形碼、RFID、分揀、立體庫等仿真模擬,再現一個整體、逼真、先進、實用的現代物流運作流程,以便學生通過計算機模擬運輸、倉儲、配送、裝卸、貨代、報關等物流操作;配備物流設施的綜合實驗室則通過自動化立體倉庫、分揀、搬運、運輸、倉儲、超市等實體物流設施設備的實際操作,強化學生對物流設備的認識。校外實習基地則能夠彌補校內模擬實訓教學的不足,真正到物流企業現場,了解企業實際需求,給予學生真實地實踐環境,鍛煉專業操作技能。不同類型、不同規模、長期穩定的校外物流實習基地對培養適應經濟發展的物流應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應用型本科院校尤為重要。但由于學生多、經費缺、宣導少等原因,企業往往不愿意接受大規模的學生實習或僅接受少量學生,導致工作崗位實踐質量不高。學校各級管理部門應該通過資金補貼、工作量補貼、聘任企業管理者為兼職教授等措施幫助專業教師與物流企業、零售企業、制造企業、港口、車站、機場等物流組織建立廣泛、長期、穩定的聯系,為學生實踐創造良好條件。

(三)構建指標體系,增進教學評價

前述分析表明,由于物流管理專業開辦較晚,實踐教學是物流管理專業整個教學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大多數院校既缺少完整的課程體系設置,又沒有完善的考評指標體系,導致實踐教學效果受教師水平、實驗安排、實習基地條件、實習經費等因素限制,規范實踐教學質量評價與管理成為提升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措施。論文構建的指標體系包括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是否擁有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企業、企業對待校方安排實習環節的態度、實習企業與物流專業對口匹配程度)、校內實驗平臺建設(校內是否擁有專業化的物流實驗室、物流實驗室在專業實習中的利用率、物流實驗室在專業實習中的輔助功能性)、專業實習教學體系(專業實習計劃內容的充實性、實踐環節占到實習內容40%以上)、專業實習效果反饋(學生的專業實習報告、老師的專業實結、企業對專業實習的意見反饋)、實習師資力量配備(經驗豐富的實習教師隊伍結構、實習老師激勵制度的建立)、專業實習經費保障(物流專業實習經費的充裕程度)等6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

(四)配套合理政策,保障實踐教學

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優化師資結構、強化實踐教學資源、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水平,需要政府和學校出臺相關配套政策,以保障實踐教學健康、持續地發展,具體表現在:一是經費保障方面,學校需撥出實驗室專項建設和維護基金,并成立專門的管理結構;另一方面學校和企業可實現資金和技術人員的相互共享,學校提供科研人員在實驗室做一些研發性的工作,而企業可以提供資金建立實驗室,校企合作,維持實驗室的健康發展。二是規章制度方面,建立從實踐教學組織、計劃執行、安全管理、教師管理、實踐考核等全過程的規章制度,通過實施合理、健全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達到實踐教學高水平產出。三是工作量政策方面,如教師帶學生到物流企業參觀學習半天,需要做交通工具的聯系、與實習單位的溝通、出發前的動員等多方面的準備,老師為此付出的工作量遠遠不止半天四個學時計算的工作量,學校在實習工作量計算政策方面應該給予適當的考慮。此外,針對到相關物流企業或部門兼職、或脫產學習的老師,應給予恰當的工作量補貼,以保障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作者:潘坤友魏鴻雁單位:鹽城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