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信貸消費影響因素分析
時間:2022-07-14 02:36:16
導語:大學生信貸消費影響因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互聯網金融不斷發展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選擇網絡信貸消費,但同時網絡信貸消費的風險也逐漸上升,甚至頻頻發生“校園貸”等信貸消費風險事件。認知互聯網信貸有助于在防控風險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滿足大學生的金融需求,規范市場。本文以鄭州大學為例,研究大學生信貸消費現狀,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分析大學生信貸消費意愿影響因素,并根據研究結果對促進大學生健康理性的使用信貸消費的相關措施提出建議。
關鍵詞:信貸消費;大學生;影響因素;建議措施
一、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與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信貸消費已然成為一種重要的消費方式,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互聯網信貸平臺,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國互聯網信貸規模從2014年的187億上漲至2018年的9.1萬億,年復合增長率為370%,2019年我國互聯網消費信貸規模約在16.3萬億元左右。作為一種經濟社會發展的體現,大學生群體進行網絡信貸消費的現象也越發普遍。由于大學生群體的一些特殊性,信貸消費時出現了許多亟待改善的問題,因而有必要進一步探究影響大學生進行網絡信貸消費的因素,引導大學生正確地進行互聯網信貸消費,規范互聯網信貸市場,維護良好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因此,本文對大學生展開調查研究,分析大學生信貸消費使用現狀以及影響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議。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國外的信貸機構通常放貸門檻較高,相關信貸平臺的審核更為嚴格,且校園信貸大部分是用于教育。根據瑞信的研究報告,美國聯邦政府為中產階級和上層中產階級學生提了供絕大部分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貸款,以幫助他們完成學業。美國聯邦政府貸款利率仍極具競爭力,為4.53%,而私人貸款的成本通常為7%至12%。國外的學生信貸市場的發展比較成熟,整個制度建設也比較完備,因此國外有關大學生信貸消費行為的討論相對較少。而我國校園信貸自2008年發展以來,信貸平臺亂象層出不窮,受到眾多專家學者關注。自2016年4月起,國內校園貸進入集中監管階段。如此強監管的背景下,監管層并未否定大學生的信貸需求,在2017年一季度的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明確提到加強商業銀行對大學生的金融服務。近年來,眾多學者對大學生信貸消費問題進行了研究,有學者著眼于建立模型對具體的信貸產品意愿影響進行研究,有學者通過建立模型對信貸消費的意愿影響進行概括研究,也有學者通過梳理文獻等進行定性研究。互聯網信貸平臺在用戶付款時設置自動優先信貸結算屬于一種營銷行為,目的在于使用戶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信貸消費使用頻率,雖然原則上是否優先結算的選擇權應該在消費者手中,但許多平臺在消費者不知情或未了解清楚的情況下,自動選擇了優先信貸結算;部分信貸平臺相對于其他信貸平臺給予大學生用戶更高的使用額度,這是一種差異化的產品特征,同時也是變相的降低使用門檻的方式;互聯網信貸平臺的廣告宣傳,包含傳統廣告與優惠活動宣傳,這種外部刺激因素也會或多或少地對用戶是否選擇信貸方式進行消費產生影響;大學生的收入主要來自于生活費,部分大學生也會通過進行兼職工作獲取額外收入,除此之外,獎助學金覆蓋面較廣,也應屬于大學生收入來源,可以使用可支配收入綜合各項收入來源?;谏鲜霈F象,提出以下四項假設:H1:信貸平臺可用額度影響大學生平均每月信貸消費額度;H2:網絡支付平臺在用戶付款時自動優先信貸結算正面影響大學生信貸消費額度;H3:互聯網信貸平臺的廣告宣傳影響大學生是否使用信貸消費;H4:月均可支配收入正向影響大學生平均每月信貸消費額度。有的學者通過建立模型對信貸消費進行概括研究探討影響因素,崔耀允[2]等人指出大學生一定是信貸消費的潛在、新興群體,選取南京地區高校學生,運用因子分析結合回歸分析,得到影響南京地區大學生信貸消費的影響因素中消費能力和耐用消費品偏好是正相關的,而小額信貸和耐用消費品偏好是負相關。還有的學者通過梳理前人的研究,對信貸影響因素進行精煉概括,比如李金玉[3]等人對2000年以來相關論文進行了梳理,指出大學生信貸消費的影響因素研究主要包括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和大學生生自身因素四個方面。大學生屬于心智尚不成熟的群體,因此容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產生沖動心理,而大學生的感情狀況屬于一種重要的影響因素??梢杂^察到的是,處于戀愛中的大學生與單身中的大學生在消費目標與消費金額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提出此假設:H5:感情狀態影響大學生月均信貸消費額度。
三、調查方案與結果分析
(一)調查方案
為獲取大學生使用信貸消費的直觀信息,研究上述假設是否對大學生進行信貸消費產生影響,在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下,設計了本次的調查問卷。問卷分為三個部分,主要了解被調查者個人信貸消費偏好,對互聯網信貸的認知與行為特征,以及對影響信貸消費的各潛在因素的評價。在調查方式上,以鄭州大學的學生為調查對象,鄭州大學目前共有在校生近8萬人,專業門類齊全。在調查實施方面,采用線上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共回收問卷600份,其中有效問卷479份,被調查者中大約有五分之二的同學表示使用過信貸消費,此次調查涵蓋文理工商醫等各類專業,男女比例均衡,故調查結果符合實際,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與可信度。
(二)結果分析
1.描述性統計分析(1)信貸消費月均金額與平臺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平均每月使用信貸消費金額處于一個合理區間。占比最高的區間為500元及以下,占總體的42.61%。平均每月信貸消費金額為2000元以下的被調查學生占比90.34%。整體來說,大學生信貸消費使用情況處于一個較為理性且健康的狀態。從大學生使用網絡信貸消費的平臺來看,在經歷過網絡信貸消費的大學生中,使用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電商信用消費平臺的學生占絕大多數,占比高達84.66%。其次是螞蟻借唄、京東金條等網絡信用借貸平臺,使用過此類平臺的人數占總的信貸消費大學生人數的比例為30.11%。最后是其他第三方分期平臺與銀行網絡信用卡業務,大學生對這兩類信貸產品的使用頻率較低,分別只有18.18%和6.25%。(2)信貸消費結構在調查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結構時,我們讓被調查者根據實際的信貸消費金額所占比例,將各類消費對象進行排序,并計算選項平均綜合得分(選項平均綜合得分=(Σ頻數×權值)/本題填寫人次),然后再將綜合得分進行排序。最終發現,大學生群體使用網絡信貸消費對象的前四名分別是服飾鞋子、餐飲娛樂、化妝品及流行飾品和電子產品,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喜好。(3)逾期風險雖然從額度使用上來看大學生使用網絡信貸消費處于較為良性的狀態,但仍有部分同學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逾期還款情況。在176位被調查的信貸消費使用者中,曾有過逾期還款經歷的學生占28.98%,此比例遠高于互聯網信貸行業整體平均逾期率。對這部分同學進行進一步調查發現,近一半同學因缺少還款資金導致逾期。2.量表的信度與效度檢驗(1)量表的信度分析運用SPSS20.0進行量表的信度分析,得到整體信度α系數為0.971,具體結果見下表。信度系數值為0.971,大于0.9,且任意題項被刪除后,信度系數并不會有明顯的變化,故數據信度質量高,可用于進一步分析。(2)量表的效度分析使用KMO和Bartlett檢驗進行效度驗證,從下表可得,KMO值為0.957,大于0.9,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在0.000的水平下顯著,說明研究數據效度較好,故該問卷量表具有較好的內部效度。3.相關與線性回歸分析(1)相關分析運用SPSS20.0進行相關分析,從上表可知,利用相關分析研究以上五項假設因素與大學生月均信貸消費額度之間的相關關系,并用Pearson相關系數表示相關關系的強弱情況。具體分析可知,月均信貸消費額度與五項假設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系數值分別為0.933、0.929、0.936、0.939、0.934并且全部都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故說明月均信貸消費額度和五項假設影響因素之間都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2)線性回歸分析為進一步驗證相關假設,在相關分析的基礎上,再次運用線性回歸分析研究各因果關系,即因素的具體影響程度。依照實際情況,五項假設因素同時作用于大學生,從而影響其信貸消費金額的選擇,故在線性回歸分析時選擇將五項因素放入同一模型中,將各自的放款額度作為自變量,月均信貸消費額度作為因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由表中數據可得,模型R方值為0.897,說明月均可支配收入、感情狀態、支付平臺自動優先信貸結算、網絡信貸平臺的廣告宣傳及優惠活動、可用信貸平臺的放款額度可以解釋月均信貸消費額度的89.7%變化原因。對模型進行F檢驗時發現模型通過F檢驗(F=821.414,p=0.000<0.05),也即說明五項假設因素中至少一項會對月均信貸消費額度產生影響關系。①分析各因素回歸系數值,月均可支配收入回歸系數值為0.042(t=0.680,p=0.497>0.05),意味著月均可支配收入并不會對月均信貸消費額度產生影響關系,統計數據表明月均可支配收入并不能顯著地影響當期的信貸消費。雖然在調查結果中存在一些月均可支配收入較高的學生信貸消費額度高于一般水平,但是合理推斷此現象不具有普遍性。②感情狀態的回歸系數值為0.141(t=2.739,p=0.006<0.01),意味著感情狀態會對月均信貸消費額度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這可以說明處在戀愛中的大學生們由于戀愛開支較多,原本的生活費在扣除必要消費后,無法支持超額的戀愛開支而選擇使用信貸消費,除去用于維護戀愛關系的日常開支外,其中很可能還包含由于沖動導致的超額開支。③支付平臺自動優先信貸結算的回歸系數值為0.214(t=3.781,p=0.000<0.01),意味著支付平臺自動優先信貸結算會對月均信貸消費額度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平臺的自動優先信貸結算會使許多原本并不想使用信貸消費的學生在無意中進行了信貸消費,或是出于省事的動機并沒有調整付款結算順序,以及部分學生并不知道如何調整自動設置的支付順序。由此而對大學生的月均信貸消費額度產生正向影響,是信貸平臺一種誘導性措施。④網絡信貸平臺的廣告宣傳及優惠活動的回歸系數值為0.248(t=3.898,p=0.000<0.01),意味著網絡信貸平臺的廣告宣傳及優惠活動會對月均信貸消費額度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對于許多大學生而言,平臺的廣告宣傳以及支付紅包、利息優惠券等優惠活動會誘導他們使用原本并不需要的信貸消費,甚至在優惠的誘惑下會選擇分期購買價格昂貴的產品,是網絡信貸平臺誘導下的非理性消費。⑤可用信貸平臺的放款額度的回歸系數值為0.103(t=1.638,p=0.102>0.05),意味著可用信貸平臺的放款額度并不會對月均信貸消費額度產生影響關系。盡管高額信貸額度為大學生們增加了更多的信貸消費選擇,但是大多數的學生仍能在高額度下保持理性,不去進行超出他們經濟承受能力的額外信貸消費。最終通過線性回歸分析得出感情狀態,支付平臺自動優先信貸結算,網絡信貸平臺的廣告宣傳及優惠活動會對月均信貸消費額度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但是月均可支配收入,可用信貸平臺的放款額度并不會對月均信貸消費額度產生影響關系。
四、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其一,從大學生信貸消費整體情況來看,處于一個較為健康的狀況,大多數大學生都能夠理性地使用網絡信貸消費。其二,從消費目的來看,大學生使用信貸消費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己穿衣、娛樂等非必需消費。其三,從逾期風險來看,大學生群體相比于互聯網信貸消費者整體的逾期率較高,說明大學生還款能力較為薄弱且不穩定。其四,從網絡信貸平臺來看,大學生群體更加偏愛螞蟻花唄等電商信用消費平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其開通門檻較低。其五,大學生的感情狀態、支付平臺的自動優先使用信貸結算、網絡信貸平臺的廣告宣傳以及優惠活動這三者對大學生使用信貸消費的意愿與金額具有顯著影響。
(二)研究建議
1.樹立正確金錢觀與戀愛觀大學生們正處在即將邁入社會的十字路口,在各種誘惑的浸染下,容易產生過度膨脹的物質欲望,大大超出自身目前的經濟實力,導致嚴重超前消費。因此,大學生們須養成良好的金錢觀,不去刻意追求華而不實的消費品,抵制攀比虛榮的不良風氣。同時,戀愛中適度消費,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加強戀愛中的精神溝通,而不把物質消費當作感情穩定的基礎。加強理性消費的觀念,節制超前消費、信貸跨期消費。2.普及金融理財知識當今社會金融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因此當代大學生理應將基礎金融知識的普及作為一門必修課。學校也應該開設各類公修課、講座,提升大學生的金融素養。大學生應了解當今利率的正常水平,比如市場利率、銀行貸款利率等,擁有相關知識儲備后大學生便可理性地看待互聯網信貸產品,如判斷相關信貸產品的利率是否合理,使用這些信貸產品是否符合經濟性,以做出最符合自身需要的科學消費決策。除此之外,大學生還應掌握一定的理財知識,培養理財意識,如主動將每月剩余可支配收入購買定投基金。這樣不但可以形成一定的儲蓄,同時還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消費。3.減少誘導性宣傳從研究結論可以看出,三個影響因素中只有感情狀況是消費主體的內部因素,其余兩者皆是信貸消費平臺主導的外部因素。為了能使大學生群體能夠更加合理、理性地使用互聯網信貸消費,互聯網信貸平臺也要減少對大學生群體的宣傳誘導?;ヂ摼W信貸企業應該具有企業社會責任,不能為了企業自身發展與短期利益而影響社會良性發展,尤其是針對分辨能力與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大學生群體鼓吹消費主義、超前消費觀念,這些宣傳對大學生消費觀與消費習慣的養成都是有害的,因此不可取。4.提高信用風險評估水平互聯網信貸平臺應該根據大學生群體收入水平較低、收入來源單一這一事實進行信用風險評估,而不能因為大學生父母的隱性擔保而增加對大學生還款能力預期。對收入水平較低的學生群體適當提高開通門檻、降低授信額度,既能保證平臺資金安全又能防止大學生過度超前消費。除此之外,信貸平臺應該使用大數據技術對不同消費能力的大學生提供差異化的授信額度。對于那些生活費收入較高、消費能力較強的大學生可以提供較高額度,而對于收支都比較低的學生嚴格限制使用額度。5.加強互聯網信貸監管與征信建設傳統的商業銀行信貸服務在銀保監會的監管下,具有嚴格的審批與風險評估流程,并且消費記錄都與征信體系對接,逾期還款會影響到個人的征信記錄,且開通門檻較高、授信額度基于個人收入水平。這些措施都會有效地保證銀行的資金安全與消費者的理性消費。為了大學生群體能更好地使用網絡信貸消費、互聯網金融健康有序發展乃至社會和諧穩定,相關部門必需要要加強對互聯網信貸平臺的監管并加強征信建設,規范網絡信貸市場。6.增加信息透明度互聯網信貸平臺應該增加信息透明度,履行告知義務,例如實際貸款利率、逾期對征信記錄的不良后果。大學生群體還未進入社會,缺乏社會經驗與常識,因此互聯網信貸平臺若對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就具有告知提醒的義務,必須要將使用信貸消費的注意事項、違約后果、利率水平的高低全部告知客戶,減少信息不對稱,使客戶能在清楚了解相關信息后理性地選擇信貸消費。
作者:陸明達 李兆煜
- 上一篇:未按規定書寫病歷資料行政處罰研究
- 下一篇:大學英語語法教學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