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消防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探討

時間:2022-07-15 11:05:24

導語:軌道交通消防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軌道交通消防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探討

摘要:在軌道交通消防安全評估過程中,有極多可能引發消防風險的不良因素,例如電氣設備過載、乘客違規攜帶易燃易爆物品等。文章針對軌道交通消防安全評估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進行詳細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與建設意見,為日后軌道交通消防安全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

關鍵詞:軌道交通;消防安全;評估評價指標;體系建設

18世紀中期,世界上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正式在英國運營,英國的軌道交通距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在北京建立了我國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F如今,軌道交通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軌道交通因其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優點備受上班出行的人們喜愛。值得一提的是,軌道交通的消防風險一直以來都較為嚴重,在軌道交通的消防事故中,人們受到了極為嚴重的人身安全威脅與重大財產的損失。

1.軌道交通消防安全評估的意義

1.1提升軌道交通消防安全能力

在實際的軌道交通消防工作中,我們應該以預防消防火災等事故為主,將預防與消防二者充分結合在一起。由政府進行領導、消防部門管理、車站對其具體負責、乘客積極的配合消防工作的展開。軌道交通消防安全的展開要充分落實到軌道交通相關的各個單位中,落實不同單位的具體責任,加強軌道交通區域內消防安全的水平。在軌道交通區域內發生火災時,往往會出現空氣內含氧量急速降低、有毒有害煙霧快速產生、區域內溫度急劇升高、人員疏通困難等特點。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應該重點針對軌道交通火災防控機制進行完善,提升軌道交通消防安全的能力,在日常應積極開展軌道交通消防安全評估評價指標體系的工作,針對發現的消防隱患進行及時的整改與管理,根據不同的軌道交通的差異性來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與應急措施,將消防管理責任真正落實到各個部門單位身上。

1.2加強軌道交通消防設施建設基礎

對于軌道交通來說,軌道交通車輛往往具有車身狹長的特點,車身的內部空間有限且旅客密度相對較大。針對上述軌道交通的特點,一旦出現消防火災的事故,往往給我們消防救援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軌道交通投入運行之前,應該在消防安全的基礎上設計安裝充足數量的消防設備,例如消火栓、滅火器等。增加軌道交通發生火災的及時救援力量,緩解軌道交通內部發生火災時的救援壓力,真正提升軌道交通消防設施的建設基礎,提升軌道交通的消防安全等級,這對于軌道交通的消防防火安全來說,極具現實意義。

1.3落實軌道交通消防事故公眾責任

消防安全評估是計算當前軌道交通消防災害公眾責任保險的保險費率基礎的。火災公眾責任保險是國家層面所規定的必要保險,它對軌道交通中的日常安全管理起到充分的正向作用,可以將軌道交通中發生的消防事故風險有效地轉移到保險公司。因此,對于軌道交通區域內發生的消防事故來說,科學合理的消防安全評估評價體系具有重要的參考依據。對軌道交通的運營單位來說,火災公眾責任險的購買依據完全建立在軌道交通消防安全評估評價指標體系之上。

2.軌道交通消防安全評估評價指標體系強化措施

2.1將火災載荷控制在合理區間內

要想充分保證保證軌道交通的消防安全,就必須先從車站的火災載荷情況入手。要對軌道交通的車站進行可燃物質的摸排工作,充分降低車站的火災風險,以此保證車站的消防安全。結合筆者的實際經驗,主要將車站內可燃物質分成以下4個控制措施:①要求車站內部的裝修要充分使用阻燃材料,例如車站頂棚、座椅和相關的便民性設施。②要在車站內設置相應的消防檢測系統,在車站內通過的線路均要使用阻燃性材料。③要提升車站內對易燃易爆物品的檢查力度,嚴格杜絕旅客攜帶危險物品乘車。④要規定車站內站臺、疏散通道處不得設置商業區域。

2.2將防火分隔措施落實到公共區域

在車站內與周邊公共區域要充分落實防火分隔措施,可以利用防火門、防火墻等防火隔離設備進行有效的防火隔離,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控制火災危險程度,還可以充分阻隔火災,不讓火災波及到附近的安全區域。這對于車站和周邊的公共區域來說,極為安全。

2.3提升防排煙系統安全系數

我們知道,火災對人們的主要威脅不是火災本身,而是因火災產生的大量有毒有害煙霧,人們在吸入這些有毒有害煙霧后,極易出現暈厥昏迷的現象而喪失行動能力,甚至出現窒息失去生命體征的危險。因此,我們要針對這種情況提升防排煙系統的安全系數,手段如下:車站應該采用非全封閉的站臺門,并且和軌行區保持一個平行的距離。此外,還要針對車站內疏散通道的防排煙設施進行充分完善,使用獨立的風機房。根據不同車站存在的差異性來增強相應的防排煙措施,加強防排煙系統的安全系數。在火災實際發生時,無論火勢大小,車站應一律開啟公共區的新風系統,新風系統可以有效地輔助防排煙系統進行排煙。同時,還要在地面的新風井與排風井中間設置科學合理的擋煙裝置,防止煙氣串流。

2.4按規定設定遇險疏通策略

在車站內設置相應的消防通道,例如專門的消防電梯或者安全通道直通室外。根據消防規定,車站內的消防電梯應該設置在車站的控制室、分控室的附近,車站內部的樓梯都應該具有消防事故緊急疏通的功能。在車站中還應該設置充足數量的應急照明燈。此外,由于車站的規模不同,也應該根據差異性來設置核實數量的發光疏散指示牌。例如在大規模的車站內,由于旅客流量較為龐大,且人員構成十分復雜,我們可以在車站的內部按照距離路線的不同,設置連續不斷的發光緊急疏散的指示牌,這樣在真正的火災消防事故發生時,人群在火災煙霧中也能更加容易找到疏散標致,根據疏散標志更加迅速地找到疏散通道,在消防火災事故中有效地保護自身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2.5提升滅火系統裝置效率

在現代的軌道交通車站中,往往都建有地下層數。在負一層等各個消防夾層中應該按照規定設置充足數量的消防設備,例如:滅火器、消火栓等。另外,針對車站內部應該設置充足的消防設備。在消火栓的設置上,應該保證在車站內部任意區域發生火災時,可以有兩處以上的消火栓起到滅火作用。另外,由于車站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我們在設計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與火災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要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對布局方式與設計參數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置。

3.軌道交通消防安全評估評價體系建設內容

3.1建立評估軌道交通消防安全評

估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基礎

3.1.1風險因素軌道交通區域內的消防風險因素是較為廣泛的,根據筆者經驗主要將風險因素歸納為以下4個方面:①因為軌道列車的電氣設備過載問題所導致的消防事故;②旅客非法攜帶易燃易爆物品所引發的人為性消防事故;③因為建筑防火性不穩定導致的客觀因素消防事故;④因為車站內的防火間隔與耐火等級與滅火器材的設置不合理所導致的消防事故。3.1.2消防安全評估評價體系我們必須要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軌道交通消防安全評估評價體系來保障軌道交通的消防安全。在原則上可以分成以下4項:①目標性原則。它的含義是將各類評估指標以評估目標為基礎進行確定。②適當性原則。將評估指標體系規模充分進行分析,各個因素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應該充分降低工作量。③可操作性原則。它是指應該建立明確的評估標準,在此基礎上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計算指標的數據。④加強評估指標體系。在軌道交通的基礎上,充分分析其建筑特點,利用層次分析的方法對軌道交通的消防安全水平進行評估,以此來確定軌道交通的消防等級。

3.2對軌道交通消防安全評估評價

指標體系進行評估基于軌道交通的消防安全風險評估下,我們主要將以下3個指標進行消防安全的評估。一級指標是以軌道交通消防安全為主,分成內部消防、外部消防、建筑防火性能與火災危險源。二級指標是指各項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例如在第一指標中的火災危險源就分為客觀因素與人為因素。建筑防火性能主要分為建筑特點與被動防火措施。三級指標則是將客觀因素與人為因素更加細化,例如火災危險源的客觀因素分成了以下4個原因:電氣火災、易燃易爆危險品、環境是因素與氣象因素。人為因素則又分成了3個原因:用火失誤、防火致火、吸煙問題。此外,內部消防管理的三級指標也分成了若干個因素,分別是:消防設施的保護、消防安全責任制、消防培訓與演練、隱患的整改與落實、消防組織管理、用火用電安全管理與宣傳教育等8個方面。而外部消防主要有以下4種因素,分別是:消防車力量、消防隊救援力量、軌道交通附近消防水源或消火栓、軌道交通建筑中的防災通道等。

4.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升軌道交通的消防安全,我們必須及時建立切實可行的消防方案與消防安全評估評價指標體系,從真正意義上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今后的軌道交通消防安全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賈小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