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建設探討
時間:2022-08-18 09:41:48
導語: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在我國,法制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進一步豐富了依法治國、依法治校理論。在實踐發展過程中,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成為依法治校理念不斷推進與延伸,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適應法治國家發展,走向現代大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受自身法治意識的影響和制約,部分管理者在組織開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時存在法治基礎薄弱的現象。因此,在依法治校背景下,加強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建設成為大學生權利能否得到保證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依法治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建設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要決議,同時將其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各高校積極貫徹落實依法治校理念,作為學生管理法治化建設的重要標志。在日常工作中,通過改革教育,轉變工作理念,進一步對學生加大法治化建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維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一、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現實意義
一是隨著高校大學生維權意識的不斷加強,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斷地完善與深入。近幾年在部分高校中,對于高校的管理方式方面,很多學生表示不滿,針對這一現象,管理者將大部分時間精力用于預防和調解各類問題和矛盾。雖然有所緩解,但是相對降低了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進而,通過法治化的方法管理學生工作,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學生自身的行為,不僅可以減少學生的不滿,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對于推進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建立規范化的秩序,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也能進一步得到提高。二是實現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是順應依法治校理念的發展。目前,雖然高校在針對學生管理工作方面有一定的政策與措施,但是普遍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高校應通過與工作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學生管理。同時,也應加強法律知識的普及,增強法律意識。三是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建設是時展的必然趨勢。對于高校來說,通過學生管理法制化可以提高教育質量,法治化建設管理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對于國民素質和國家的綜合國力也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二、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治基礎薄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國相繼制定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教師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為實施依法治校理念提供了參考依據。但在社會快速轉型,高等教育加速改革的情形下,高校的規章制度存在滯后性、相關法律不健全,在部分合理的規章制度還存在違反上位法的現象,對新形勢、新問題的相關法律法規空白等問題。另外,程序的不合理性也是高校法治基礎薄弱的重要體現。
(二)教育主體法治意識缺乏。在當前高校教育過程中,部分教師教育觀念趨于傳統。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體制、高等教育等發生了巨大變革,但是,各高校在組織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仍存在人治高于法治,管理者未能及時樹立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生的權利和地位。同時,學生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和制約,普遍缺乏法治維權意識,進而損害自身的合法權益。
(三)高校法治化建設力度不夠。高校法治化建設主要體現在對學生進行紀律處分:一是由于高校在法治宣傳教育過程中,宣傳力度有待進一步提升,進而降低了學生的維權意識。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當自己做出某種行為后,通常情況下,不會考慮高校的內部管理制度;二是在違紀處理方面,高校大學生只會根據學生管理規章制度等相關政策進行處理,在處理過程中,由于缺乏外界的監督和管理,進而人為降低了處罰的公正性、合理性;三是高校在處罰違紀學生時,沒有高度重視教育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弱化了處罰的目的。對于高校來說,處罰違紀學生的目的,從根本上說不是為了處罰而進行處罰,而是借助處罰,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糾正違紀行為,同時幫助學生樹立守法意識。
三、推進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建設的措施
(一)提高管理者、學生的法治意識。作為高校的管理人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將直接關系到其辦學信譽和質量,高校教師作為管理者,是否具備良好的法律素質和法制觀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在我國,隨著法治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有關教育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為在依法治校背景下加強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建設提供了理論基礎。高校應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適時將法律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學習,通過對學生舉辦專題講座、定期由學生宣傳和校園宣傳欄的方式在校園進行宣講,開展法律選修課、模擬法庭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宣講以及為學生管理者提供定期的法治管理培訓,轉變思維模式,以此來提高高校人員和在校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營造一種以依法治校為氛圍的校園環境,幫助師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同時明確學校、學生的權利和義務,通過良好的法治環境熏陶與感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促使依法治校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盡管,在我國教育領域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教師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但是存在有關內容及文字含義的設計存在不完整,不明確,操作困難等問題。對于我國在有關立法表述中,應盡量做到語句表達明確,程序設定完整,建設完整的教育法規體系。明確高校在學生處理方面的權利范圍,立法機構要及時依照有關程序和相對應的法律法規,根據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過程中面對新的問題,需要對現有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進而最大限度地確保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做到有法必依。對學生違規違紀現象的處理,聽取有關部門對校園管理規定的意見,對于現實生活中處理工作時是存在漏洞的現象,及時補充與完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避免法律法規在實施過程中的滯后性,有力推動法治校園的管理。
(三)重視道德規范與法治化結合。道德與法治作為上層建筑范疇,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法治通過法律的強制性手段規范社會的行為;德治,主要以引導、說服的教育方式規范社會的行為。在社會主義法治進程的發展中,法律的作用并不是萬能的。一是需要以德治作為法治的補充手段,來彌補法律的不足,通過德治與法治的相互補充來提高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水平。二是高校作為當代大學生歷練的搖籃,單靠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過于生硬,不能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通過道德的教育作用促進法治的建設,一個人守法意識的高低,受自身道德水平的影響和制約,通常情況下,道德意識越高,相應的守法意識就越強,同時也會降低執法成本,進而提升法律效益。
四、結語
在依法治校的背景下加強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建設,能夠高效提高大學生的法治素質,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舉措。以法治化手段構建高校的管理模式,不僅能提高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也能正確填補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有關缺陷。加強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建設,符合歷史發展之必然。
作者:許寧 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平.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法治化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20
[2]田怡萌,張怡凡.依法治校理念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析[J].人力資源開發,2015,22
[3]張曉娟.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淺析[J].山西大學學報,2011,S1
[4]朱金花.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問題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2
- 上一篇:學生管理影響因素探究
- 下一篇:信息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