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治思維

時間:2022-08-08 03:50:46

導語: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治思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治思維

[摘要]依法治校,是在依法治國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將法治思維融入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是依法治校的必然結果,也是實現依法治校的前提。針對學生管理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本文進行了深入剖析,問題是師生法律意識薄弱,法治體系不完善。為此,提出一些改進措施,擴大校內法治宣傳教育,創造良好法治環境。同樣,必須完善法治體系運行機制,健全監督考核體系規范。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良好的法治育人環境。

[關鍵詞]學生管理;法治思維;提升路徑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決定。隨著教育的蓬勃發展,國家對教育事業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依法治校”在新階段的執行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特別是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法治化思維,要求融合學校管理的全過程,以促進教育領域的法治化。這不僅是高校治理結構革新的關鍵要素,也是高校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體現。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辨別本領,有效增強學生們的法律意識,強化學生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依法治?!钡默F實意義

高校是實施教學和科學研究,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培養合適的人才為目的的教育機構。學校、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高校開展工作面臨的首要問題。一方面,學生受到學校的約束管理,學生有義務服從管理;另一方面,學生享有學校服務的權利,可獲得學校合理的教育教學資源,并享有受教育的權利,二者是相互平等的。為了平衡雙方的權利,須將法治思維運用到學生的管理工作中。法治思維運用到學生管理工作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將學生管理工作進行規范化管理,可避免高校因為法治依據的空白而帶來的損失;法治思維在學生管理中的運用也是高校自身發展的需要。大學生的管理工作有自己的特征和規則,這些特征和規則的合理性,是保證管理工作自身合理性的前提。學生管理工作要在合法的條件下得到改善,不僅需要管理者研究當前法規的合理性,還要完善新時期背景下的規章制度。由此可見,將法治思維運用到學生管理工作,對完善高校法治化建設,科學管理學生具有重大意義。

二、“依法治校”面臨的挑戰

(一)管理人員法律知識和法治思維不強。如果高校管理者對法律知識掌握太少,將會受到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把行政工作當作高校管理的關鍵要點,忽略對學生的管理。如果管理者不能及時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就無法知道學生的發展方向。也會使管理人員對具體的工作本末倒置,遇到突發事件不能沉著冷靜應對,不但處理不好實際問題,還會導致問題惡化。(二)學生管理法規制度不健全。由于部分學生管理人員法治觀念不強,法律法規知識的匱乏,會使學生管理法規無法正常運行,很難發揮法治思維的作用。當規章制度不夠健全時,必然會引發管理人員與學生之間的沖突與矛盾。不難發現,以上問題普遍出現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亟需加快法治思維建設,提高學生管理水平。(三)學生管理法治體系不完善。學生管理法治體系不夠完善,表現在現行的教育法治體系存在部分空白,缺少法律配套設施,許多教育法律規定無法實施。由于高校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權利與義務、老師和學生等之間的關系都受到傳統思維方式的影響。某些規章制度的制定有失偏頗,需進一步規范。除此之外,執法機制有待規范。如果在學生的管理過程中,沒有規范化的執法運行機制,管理人員就可能在工作過程中擅自超越法定權限,損害被執法人的權益,產生無可估量的后果。同樣,管理監督機制有待完善。完善的監督機制,可為法治思維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順利的運用提供保障,也可進一步培養高校學生和管理人員的法治思維方式。

三、實施法治思維管理的途徑

(一)擴大校內法治宣傳教育。擴大校內法治宣傳教育,首先就要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古語云“無規矩不成方圓”,各行各業都必須堅守規章制度,學生管理工作需要約束在明文規定的活動范圍內。要宣傳法律具有的權威性,是將法治思維有效融入學生管理工作的前提條件,并強化學生自身的法治思維方式,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以加強師生對于法治的敬畏,來確保他們感性和理性判斷的正確性。不可否認,強化法治理論知識的學習尤為重要。法治理論知識的具備決定了法治意識的成型,而法治意識的具備,可提升法治思維的運用能力和依法決策的能力。通過法治理論知識的強化學習,實現學生知法和管理者懂法,使法治思維更加深入的應用到學生的管理工作之中。開展法治教育活動,十分必要。除了對師生進行法治觀念宣傳和理論知識學習之外,還需增加校園法治活動,以提供實踐練習的平臺,來強化法治思維的培養。在具備一定的法治理論知識的前提下,不斷進行熏陶和踐行,才能使法治更加深入高校學生管理之中。(二)完善法治體系運行機制。完善法治體系運行機制,要強化法治體系建設,補充空缺法律法規。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國家大力推行現代高校法治建設,將會以學生管理規章制度的建設為核心。高校應該緊跟步伐,加快研究這一系列法治體系。其次,要完善維權體系的管理。在法治體系運行的過程中,管理人員(教師)和被管理人員(學生)都應該參與到立法、司法、執法和監督的全部環節。必須增加被管理人員的申訴和維權路徑,讓他們有依法表達權利的機會,以避免高校外的維權訴求,避免激化矛盾。法治管理應公開透明,因為法律法規是一種明文規定,所有人必須堅守,一切涉及到師生權利和義務的規章和執法過程都應公開透明,并一視同仁。無論管理人員還是普通的師生,都應受到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的約束。(三)健全監督考核體系規范必。須健全監督體系運行規范,利用監督體系來約束管理過程中的非法治行為,特別是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有法不依以及濫用職權等損害學校和國家利益的行為,它是法治思維方式的前提。還須健全考核體系運行規范,依據管理崗位的職責來健全執法的考核評價體系,根據執法是否公平合理,過程是否公正,流程是否公開等考核,并由普通師生對執法人員執法能進行相應的評價。此外,要強化法治法規執行力。法治思維要運用到高校學生管理中,重點在于執行力,不能僅停留在紙面上,要在實際的工作中踐行。在選擇學生管理人員的過程中,也要提高準入的門檻,選擇法律意識強和執行力高的人員從事學生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張妍妍.高校學生管理的法治思維融入及現實意義闡述[J].社科縱橫,2018(6).

[2]張曉軍,鄒良華,張紅新.法治思維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J].職業教育,2015(9).

[3]許峰.法治思維下高校學生管理的現狀與前景[J].才智,2016(7).

[4]張欣建.法治思維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運用研究[J].價值工程,2017(3).

[5]吳昊鵬,余航.高校學生管理的法治思維融入及現實意義闡述[J].信息記錄材料,2017(7).

[6]黃曉穎.人權保障法律機制的價值[J].企業文化,2012(11).

[7]馬新南.關于完善教育法治建設的思考[J].黨政干部論壇,2001(1).

[8]胡德維.和諧校園視域中的制度建設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0.

[9]馬靜.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J].讀書文摘,2017(14).

作者:張輝燦 單位:長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