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創新與實踐
時間:2022-04-24 03:24:42
導語: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創新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持續深化教育改革的進程中,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創新出高效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成為當下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創新與實踐的重要目標與任務。徐友輝、何雪梅、羅惠文編著的《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創新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與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現狀深入分析總結了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規律和實用策略,對學生教育管理中各個方面工作的開展具有專業的指導作用,有利于切實推進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體制與方法的創新。該書共分為3篇:上篇突出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理論依據,闡明了高職院校的演變歷史、學生特點和工作創新現狀;中篇集中討論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思政教育工作、法紀安全工作、心理健康工作、創新創業工作、綜合素質教育工作,突出了學生管理在學生教學成長方面的功能與作用;下篇集中討論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檔案管理工作、公寓管理工作、資助管理工作、理論教學管理工作、實踐教學管理工作、社團管理工作等,充分強調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在學生校園生活中的功能與作用。立足于該書的相關論述,
筆者認為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相結合的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全方位推進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的創新升級。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涉及的工作模塊較多,單一的教育管理模式難免有忽略的地方。對此,高職院校應當建立以輔導員為中心紐帶的多層次、多渠道大學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將班主任、團支部、思政課程體系、實習指導、心理輔導等都納入到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中來,讓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全面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等各個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且周到的服務。從大學生的角度來說,不少高職大學生的主動性較差,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要想對他們進行及時的教育引導和組織管理,需要在傳統渠道之外,探索創新性的、主動性的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更好地解決高職大學生的實際問題。第二,引進創新的教育管理技術、設備和設施,搭建信息化的高職大學生教育與管理平臺,促進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各部門的緊密合作和各項資源的優化配置。
隨著信息科技與高職教育的融合創新,許多創新性的技術、設備設施都可以被引入到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平臺中,構建專業、規范和信息化的教育管理創新模式,促進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高效、智能和數據化發展。具體來說,先進的信息技術和設備既可以充分提高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也可以隨時隨地實時掌握學生各方面的現狀,全面收集和歸納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的各項數據,為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的健全和完善提供充分的數據支持,保障決策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有效性。在傳統的大學生教育管理實踐模式中,教學與管理經常發生脫節,教學與管理活動的展開互不相關,缺乏相互一體的互動性,影響了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效果。推進高職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能夠從技術層面加強教育與管理各個模塊的溝通聯系,促進教學與管理的一體化發展。第三,推進校企合作的大學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在學生創新創業管理、綜合素質教育、思政教育管理、法紀安全普及工作等方面充分發揮高職教育與企業資源的各自優勢。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應當以市場實踐為導向,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并在高職大學生教育管理過程中促進產、學、研的一體化發展,進而讓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和校企合作的職業目標更好地優化高職大學生人才的培養體系。
具體落實到校企合作的大學生管理模式實踐中,校企合作的實踐模式優勢在于可以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采用靈活多元的教育管理模式,幫助高職大學生在校企合作中充分結合自身的成長發展情況,科學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思政認識水平、職業認知水平和創新創業水平。
作者:季芳 單位:河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
- 上一篇:藍寶石襯底行業精益生產管理研究
- 下一篇:就業創業為導向學生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