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學管理提升學生德育水平思考

時間:2022-11-04 04:39:02

導語:高校教學管理提升學生德育水平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學管理提升學生德育水平思考

摘要:在高校教學管理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環節融入德育教育能夠提升學生自己德育水平。為此,高校應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養,通過文化建設、人文教育、德育活動以及文化熏陶等有效措施,促使學生綜合發展,使其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發展的綜合型素質人才,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關鍵詞:高等教育;教學管理;德育水平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屬于道德建設工作極為重要的實施環節。高校在開展緊抓教學質量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德育教育。然而,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高校在這種政治、經濟、文化環境下也發生重大改變,甚至對高校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帶來嚴峻考驗。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應根據本校德育教育開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得以教育,為學生營造良好文化氛圍,學校教師應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崇尚知行合一,完善教學實訓環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使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高素養人才。

一、借助文化建設,優化人文德育環境

思想道德素質養成并不是一蹴而就事情,而是通過文化傳遞以及學生日積月累吸收得來的。由于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想認知存在一定差異性,大多數學生認為高等教育就是學習、研究之類的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等沒有太多關系。正是在這種錯誤思想認知下,使得高校學生常常出現上課遲到、早退、上課睡覺或者是無故曠課等情況,只要遇到一點挫折就會一蹶不振,無法抗拒外界誘惑。高校學生出現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學生缺乏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高校應該借助文化建設,為學生營造良好文化德育環境,通過文化傳遞,強化學生德育教育[1]。文化傳遞主要內容包括文化習俗、學校教育以及新聞媒等大環境中予以傳遞。當前,高校校園文化載體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高校應根據各自校園特色精心建設布置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熏陶學生德育素養。根據不完全統計,學生在大學時期的思想觀念認知對學生自身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并且這種思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例如:我國近代優秀人物、等偉人都是在大學時代,樹立的遠大志向,并以此志向而努力奮斗。為此,高校在教學管理中應引導學生樹立人生志向,通過個人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有用的人,明確自身責任感,擁有抗挫折能力,避免遇到一些小挫折就想不開而自尋短見[2]。

二、注重人文教育,提升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人文教育是校園文化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校在重視專業課程教學的同時,還要為學生開設社會學科、人文學科以及自然學科等相關課程,讓學生在這些文化熏陶中提高自身人文素養。為此,高校應注重學生文化教育,加強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明確自身社會責任感,并圍繞德育教育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文化活動。如有關德育內容的舞臺劇、社會環保一日行等校園文化活動,促使學生在此基礎上全面發展。另外,高校還要在教學管理中加強對學生誠信教育、心理教育以及法制教育,讓學生可以誠實守信、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3]。高校在構建文化價值時,應體現本校辦學理念,將物質文化建設當作校園辦學理念的常態化,讓學生在校園物質文的潛移默化影響下,提升自德育素養。為此,高校在建筑文化方面,應涉及到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校園門口的校訓,雕塑以及休閑娛樂設施等都可以蘊含豐富的學生文化底蘊,讓學生在溫馨愜意的環境中感到身心愉悅。在此基礎上,學校還要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實驗室、各類運動場以及圖書館等,滿足學生學習生活需求,使其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高校應注重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形式多樣的人文景觀,讓學生喜歡校園生活,熱愛校園生活,使其積極參與到各項校園活動當中,改善校園學習風氣,提升高校教學質量。

三、利用文化熏陶,崇尚知行合一

高校在開展德育教育時,應明確學生德育修養方向,確保在開展各項實踐教育活動不偏離正確軌道。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建設者,應具有良好的德育素養。對于一個沒有高尚品德以及遠大理想的大學生,即便考試成績再好,也無法成為國家有用之才。高校在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應注重學生思想品德修養,使其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將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的教育觀點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自身德育素養[4]。為此,高校應根據本校德育教育實施的實際情況,加大德育教育改革力度,并將德育教育落實的學生的點滴生活。如大一新生進行軍訓的主要目的,首先是提高學生政治思想覺悟,強化學生組織紀律性,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另外,學生在實習見習期間,高校還應該組織學生進行頂崗實習,并在每個校內社團中成立黨課學習小組,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從而增強學生責任心,讓學生思想道德以及業務技能上都受到德育熏陶,促使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投身到社會建設當中。與此同時,教師在日常授課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樹立榜樣,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學生。大學生作為一名青春洋溢且具有獨立思考能力者,教師應少說教,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將“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落實課堂教學實處,以理服人,以德育人。

四、開展德育活動,完善教學實訓環節

高校日常教學管理與德育教育相輔相成,二者缺一不可[5]。為此,高校應充分利用教學環節與實習環節完善高校德育工作。高?;窘虒W任務就是為社會不斷輸送德才兼備的高質量人才。高校要想完成這個任務,就要加大教學管理投入力度,根據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進行教學改革,依照教學需求強化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注重實踐環節,建立健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促使學生專業知識與個人素養協調發展,使其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綜合型人才。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高校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注重政治理論課程教學質量,將馬克思主義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當中,緊緊跟隨時展步伐,編寫具有實踐性的校本課程。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授課中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借助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提升思想政治課吸引力,從而有效改變學生曠課、上課睡覺等不良局面。當前,許多大學都擁有自己獨立的實驗室,高校德育教育中還包含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專業技能,將原本理論型高校人才逐漸轉變成實用型專業人才。教師除了注重課堂理論教學以外,還要根據本專業特點,強化實驗教學,建立健全實踐教學體系,促使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提高自身德育素養,使其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實習期間,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學專業,教師還可以讓實習單位的導師為學生講解該專業的重要性,以此增加學生為自身專業的認同感,繼而在實習時提高自身責任感。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作為培養優秀人才的基地,應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熏陶學生德育素養,利用形式多樣的人文景觀改善校園學習風氣,將“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落實課堂教學實處,加大教學管理投入力度,注重實踐環節,完善育質量保障體系,促使學生專業知識與個人素養協調發展,使其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慶洪,黃慶芬.抓好中職教學管理提升學生德育水平[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9(06):144⁃146.

[2]張衍花.教育管理視角下高校德育教學中思政現狀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4):92⁃93.

[3]涂.淺談高校教學管理的德育功能與實現途徑[J].辦公室業務,2017(05):37.

[4]張俊杰.教學管理視角下高校學科德育及途徑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27(03):39⁃41.

[5]孫豐林.高校教學管理中如何滲透德育[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05):.2

作者:季軍媛 單位:南通職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