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聽力篩查信息化管理探討

時間:2022-12-20 10:11:56

導語:新生兒聽力篩查信息化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生兒聽力篩查信息化管理探討

摘要:目的:評估柳州市新生兒聽力篩查資料的信息化管理網絡成效。方法:對比實施信息化管理網絡前后柳州市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初篩率、復篩率、接診率等情況。結果:全市實現網絡化管理以來,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率由64.21%上升至95.38%,復篩率由63.80%上升至72.38%,接診率由54.39%上升至63.33%。結論:新生兒聽力篩查管理作為柳州市婦幼衛生信息管理系統的一部分,對全市的聽力篩查資料進行網絡化管理,有利于新生兒聽力篩查項目的信息監控。

關鍵詞:新生兒聽力篩查;信息化管理;網絡

隨著柳州市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的廣泛開展,如何加強對聽力篩查未通過嬰幼兒的群體管理,保證聽力篩查數據上報的及時和準確,是聽力篩查醫院和聽力診斷中心的一大問題。如何進行質量控制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質量控制的關鍵是項目信息的管理系統,其核心是數據庫[1]。所以,為了減輕手工登記資料、人工統計數據的繁雜的工作,必然要實施聽力篩查群體資料的信息化管理網絡。自2000年起柳州市各助產機構就逐漸開始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篩查信息主要是手工登記。由各助產機構進行聽力初篩,發放聽力篩查報告單并填寫聽力篩查登記本,初篩結果為“未通過”者囑咐家長42天內返院復篩,復篩未通過者囑咐家長帶小兒到上級有條件的聽力診斷機構進行進一步確診和干預。直至2009年柳州市婦幼保健院順利通過了“新生兒聽力篩查和兒童聽力診斷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評審以后,全市各助產機構篩查陽性的患兒均要求在三個月齡內轉診至中心進行進一步的確診和干預。聽力篩查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導致篩查人數大量增長,為了便于中心和基層單位的信息交流,保障聽障兒童從篩查到診斷、干預的流暢運轉,中心根據福建弘揚公司的“新生兒聽力篩查管理系統”軟件,結合臨床實際工作情況,不斷的修改和設計,成為了現在的“柳州市婦幼衛生信息管理系統”,而“聽力篩查管理分系統”是其中的一個子分支,該系統結合了孕產婦保健信息和兒童保健信息,并利用三級婦幼保健網絡進行管理,已小有成效?,F將中心實施信息化管理網絡三年多來的情況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實施信息化管理網絡前)柳州市新生兒聽力初篩、復篩、轉診等手工登記資料和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實施信息化管理網絡后)由網絡數據庫自動生成的數據資料進行對比分析。

1.2聽力篩查、診斷的儀器設備

全市助產機構聽力篩查使用耳聲發射儀和/或快速自動聽性腦干反應儀,中心實施聽力學評估采用美國智聽公司的含診斷性聽覺腦干反應、多頻穩態等功能的SmartEP/ASSR聽覺多頻穩態誘發電位儀、SmartOAE全功能型耳聲發射儀,和美國GSITympStar聲阻抗中耳分析儀、GSI61純音聽力計等。

1.3步驟和方法

新生兒出生48~72小時后在助產機構簽署新生兒聽力篩查知情同意書并進行聽力初篩,而后填寫初篩報告單,此報告一式兩聯(分別給家長和入病歷),篩查結果為“通過”的,告知家長今后需密切關注孩子的聽覺言語發育情況并定期體檢,有問題隨診;結果為“未通過”者囑咐家長42天內回院復篩,并登記住址、聯系電話等信息,便于追訪。復篩陽性的患兒均要求在三個月齡內轉診至中心進行進一步的確診和干預。2011年之前,中心的工作一方面要接診全市聽力篩查陽性轉診來的兒童,另一方面還要手工統計和匯總全市所有助產機構上報的聽力篩查報表,根據報表數據對各助產機構的聽力篩查工作進行質控和管理。自2011年“柳州市婦幼衛生信息管理系統”的“聽力篩查管理分系統”正式上線后,各個篩查機構通過互聯網錄入聽力篩查信息,柳州市進入信息網絡化管理模式。該系統依據助產機構對全市兒童進行管理,并根據戶籍所屬區/縣對其分類。每一個在柳州市助產機構分娩的新生兒均有一本《兒童保健手冊》并賦予唯一的手冊編碼,系統自動導入母親的孕產婦保健相關信息,助產機構錄入新生兒的分娩信息。后續的兒童體檢、篩查等信息,則由相關醫務人員根據其兒童保健手冊編碼相應錄入,聽力篩查結果也錄入其中。各個助產機構要對本機構篩查陽性的兒童進行追蹤和隨訪,逐一告知復篩和/或轉診事宜,并將隨訪情況及篩查結果錄入系統。來中心進行聽力診斷的兒童,中心的工作人員會錄入各項聽力學檢查的結果、診斷及干預的信息等等。在數據庫管理下,各類統計報表均會自動生成并導出,包括全市各區/縣或各助產機構的初篩率、初篩陽性率、復篩率、復篩陽性率、接診率、干預率等,均一目了然。該系統除了群體管理外,還可進行單個病例的查詢,根據兒童唯一的編碼可以查出該兒童歷次聽力篩查或診斷的結果。該系統還對不同的機構、人員進行分級、設置權限,進行三級婦幼保健網絡管理,不同級別的人,看到的操作界面也不一樣,不能越權,在管理上達到了信息的保密性。

2結果

實施信息化管理網絡前、后全市新生兒聽力初篩、復篩和接診情況,見表1。信息化管理網絡使聽力篩查的初篩率明顯增加,初篩機構從一開始的36家增至現在的107家,同時全市的復篩率和接診率也得到了提高,更好的實現聽力早篩查、早診斷、早干預的目標。而且,系統自動生成數據,可以實時上報,實現了聽力篩查和診治工作的動態監控,更有利于指導基層工作。

3討論

2004年12月,我國衛生部頒布了《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范》,里面明確了“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規范”,使聽力篩查工作能夠規范的開展。隨著項目的不斷深入,也遇到很多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問題[2]。柳州市每年出生約5萬左右新生兒,這樣大數量的篩查必須要有一個信息化的管理系統。目前全國不同地方聽力篩查的管理模式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和優勢所在,可以借鑒不同地方的管理模式和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管理。新生兒聽力篩查管理分系統作為柳州市婦幼衛生信息管理系統的子分支,其導入功能可以直接導入產科的病歷基礎資料,減少了應用系統前的手工登記及管理的繁瑣、耗時[3],節省了資料的輸入、登記和統計報表的時間。新生兒疾病篩查(含聽力篩查)統計功能較之前的手工統計方法顯著降低了勞動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4]。有的地區報道[5]:可將各項篩查、診斷的原始數據上傳并保存于系統中以便查詢,這也是我們中心今后努力的方向。還有一些問題是要特別注意的,比如網絡安全的維護,避免個人信息的泄露等等??傊獙⑿律鷥郝犃Y查工作更好的在柳州市開展下去。

作者:周雪燕 唐向榮 楊磊 農錚 單位:柳州市婦幼保健院

參考文獻:

[1]黃麗輝,卜行寬,許安廷,等.第五屆國際新生兒聽力篩查會議報道[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42(09):717.

[2]黃麗輝,倪道風,卜行寬,等.我國嬰幼兒“早期聽力檢測及干預指南”編寫思考[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9,17(02):93.

[3]劉清明.新生兒聽力篩查資料管理和隨訪系統升級介紹[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0(18):181.

[4]王山杉,劉清明,汪國慶,等.新生兒疾病篩查網絡平臺在新生兒疾病篩查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09):406.

[5]劉清明,陳宇,陳深茂.珠海市新生兒聽力篩查資料管理和隨訪系統臨床應用和評估[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9,17(06):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