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工業發展的優點解析
時間:2022-02-21 03:14:31
導語:市區工業發展的優點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王曉娟金熾婷工作單位:長江大學
人力資源優勢
(一)技術優勢技術的發展在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和動力,對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和長遠的影響。高新技術能有效地促進經濟增長,高新技術水平又決定了科技創新水平,進而決定了經濟增長的方式和速度,在推動資本增值的同時,也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荊州的技術優勢有利于荊州工業走出一條科技創新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宜昌、襄陽等其它同類城市所不能相媲美的。荊州科技、教育資源位居全國地級市榜首,是湖北省第二大人才密集地,擁有省部級綜合性重點長江大學、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等7所高等院校,建有博士點3個、碩士點4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2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7個。全市科研院所300多家,全市科技人才19.8萬人,全市擁有博士后流動工作站4個。眾多科研教育機構使荊州工業在技能型專業技術人員、科技活動人員、科學家和工程師等高新技術產業人員優勢上遙遙領先于其他城市,為荊州的工業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荊州市教育每年為工業培育了大量具有高超的知識技能水平和操作技術水平以及崗位應變能力的人才,為荊州市工業提供扎實的技術理論基礎和相應的技術能力結構。(二)勞動力優勢經濟發展是依賴資本要素和勞動力要素在一定技術水平下產出能力的提高。長期以來,由于我國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市工業經濟轉移,勞動力要素非常豐富,勞動力價格十分低廉;但近年來,中國出現了由勞動力無限供給向短缺轉變的跡象。荊州市位于我國中部地區,主要以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為主,同時是東部沿海地區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移的重點地帶,勞動力需求量大。荊州一直是湖北省人口稠密的市州之一,據2010年11月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荊州市常住人口為5691707人、全市戶籍人口(含戶口待定人口)6640654人,由此可見,荊州有充裕的勞動力供給以適應工業發展中勞動力需求量大的要求。與此同時,荊州勞動力素質在不斷提高,據調查,2010年,荊州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程度的人口21354人;同2000年第5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人數由1836人上升為4664人。同2000年第5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3433人,文盲率由5.04%下降為4.72%,下降0.32個百分點??梢姡G州市有數量龐大的勞動力資源,且勞動力的受教育水平在逐漸提高,勞動力素質不斷提升。在國內整體勞動力供給區域短缺的背景下,荊州市素質不斷提高的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在發展工業的過程中優勢更加明顯,勞動力的質優價廉已成為荊州市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荊州市工業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2]
文化優勢
文化從本質上講是上層建筑,是工業發展的軟實力和現實生產力,現代文化來源于工業文明,服務于工業文明,并展示于工業文明。文化的發展必須以工業發展為契機,文化的傳承和影響是最久遠、最根本的,只有將文化植入于工業發展中,形成工業文化,才能使工業不斷發展,不斷進步,形成工業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3]荊州是中國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老的文化底蘊,使得荊州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圍,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不斷提高,為荊州招商引資提供優良的文化軟環境;優秀的歷史文化和三國文化使荊州市的招商引資環境更具競爭性,我們可以通過文化招商、文化旅游將荊州的文化優勢轉化為提升工業核心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充分利用荊州的三國文化、紅色文化建立影視基地,帶動荊州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時荊楚文化的凝聚力使荊州人民緊密的凝聚在一起,大家齊心一致,推動“壯腰工程”,進而實現荊州的富強。
政策優勢
省委、省政府“壯腰工程”的重要部署,提出了“構筑大交通、培育大產業、建設大城市”三大任務,力爭“兩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跨越”,努力把荊州重要的精細化工基地、機械制造基地、高技術產業基地發展成為湖北省工業發展重要的基地,使荊州建成湖北長江經濟帶的“鋼腰”、湖北省構建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支撐點。這一發展戰略的提出,省政府加大了對荊州發展的政策扶持:①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間,省財政每年出資1億元,發起設立“荊州產業發展專項基金”;②加強財政激勵政策:省政府規定,自2011年起,將荊州市稅收超過2010年考核基數按比例上繳省財政的部分,連續10年全額獎勵給荊州市;③優先扶持荊州市企業上市;④對荊州“四基地兩區一樞紐”涉及的重大項目建設用地納入省級專項計劃指標優先解決。以上的規定政策,不僅為荊州市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保證,使荊州市各縣市區國有企業改革遺留問題、彌補歷年財政赤字和國家擴大內需建設項目的地方配套資金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而且放寬項目建設用地,使得荊州工業用地緊張的情況得到進一步的緩解,為荊州工業的發展解決了后顧之憂?!皦蜒こ獭睉鹇缘膶嵤┦拐呱显咎幱诹觿莸那G州,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此外,省發改委也編制了《加快荊州振興重大項目庫》,遴選出基礎設施、先進制造、農業水利等6大類重點項目,積極爭取將荊州納入促進中部崛起規劃,成為“兩縱兩橫”中長江經濟帶的重點發展區域。省財政廳完善對荊州市財政扶持政策和機制,加大對荊州財政轉移支付支持力度,增加對荊州財政專項投入,為荊州工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保證,使得荊州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問題得到了進一步的緩解。同時,省國資委也協助荊州市引進中石化、華電集團等央企,計劃在荊州投資7個項目,投資363億。省國土廳與荊州簽署了《振興荊州合作備忘錄》,重新確認荊州市2020年建設用地總規模,比原計劃增加了1.7萬公頃。省交通廳與荊州簽署了《加快荊州交通運輸發展合作協議》,全面推進荊州立體交通網絡形成。省各部門對荊州市的這一系列優惠政策,進一步為荊州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與基礎,與周邊城市相比,荊州工業發展的優勢進一步突現。
區域優勢
生產力的空間分布對促進該區域的經濟增長至關重要。荊州市的區域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荊州是江漢平原的主體,中西部大開發的前沿陣地荊州市東連武漢,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荊門,長江自西向東橫貫荊州483公里,是江漢平原的主體。此外,在兩湖經濟發展格局中,荊州市地處湖北省與湖南省的交界處,是武漢向鄂西南過渡不可或缺的橋梁和節點,是中西部大開發的前沿陣地,其區位優勢明顯。荊州只要抓住城市關節點這個關鍵,積極對接周邊三極的快速發展,其在兩湖經濟發展中的市場資源配置的節點地位也將會日益凸顯。(二)荊州是兩湖平原的心臟,西北與華南的重要節點荊州從地理區域上講是兩湖平原中心,從地緣上講是兩湖平原的結合部。與此同時,湖南省大力推進“環洞庭湖經濟圈”戰略,利用其環洞庭湖地區的區位優勢,布局了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工程,加快了培育沿線環湖地區新的經濟增長帶。湖南省這一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重大戰略舉措,使處在兩湖平原荊州的位置更加得天獨厚。從古到今,荊州一直是西北部向華南過渡的重要節點,其地理區域十分優越,只要荊州充分利用發揮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其經濟的發展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三)交通優勢荊州市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水運資源極其豐富,國家的水運主通道長江干線自西向東流經我市境內483公里,長江以南的四口水系和長江以北的內荊河水系構織成了我市內河航道網絡,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744.7公里,荊州市境內除長江以外有通航航道75條,通航里程達1817.15公里。滬蓉高速公路和二廣高速公路、207國道和318國道在荊州交匯,枝柳鐵路從松滋境內穿過,荊沙鐵路從荊門直抵沙市,沙岳鐵路正在修建中。修建沙岳鐵路,不僅可以消除以武漢、石門、襄陽、長沙為四角的兩湖平原3000萬人民“周邊鐵路如網,唯有兩湖一寸無”的不平衡狀況,還有利于荊州與兩湖平原地區連網,為原材料的輸進和產品的輸出提供便利的交通條件,使荊州的工業走出湖北走向全國,創建荊州的精品名牌,對促進荊州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性的意義。隨著國家大飛機項目的啟動,湖北以荊門為代表被列入國家通用航空重點發展省份。目前,湖北有4家通用航空公司,其中3家集中在沙市機場,在荊州的3家通航公司1年的飛行時間在湖北占80%,荊州已經成為湖北乃至中南地區的通航強市。荊州可以利用沙市機場,進行“筑巢引鳳”,將沙市機場建設成為全國最大最好的通用航空機場;爭取國家政策對荊州通航企業的扶持;擴展通航產業,利用機場優勢引進大財團進駐荊州。通用機場建成后,荊州市應合理規劃航空與水陸運輸,實現水運與航空的對接,全力推進多式聯運,打造沿江現代物流運輸重要的節點城市。
在經濟發展中,周邊城市在加快發展,城市發展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加強自己,就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險。所以,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荊州必須根據自己獨特的人力資源優勢、文化優勢、政策優勢和區域優勢等奮起直追,加快發展的步伐,使荊州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快發展,擺脫發展緩慢的不利局面,提高工業的經濟效益,促進荊州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