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監測論文:當代工業經濟監測的必要性
時間:2022-02-21 04:09:41
導語:經濟監測論文:當代工業經濟監測的必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萬小秀工作單位:江西省工信委信息中心
妥善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必須加快
江西工業經濟監測預警管理項目建設伴隨經濟一體化、市場全球化、競爭白熱化,當今社會大到國與國之間,小到省與省之間,工業走向、市場營銷、要素保障、經濟聯動均呈現休戚與共、密切相關,同進共退、相互影響。正是因為內部發展對外部環境的敏感度顯著增加,國際上一些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早已把監測預警當成經濟調控機制重要的組織部分,比如歐盟國家實行的經濟監測預警“記分牌”。為減輕外部因素的波譎云詭、起伏動蕩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總書記在2011年7月20日講話中指出:要加強經濟監測預警,加強宏觀經濟協調,注意把握好政策的調控力度和節奏。江西經濟這些年來開放度越來越大,對外依存度日益走高。2011年,江西外貿出口額突破200億美元關口,達218.8億美金,出口總量及增幅均居中部省份前茅。其中工業品出口占90%,出口超億美元企業達到21家,尤其以銅、光伏、稀土、鎢及制品份額居大??梢哉f,在國際市場風云變幻已成常態的今天,江西工業發展不確定、不穩定、難持續的外部制約因素大幅增加,對我省均衡有效地組織工業生產增加了極大的難度。為此,要做到見識早、反應快、準備足,就必須主動應對,加快監測預警管理項目建設。要從大量掌握的定量數據入手,依據外部形勢變化,及時到位,搶占先機,方能對下一步全省工業經濟走勢精準地科學定性、分析研判,為各級政府及工業主管部門適時、適地、適度出臺政策措施,制定可行的因應辦法,把各種外部不利因素降到最低,為江西工業健康良性發展提供可靠有效的保障。如上海市WTO事務中心紡織品預警監測平臺2003年建成后,對美日、歐盟有關數據進行分類處理,對中國企業出口產品的數量和價格進行連續監測分析。一旦某一時期數據曲線波動異常,專家組針對性發出預警信息,視情況不同對有關企業提出不同處理應對意見。上海此類做法為我們提供了有益借鑒。
保證生產均衡化、發展平穩化和調控管理的科學化,必須加快江西工業經濟監測預警管理項目建設
因為自身規律和外部因素(如宏觀政策、市場波動、要素制約及天氣異常、節假日等)刺激影響,工業生產具有明顯的波動性和非穩定性。平衡是相對的、短暫的,不平衡是絕對的、長期的。而過高的波動性所產生的峰谷差,對于工業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沖擊。可現實是這種波動有幅度加大、頻率縮短之態勢,不加以進一步科學防范,極易給工業經濟發展釀成較大損失,并進而造成經濟的大起大落。所以,在工業經濟運行過程中能及時對發展變化情況加以預測,提前因應,以便在失衡發生前就能提前預警,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恰當措施予以調節,使工業生產起伏波動能保持在正常合理和可調控的范圍,防止過冷、過熱所伴生的負作用對實體經濟的沖擊??茖W地建設好工業經濟監測預警管理系統,就可以通過充分發揮多點、精準、快捷和自動化的便利條件,及時發現異動狀況信息并逐步摸準,掌握波動規律、周期,為政府部門制定調節方案以平緩過度的經濟波動,超前預警,從容應對,提供了操作空間和科學手段。湖南省2008年開始建設全省工業經濟運行動態監測系統,重點監測14個市(州)、136個縣區中的113家各行業龍頭企業及30個重點工業園區。受監測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企業產值30%。安徽省2007年便開始建設重點企業生產運行監測預警分析系統,囊括17個市、108個縣區的1350家規模以上重點企業,增加值比重達到全省的70%以上。以上兩省通過較大數量的重點企業、行業運行數據適時掌控,可以超前準確研判該省工業經濟運行態勢。江蘇省2009年建設的工業經濟運行預測管理系統,則重點監測13個省轄市、51個縣、530家重點企業和122個重點產品,被監測企業數量雖然只占規模以上企業數的2%,但該省抓點帶面,卻也一葉知秋。我省工業經濟監測管理系統建設就是要學習借鑒毗鄰省份及其他先行省市成功經驗,針對江西實際,通過“三重”(重點企業、重點產業、重點產品)、“一特”(特色園區)和“一大”(大項目)這些關鍵點,以點帶到面,以線看一片,使我們的調控管理更加科學,預測預警既適時超前,又更具精度和水平。
針對企業多元化,做到調節精細化、服務優質化,就必須加快江西工業經濟運行監測預警管理項目建設
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江西工業企業呈現組織形式多元、數量日益增多、規模不斷擴大的良好局面。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6154戶,涵蓋國有、集體、民營、外商投資、股份合作制等多界別,創造工業增加值3911億元,為江西GDP進入萬億元俱樂部立下了汗馬功勞。要想準確把握這數量眾多、地域不同、水平不等、性質各異的企業“任、督”二脈,針對它們不同的情況和訴求,個性化地做好服務,以往一些傳統手段和做法已經力難從心,不堪重任。怎么辦?廣東省的做法是,大膽探索經濟運行監測預警分析新方法,通過建立重點企業直通車服務制度,在全省范圍擇優選擇1000家高增長、有自主品牌、市場競爭力強、有代表性的企業建立協調機制、出臺服務措施,加強督促檢查,推動政策落實,提供優質、快捷的直通車服務,寓管理、調控于服務之中,受到廣泛好評。四川省強化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園區、重點產品的監測預警,從工業增加值、利潤總額、出口總額、利用外資、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研發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等指標采集整理分析入手,對全省300家重點企業、50個重點園區全程監測服務,形成了從產業、行業到企業、產品的一套完整的監控體系,從而對工業運行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可以適時提出前瞻性的政策建議和服務措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綜上所述,監測只是手段,服務才是目的。江西省工業經濟監測預警管理項目建設要真正做到精細化調控、優質化服務,就必須突出在以企業為中心的基礎上強力推進三個轉變:從管理為前提向服務為前提轉變———以搭建一個能準確客觀反映企業真實生產運營情況的監測系統平臺為基礎,靈敏反應,洞若觀火;以促進企業、產業、園區發展壯大為目的,重心下移,服務前伸;以一批重點對象為抓手,政策落地,措施到位,強化引導,示范推動。從傳統調度監測方式向采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轉變———以往的調度、監測方式主要是采用電話、傳真、人工填表等傳統方式,因其時效慢、規范性差、隨意性強、采樣點少而制約了數據的真實性、及時性。采用現代化網絡信息手段則是通過建立一定數量采樣點并科學設置系統功能后,可以實現對比分析、海量存儲、無限追溯、系統糾錯及圖表自動生成等強大功能,保證了監測的快捷性、準確性、便易性及美觀性,方便了管理部門靈活操作,準確研判。從以往單向采集向雙向交流轉變———這就要變過去純粹由企業向上報數據、報情況被動式地責任,轉變為既有企業向主管部門報數據、提訴求的上行通道,也有政府主管部門適時地向下傳政策、通信息,并根據企業不同,一企一策地要素保障、預測預警、信息溝通、針對性服務。這樣方能真正地圍繞企業這個中心、發展這個目的,把政府部門服務生產一線企業的初衷、保障調控的手段,通過你來我往、雙向互動這個渠道點對點、門到門,量身定做真正落在實處。
- 上一篇:工業用地論文:工業用地的現狀及策略評述
- 下一篇:淺議當代工業爐溫度的綜述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