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缸中分面孔加工工藝思考
時間:2022-11-22 04:43:05
導語:汽缸中分面孔加工工藝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汽缸制造與加工過程中,在不采用數控機床的前提下,很難保證上下半分面孔的同心度與垂直度,導致加工質量不合格。基于此,本文就汽缸中分面孔加工工藝展開分析,簡要介紹了由常見的汽缸中分面泄漏問題,并以改善相關問題為目標,提出了汽缸分面孔加工工藝優化設計。
關鍵詞:汽缸;分面孔;加工工藝
對于汽缸分面孔的加工,應充分考慮汽缸合并時的扣缸問題,避免完成加工之后,由于難以扣缸再次進行擴偏孔。在實際加工過程中,由于分面孔加工工藝不合理,后續的再加工將浪費大量的工時,使得生產周期大幅度上漲,造成大量的加工成本浪費。因此,探究汽缸中分面孔加工工藝,對提升汽缸加工質量,提升相關加工企業的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1常見汽缸中分面泄漏問題
在汽缸加工過程中,由于其使用目的不同,所采用的材料也存在一定差異,例如用于汽輪機機組當中的汽缸,材料多用鉻鉬鑄鋼或鑄鋼,汽缸分為上下兩部分,其中下部汽缸為一個整體,前后軸承座以垂直的半圓法蘭連接在前后汽缸上,并與減速箱共同安裝在公共底座上。這種汽缸制作工藝從理論上來看,不存在顯著問題,但經過實踐檢驗發現,當汽缸使用較長一段時間之后,出現了大量漏汽的問題,為相關設備的運行帶來了較大的安全隱患,對機組的熱效率也產生了影響。深入分析汽缸漏氣問題產生的原因,除汽缸結合面未清理干凈、運行問題外,汽缸中分面孔加工不當,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汽缸加工過程中,涉及到眾多分面孔加工問題,包括鉆孔、擴孔、鉸銷孔等,若在分面孔加工未能遵循相關加工工藝流程,或相關監管檢查工作不到位,則極有可能造成分面孔加工質量不過關導致的汽缸漏汽問題,因此需要從設計優化的角度出發,有效完善相關加工與處理工藝。
2汽缸中分面孔加工工藝的優化設計
2.1汽缸中分面孔加工工藝流程
對于汽缸分面孔加工,重要涉及到的加工步驟如下。
(1)劃線。在實際加工過程中,需要按照圖紙上注明的尺寸,劃出上半通孔線,孔線的視孔大小應科學設置,以保證在鉆孔與挖孔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孔中心的偏移狀況,方便加工人員及時對自己的操作進行糾正。
(2)鉆孔、擴孔、攻絲。在進行汽缸分面孔加工的過程中,首先應考慮工件裝夾的相關要求,以保證前后汽封檔內孔搭壓板能夠壓牢;其次,在鉆孔過程中,應做好找正操作,在此基礎上,若需要進行擴孔處理,應嚴格遵循設計圖紙給定的數據與程序;再次,攻絲過程中,主要是利用定心工具,對主軸位置進行確定,并對絲錐上的螺紋,標出有效的深度線,由此能夠控制孔的深度。需要注意的是,攻絲采用的機床,應控制其主軸跳動在0.04mm,盡量降低搖臂。
(3)鉸銷孔加工。在這一加工環節,涉及到汽缸合并的問題,應保證對扣缸線進行有效核查,以保證不出現錯位等問題;而涉及到的擴鉸銷孔加工步驟,應適當控制擴孔鉆的直徑,應小于名義尺寸0.30~0.40mm;且鉸孔時應控制搖臂不加緊。在實際加工過程中,為保證加工精度,將鉸孔加工環節分成兩步進行,即粗鉸與精鉸。
2.2汽缸中分面孔加工工藝優化設計
總結相關工作經驗能夠發現,大型設備當中的汽輪機,在經過長時間的運行后,有極大的可能會出現分面漏氣的問題,進而對設備機組的運行效率造成不良影響。更為嚴重的是,這種不穩定運行狀況,可能會對機組的運行安全造成不良影響。從分面孔加工的角度出發,優化相關加工工藝,在汽缸蓋頂面孔加工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冷卻問題;在設計缸蓋頂面孔時,應保證冷卻水能夠流暢的經過面孔,杜絕在汽缸運行過程中,出現水流死區或引發旋渦等問題。在汽缸加工過程中,汽缸蓋潤滑系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結構會將具有一定壓力與溫度的清潔潤滑油,不斷輸送到汽缸的凸輪軸軸承與挺桿運動摩擦面,使其在相關零件的表面形成一層油膜,由此能夠最大程度減少摩擦損失。汽缸蓋潤滑系統當中,還設有回油腔,為避免機油不會聚集在缸蓋上面,還需設置強制通風管,對此,應在鉆孔過程中加以詳細考慮。由此可見,在設計汽缸蓋頂面孔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缸內壓力等問題。其次,油缸加工過程中,采用的加工材料應具備優良的鑄造性與減震性,如灰鑄鐵等。在實際鉆孔過程中,主要涉及到的加工面與孔的類型如下。
(1)銑上下平面尺寸以210mm為最佳,在設計過程中,平行度誤差應控制在0.04mm以內。
(2)銑側面的工藝平臺,應控制其尺寸為76mm。(3)相關孔的尺寸,根據不同平面的設計需求,具體類型包括鏜2-φ100孔、2-G1/8螺紋孔、2-G3/8螺紋孔、φ13孔平面各孔、φ11孔。在對汽缸中分面孔進行加工時,涉及到的表面各孔、螺紋孔等,應依照汽缸的實際使用需求進行設計與優化。第三,在加工過程中,應有效控制工藝流程與加工精度。
(1)在加工汽缸工藝平臺的過程中,可采用銑削的方式完成相關操作,對此,需要切實考慮加工表面粗糙度(1.6μm)的要求;為進一步滿足其精度要求,建議采用二次銑的方式,其中,粗銑的深度應該在2mm;精銑的深度應該為1mm。
(2)鏜2-φ100孔的過程中,切合汽缸的設計要求,其粗糙度要求為1.6μm,從這一要求出發,可控制加工余量為2.5mm。在這一加工過程中,粗加工建議為2mm;后續精加工達到0.5mm,即可達到相關要求。
(3)加工2-G1/8螺紋孔時,對底孔的加工應考慮加工余量的問題,以1.2mm為宜;為達到這一加工余量,可在第一次鉆削加工時,控制加工余量為1.1mm,而在第二次精加工的過程中,一次攻螺紋0.1mm即可達到相關要求。
(4)加工2-G3/8螺紋孔時,底孔的加工余量同樣以1.2mm為最佳;為達到加工余量,可采取與步驟
(3)中相同的方法,在第一次鉆削加工時,控制加工余量為1.1mm,而在第2次精加工的過程中,一次攻螺紋0.1mm,由此達到相關要求。
(5)對油缸上、下平面的各小孔進行加工時,同樣采用兩次加工步驟,其中,第一步粗加工2mm,如此能夠初步達到金屬模鑄造的質量與表面粗糙度的要求,第二步精加工時,加工1mm,即可保證孔加工達到相關質量。第四,從汽缸分面孔加工工藝的優化角度來看,為達到上文中提到的加工精度,還需對相關操作流程及工序進行有效控制。以鏜2-φ100孔的加工為例,該分面孔加工工藝涉及到粗加工與精加工2道工序。
(1)在粗加工過程中,建議選擇臥式鏜床T618;而刀具選擇的則是硬質合金鏜刀,材料為YT5;加工時的切削深度為2.0mm、毛坯孔徑為95mm;為精確控制加工余量,需要科學設置進給量,建議設置刀桿的伸出長度為200mm,切削深度為2.0mm,如此可得進給量為0.2mm/r;切削的速度可設置為144m/min;根據公式n=100V/(πd)(式中V表示切削的速度,d表示毛坯孔徑),能夠得出機床的主軸轉速為482.7r/min。
(2)精加工過程中,機床與刀具不變,此時應控制切削深度調整為0.5mm;刀桿的伸出長度為200mm,切削深度為0.5mm,如此可得進給量為0.15mm/r;切削的速度為190.8m/min;由此可得機床的主軸轉速為1029r/min。通過上述分析能夠了解到,汽缸中分面孔加工工藝規程,能夠對相關加工工藝過程與操作方法進行一定約束,在遵循相關工藝文件的基礎上進行工藝優化,能夠最大程度保障優化后加工工藝的應用質量。此外,對于生產規模擴大、加工工藝水平的提升、解決各種工藝問題,還需從機械加工的角度著手,有效優化汽缸中分面孔的加工精度,以保證汽缸的加工及后續使用效果。
3結語
綜上所述,探究汽缸中分面孔加工工藝的相關理論與技術,對促進汽缸整體加工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相關分析,充分考慮由汽缸分面孔加工工藝不到位而造成的分面泄漏問題,并以此對分面孔加工工藝進行優化設計,能夠有效提升汽缸分面孔及汽缸整體的加工質量,避免其在使用過程中造成設備隱患與安全隱患,提升其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鄒穎,盧明亮,張旭東.中小型低合金鋼氣缸體的鑄造工藝研究[J].金屬加工(熱加工),2017,(13):65-66.
[2]陳萍,胡開吉,白德斌,羊小軍,白哲.G324A燃兼壓氣缸中分面螺栓冷拉安裝及應力計算[J].東方汽輪機,2017,(01):36-41,48.
[3]張修寰.燃氣輪機氣缸中分面螺栓把緊方法[J].通用機械,2008,(05):92-93.
作者:梁萍 單位: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
- 上一篇:工程建設領域市場環境整治方案
- 下一篇:社會主義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