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常見問題及防范對策
時間:2022-02-08 05:26:59
導語:兒科護理常見問題及防范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兒科護理工作壓力大
(1)心理壓力。主要來源于精神壓力,護士工作緊張。由于兒科護理??菩詮姽ぷ饕蟾撸o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需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忙于各種考試,心理壓力大,再加上患兒病情復雜多變,床位周轉快,用藥復雜,用藥量及輸液速度要求嚴格,護士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輪班制沒有規律也導致護士身心疾患率逐年增長。(2)工作環境壓力。在醫院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護士人數的增長遠遠趕不上醫院床位數的增加。再加上護士職責不明確,要從事許多非護理工作等因素。特別是患兒易哭鬧、嘈雜,長期處于噪音的不良刺激環境中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壓力。還有護理人員短缺造成護理工作量相對增加,也增加了護理超時工作的頻次,使護士的身心狀態受損。(3)職業風險的壓力。由于兒科疾病具有病情重、變化快、易反復的特點,導致兒科病床使用率高,周轉率快,不確定因素多,護士必須及時觀察患者的病情并迅速做出反應,容不得半點疏忽,否則直接威脅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兒科護理中服務的對象是小兒,他們溝通能力不強、容易哭鬧、好動調皮而更容易發生墜床、走失,溶液滲漏等問題,護士常因此面臨患兒家長的責難和投訴,甚至追究法律責任。
2.責任心不強
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中,對兒科護理中缺乏對小兒疾病的其他相關要素的認識,如患兒和家長的的心理因素。由于有的護理人員缺乏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工作缺乏主動性、積極性,服務態度欠佳,說話語氣生硬等,對家屬提出的問題不能做到及時、合理的解釋;有的護理人員缺乏同情心,對家長提出的要求不屑一顧,致使家長對護士反感,在情緒上與護士對立;有的護士將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更容易引起護患糾紛的發生。
3.護理技術和職業素養有待提高
兒科護士普遍比較年輕,導致了工作的預見性較差,隨機應變能力不足,對出現的突發不良癥狀的敏感度和處理能力不足。以及護士根據患兒個體差異選擇穿刺部位和家長意見不統一,在采血、輸液過程中未能做到一針見血,語言技巧不夠嫻熟等經常被患兒家長投訴,嚴重影響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激情,導致兒科護士以各種方式離開護理崗位或調出科室。
4.護患溝通不徹底
護理人員缺編、少編,護士工作量增大,負荷超重,護士與患兒家屬交流溝通的時間少,再加上護士的溝通技巧、方式、語言等的不當,從而造成患兒家屬的不理解或誤解,對護理人員不信任,進而誘發糾紛。
1.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維護護士的身心健康
醫院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圍和完善的護理工作制度。如豐富護士的業余生活,組織多項活動,鼓勵她們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以積極的方式放松身心,并組織專題心理講座、座談、個別溝通等,引導護士學會適當的發泄方式疏解壓力,保持心理健康。護理工作制度作為護理工作秩序的保障,在嚴格執行中,可以提高護理質量,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
2.護理人員的配備要充分,實行人員彈性排班增加護士編制
配備足夠的護理人員改變當前超負荷工作狀態。另外,護士長應重視護理人員的合理搭配,提高團隊工作效率。每個班次都應保證有年資較長護士,或實行夜班聽班制減輕夜班護士壓力。兒科護理計劃性弱,護理工作流程易被打亂,小兒生活不能自理,護理操作難,精細程度更高,更需配備足夠人力,也需要合理搭配,如年齡、結構、知識、經驗的搭配。根據護理工作的輕重緩急,調整各班崗位職責,減輕護士的壓力。因有孩子的護士與家長有共同經歷,更具親和力,容易與家長溝通,所以在兒科病房,護士姐姐、護士媽媽應占較大比例。
3.提高兒科護士的專業技術水平
加強年輕護士的業務素質培訓開展技術練兵,定期開展業務技術考核活動。多渠道、多方式、促進年輕護士專業技術水平的快速提高。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币氤蔀橐幻苋俗鹬氐淖o士,首先基本功要扎實,也就是說專業技能必須過硬,兒科護士的穿刺技術比其他科要求得更高,必須要下工夫,刻苦練習才能達到提高護士業務素質。護士應加強業務學習,苦練基本功,提高“一針見血”率。還應培養護理人員過硬的心理素質,護理人員的心理因素往往會影響他們的穿刺技術。由于兒科靜脈穿刺時有的患兒不配合,家屬不信任等增加了穿刺的難度,容易使護理人員產生緊張、畏懼心理,甚至缺乏信心。因此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精力集中,保持愉快的心情,面對家屬的不信任,更應沉著冷靜,才能發揮最佳的技術水平,避免不良情緒造成穿刺失敗。[2]
4.增強護士的責任心
高度的責任感是保證護理工作質量的首要前提,護理人員應具有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在工作中本著對患者高度負責的精神,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縱規程,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經常巡視病房,及時觀察病情,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教育每位護士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嚴于律己。杜絕因護理差錯事故發生而引發的護理糾紛。[3]
5.與患兒家屬進行良好的溝通
護理人員具有良好的服務態度是減少護患糾紛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護士應該與患兒建立良好的關系:兒科護理工作的繁忙,加上患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使護士與患兒的語言交流受到制約,這就需要體態語言來彌補,平時巡視病房除觀察病情、液量、滴速外,目光應巡視病房的每個患兒,使患兒感到“阿姨很喜歡我”。與患兒建立信任關系,為我們在護理過程中提供方便。護士應該從患兒的健康家屬的切身利益出發,要學會換位思考,處處關心體貼患者,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時一定要全力以赴,決不允許有半點馬虎和精力不集中。因為一旦稍有疏忽大意,釀成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加強護士自身素質建設,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在治療過程中,多與患者進行交流,使其在住院期間能夠理解護理工作的特殊性,增進他們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從根本上杜絕糾紛。
6.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要求每位護理人樹立法治觀念,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學法、懂法、守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是防范護理糾紛的重要環節。隨著我國各項法治不斷健全和完善,人們的法律意識普遍增強。在日常醫療護理過程中,一旦患兒或家屬認為個人權益受到損害時,就會產生投訴的動機和行為,并會運用法律程序來處理各種糾紛和差錯事故,因此,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不但要有豐富的臨床醫學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從法律責任的高度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依法實施護理管理,才能更有效地防范護理糾紛為了避免醫療糾紛,我們首先要懂法知法,才能運用法律意識自我保護。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慎獨自律,時刻不忘護理工作的嚴肅性。避免差錯事故的發生,與高度責任心從事護理工作。
7.提高社會支持
醫院管理者可應用激勵機制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如適當增加護士參觀學習機會,改善護士工資收入,提高夜班補助費等。還應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活動,如醫院舉辦一些聯歡活動、節假日發放一些小的紀念品或慰問品,讓護士能感受到醫院和社會的關愛。同時廣大護理工作者也應該對加強對護理工作重要性的宣傳,讓社會更多地了解和認同護士的工作,提高護士的社會地位,重視護士勞動價值,以實現護士自我價值的需求。要加強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理念,全心全意為患兒服務,建立多種溝通渠道,重視兒科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及時發現問題,消除隱患,預防和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
本文作者:趙小芳張志芹工作單位:德州學院醫藥與護理學院
- 上一篇:解析兒科護理學的課程設計2篇
- 下一篇:愛國衛生月活動計劃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