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病案教學法的兒科護理論文
時間:2022-11-11 03:21:17
導語:基于病案教學法的兒科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兒科護理學中如何實施病案教學
1.1教學案例的收集與整理
進行病案教學中,注意選擇一些比較典型的、時效性強的案例,把抽象的內容用形象的、生動的案例表達出來,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幫助。所選擇的案例有以下幾方面要求:(1)所選的案例能夠與教學目標相匹配,要貼切、恰當,能反應教學內容。(2)案例要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3)案例要容易被學生理解,難易適度。(4)基于內容的重點難點之上來創設問題。
1.2病案討論
教師對討論內容和結果在進行整理、總結、分析之后,聯系相關學科知識和基礎理論,針對難度較大的問題進行全面、深刻地點評,其目的,能夠使我們的同學盡快的習慣臨床思維方法。此階段,案例中的關鍵點及案例討論中存在的長處和不足必須要特別的講明,把病案中涉及到的理論背景重點指出,結合相應的學科知識做必要的強化,以此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相關的疾病。
1.4設計實例
例如在進行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的護理教學時,以一個典型的病例導入新課。如:患兒,男,11個月,因哭鬧,多汗一個月就診,混合喂養,未添加輔食,母親妊娠晚期有肌肉抽搐史。小兒常居在室內,經常腹瀉,至今不能扶站。查體:體重9kg,身長70cm,發育營養尚可,前囟2cm×1.5cm,枕禿,未出牙,方顱、肋緣外翻,肝右肋下1cm,脾(-),輕度“O”型腿。病例中播放患兒的臨床表現,尤其是骨骼改變引起的幾種常見體征(枕禿、方顱、肋緣外翻“、O”形腿等等),結合發病機理及圖片進行講解。采用多媒體形式,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佝僂病患兒的癥狀和體征,嚴重患兒出現的后遺癥,加深了學生對佝僂病臨床表現和護理的認識,并在看完病例后提問:判斷小兒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為什么會出現上述表現?常見病因有哪些?首先,以問題導入新課讓學生帶著疑問和好奇心去聽課,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其次,教師精講佝僂病各期的臨床特點,討論出現上述體征的發病機制,然后請學生討論,并且提出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最后,在案例討論結束時教師進行總結,內容包括討論情況、學生發言和對案例的分析等,并將案例進一步引申,與相關理論相結合,從而歸納出重點內容。
2病案教學應用的啟示
2.1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探究者,而不是被動的、消極的接受者。病案教學法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時間和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2培養學生學會學習
教師是學生構建知識的組織者和促進者,病案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在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覺地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掌握了學習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3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精神
病案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從一個決策者的角度出發,根據案例中所提供的資料,作出自己的判斷,案例討論的結果也可能略有差異,沒有人告訴你答案。在這樣一個主動思考和參與的過程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4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跨學科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對于學校和教師來說,都是個難題。案例的設計和選擇中,不同學科的知識被整合在了一起,學生通過課堂討論和教師的適當引導,各科臨床知識與基礎知識間的應用和聯系實現了活學活用。由此可見,病案教學法培養了學生跨學科的綜合素質。
3結語
病案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表明:課堂內容與案例的情境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從臨床角度,提出相應的護理問題,一方面,能夠將教學內容簡單易懂,生動形象的教授給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有效激發,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在討論的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邏輯思維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具備多學科專業知識,可以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由此可見,病案教學法的應用增強了兒科護理學的教學效果。
作者:陳軼潔單位:云南省紅河衛生職業學院
- 上一篇: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論文
- 下一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存在問題和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