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管理在兒科護理中的運用

時間:2022-10-24 03:04:56

導語:細節管理在兒科護理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細節管理在兒科護理中的運用

兒科患者由于承受能力更差,自控意識更低下,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很容易因為抵觸、抓搔穿刺部位等行為引起感染等后果,不僅影響治療效果,還可能引起醫療糾紛等事故發生,因此,加強兒科患者的護理管理至關重要。本文旨在分析細節管理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特收集我院的400例兒科患兒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的400例兒科患兒,根據其護理方式將其分為細節管理組(200例)與常規管理組(200例),細節管理組中男105例,女95例,年齡2歲~10歲,平均年齡(5.63±1.22)歲;常規管理組中男102例,女98例,年齡2歲~9歲,平均年齡(5.59±1.15)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常規管理組患兒即按照傳統常規管理模式開展護理,細節管理組患兒則在護理過程中實施細節管理,首先是提高對兒科護理的重視,更新服務理念,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的關心患兒,給予患兒貼心的服務。比如在護理過程中主動與患兒及其家長打招呼、親切問候等等;在開展各項操作之前詳細做好解釋工作,積極鼓勵患兒,并給予患兒家長以安慰性的囑咐,尤其是在進行穿刺的時候,積極通過家長的配合、對患兒的鼓勵保障穿刺順利進行,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護理人員在于患者及其家長接觸過程中應注意掌握正確的非語言交流,并注意文明禮儀規范,以更加拉近與患兒及其家長的距離;其次是將整個護理看作整體,并做好其中的各個細節管理,包括患兒入院時的就診、輔助檢查、相關治療等等,比如在患兒入院時護理人員便積極主動了解患兒的病史情況,為患兒及其家長講解日常注意事項,如小兒支氣管炎或者小兒肺炎患者要做好呼吸觀察、飲食調節,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或者油膩葷腥食物,對于小兒腹瀉患兒應正確區別,如果患兒為寒濕瀉則可給予生姜糖茶,如果患兒為脾虛型則可叮囑患兒家長煮山藥粥;特別是對于危重患兒,要加強患兒的重點監測;在護理工作中嚴格按照規范開展護理,如靜脈輸液的時候要嚴格按照“三查七對”制度做好藥品、患者信息的檢查,避免差錯發生;另外是在提高醫療費用透明度等多個方面進行細節管理,需要相關管理者根據實際情況構建一套完善的細節管理體制,預先制定兒科護理過程的詳細護理方案,預測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及應對措施,以在日常護理中加強細節管理,做好安全隱患的防范。

1.3效果判定標準:觀察患兒的醫院感染發生率、護理糾紛發生率、護理差錯率及患兒家長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8.0統計軟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檢驗統計計數資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細節管理組患兒的醫院感染發生率、護理糾紛發生率及護理差錯率明顯低于常規管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兒家長滿意率明顯高于常規管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由于計劃生育政策影響及生育觀念的轉變,如今大部分家庭為獨生子女,在教育上比較嬌慣,小兒對疼痛等刺激承受能力更低,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的依從性更差;而小兒患者本身抵抗力更加低下,很容易出現穿刺不成功、導管脫落等意外事故,不僅影響患兒的病情恢復,同時還可能引發護患糾紛發生。通過實施細節管理則可以從根本入手,避免或減少由于護理人員疏忽、操作不當等引起的護理差錯,同時也可以以更優質的服務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配合度,以全面減少護理差錯發生。本次研究結果中,細節管理組患兒醫院感染發生率、護理糾紛發生率及護理差錯率明顯低于常規管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P<0.05),提示兒科應用細節管理有助于預防醫院感染和護理差錯發生風險,避免護理糾紛出現;而患兒家長滿意率明顯高于常規管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P<0.05),則證實細節管理用于兒科護理在提高患兒家長滿意度,拉近護患關系方面優勢明顯。綜上所述,細節管理用于兒科護理可降低醫院感染和護理差錯發生風險,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有助于建立和諧護患關系,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作者:王曉華 單位: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中醫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