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兒科護理學教學研究

時間:2022-10-27 08:49:26

導語:中職兒科護理學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兒科護理學教學研究

摘要:由于兒科護理學知識的理論性較強及中職學生綜合素質不高等特點,目前很多中職學生對兒科護理學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強。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來探索適合于中職兒科護理學的教學模式,以滿足中職兒科護理學的教學要求,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護理人才。

關鍵詞:中職;兒科護理學;教學模式;教學效果

兒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主要研究小兒生長發育規律、小兒保健、疾病預防及臨床護理等。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小兒的生長發育特點及小兒疾病的防治與保健,能為小兒提供綜合性、廣泛性的護理服務,以增強小兒體質,降低小兒發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進小兒健康。兒科護理學不僅與基礎學科聯系緊密,而且與內、外科護理和護理學基礎都有密切的關系,在開課時,學生對部分知識已有所了解,但學習兒科護理學仍然存在較大困難。再加上絕大多數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良、學習目標不明確,對學習缺乏興趣,這就更加使我們的教學難以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談談中職兒科護理學教學的幾點體會。

1結合學生特點,因材施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1深入了解學生,激發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濃厚的興趣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目前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普遍比較差,且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上沒有成就感,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厭學心理較為嚴重,不知道自己要學什么,沒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多去了解學生、多和學生交流與溝通,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在和學生的接觸過程中,教師還要多加留心,發現學生的興趣,并因勢利導,把興趣引導到學習上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取得好的成績。

1.2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合理取舍教學內容

作為中職學校的專業課教師,首先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與素質,要熟練掌握教學大綱以及課本內容,同時對課本知識重新整理歸納,找準重點、突出難點、化繁為簡。對護理專業的學生教學時,像疾病的發病機理等內容可以簡單講授,但要重點講解護理評估要點和護理措施。中職學生大多數缺乏自學及歸納整理知識點的能力,理解能力也不是太強,所以在課堂講解過程中,要力爭做到通俗易懂。對中職護理專業的學生不是講得越多、講得越深就越好,而要掌握好量以及授課內容的深度和難度。

2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2.1傳統講授法

對于兒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可以采用傳統的講授法來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要做到抓住要領,突出重點,使講課內容少而精,做到深入淺出、系統連貫、層次分明、條理清楚。

2.2多媒體教學法

對于一些抽象的內容,如發病機制、病理變化等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在制作課件時,做到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音、動畫共存,這樣就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直觀性、立體感、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把枯燥的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比如,講解先天性心臟病的血液動力學變化時,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可以使枯燥的、難以理解的知識變得生動直觀、色彩豐富,表現力和感染力極強,比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效果要好得多。

2.3案例教學法

在兒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對于小兒腹瀉、嬰幼兒肺炎、佝僂病、缺鐵性貧血等常見疾病的講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教學,可以鞏固學生的基本知識,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啟發學生思維。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積極通讀教材,查閱資料,自己開動腦筋獲得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發言討論又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地學習。案例教學法具有鮮明的啟發性,案例中包含有供學生思考、分析和探尋的許多問題。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突破原有的知識范圍,拓寬知識領域,增加新的知識,彌補教材知識的不足,提高學習效率。

2.4角色扮演教學法

要使學生能夠熟練地對患兒的一些常見疾病做出評估及護理,就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點。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與記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可以使學生有直觀的印象,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從而促進對知識點的掌握。比如在講解上呼吸道感染時,因為對這個疾病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可以事先布置學生預習相關知識,再給學生安排好需扮演的角色,至少安排患兒家長和護士角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角色去預習和準備。上課時先由學生進行表演,其余學生對表演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對有遺漏的地方進行補充,最后由教師總結。角色扮演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因為有情景,比較直觀具體,學生又能親自參與,有激情和熱情,有利于學生對相關疾病知識的掌握,從而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3改進教學評價方式,以促進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點

以往成績評定主要采用傳統的評價方式,雖然學校也要求將平時成績和期末卷面成績相結合來對學生進行評價,但是因為平時成績沒有具體的要求和規定,所以絕大多數教師還是主要按期末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學習效果,我們不能只看一兩次的考試成績。因此,應改進教學評價方式,本課程考核成績現在由三部分組成:即平時成績、實踐操作考核成績和期末卷面成績。平時成績包括學習態度、出勤、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以及作業、練習、期中測試等來評定,占總評成績的30%;實踐操作考核成績主要通過實訓課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來綜合評定,占總評成績的10%;期末卷面成績占總評成績的60%,以往考試題型涵蓋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及病例分析題等,但為了更好地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接軌,我們對題型做了較大調整,即只有選擇題,但加大了以測評學生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能力的A2、A3和A4型題的比例,來促進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較好地適應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這樣的評價方式有效改善了學生“平時不學習,考前搞突擊,考后全忘記”的不良學風,促進學生牢固掌握相關知識。綜上所述,在兒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不斷研究與創新,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讓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筆者將會勤思考、多探索,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不斷改進教學模式、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培育出更多的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實用型護理人才。

作者:施龍華 王燏芳 單位:大理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