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護理論文
時間:2022-11-30 11:27:00
導語: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心臟
[摘要]目的:總結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護理對策。方法:筆者對本科室67例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通過語言和非語言交流,給予適當心理疏導,并做好病情解釋、重視病區環境對患者心理的影響等方法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結果:大多數患者焦慮、緊張、抑郁、憂愁等心理得到很好的緩解,并能積極配合治療,56.4%患者自覺癥狀消失,43.6%患者自覺癥狀明顯減輕。結論:重視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的心理護理,減少不良心理刺激,結合臨床藥物治療,是提高本癥治療效果的關鍵。
[關鍵詞]心臟神經官能癥;護理;藥物治療
心臟神經官能癥是全身神經官能癥的一個類型,主要表現為心悸、心前區不適、呼吸困難、疲乏及頭暈等。通常伴有一般神經官能癥的其他癥狀,自覺癥狀顯著,病理解剖多無心臟血管器質性改變。大多發生在青年或壯年,以20歲~40歲間最多,多見于女性,尤其是伴更年期綜合征時。本癥雖不影響壽命,但嚴重者可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及應對社會的能力。發病的主要因素與患者存在焦慮、緊張、抑郁、憂愁等不良心理有關,也與環境因素、工作壓力過大、其他疾病或醫生解釋不當等不良因素誘發[1]。針對本癥患者的心理特點,我們采用以下一些護理對策,輔助臨床藥物治療,如鎮靜、抗焦慮、營養神經及對癥支持等藥物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F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我科于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67例,其中男23例,年齡18歲~51歲,平均年齡39歲;女44例,年齡19歲~56歲,平均年齡42.5歲,均符合臨床心血管病學診斷標準,排除腦器質性疾病所致的心理障礙。其中合并慢性胃竇炎16例,十二指腸潰瘍8例,其他非心血管病9例。
2護理對策
2.1重視體態語言的作用醫護人員應該以熱情、誠懇態度接待病人,特別注意儀表整齊、言談和藹、舉止端莊;主動作自我介紹,全神貫注并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用同情、理解的目光和鼓勵、啟發患者提問。給患者做身體檢查時動作應輕柔、仔細、認真。如對于反復訴說頭暈、潮熱等癥狀的更年期女性患者,每次查房時應以親切、關心的態度先摸摸其額頭,牽牽手或幫其蓋好被子,同時給予積極的暗示性語言,如“阿姨,您今天精神很好,體溫很正常,可以下床多走走”。使其感到被關心、理解和支持,取得患者的信任。
2.2掌握語言溝通技巧,多與患者交流醫護人員應善于使用一些安慰性、鼓勵性、勸說性或積極暗示性的美好語言,主動與患者交流,引導患者談話,才能很好了解其心理狀態,并給予相應指導。在與患者交流之前,首先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尊重患者人格,給予恰當稱呼,如長輩可以用XX叔,XX阿姨,同輩可以親切呼其名字,或根據其職業稱呼。通過親切問候,如,“昨晚睡得好嗎?”“醫院的飯菜合口嗎?”引導患者談話,使患者傾吐蘊藏在內心的郁悶、煩惱和痛苦。對于性格內向,抑郁沉默的患者,應特別注意其對談話內容是否感興趣,從談話過程中了解患者思想動態及苦衷,根據患者職業、地位、知識水平提出良好指導性建議。同時重視反饋信息,注意觀察患者是否有興趣聽取或已聽懂并愿意接受采納你的建議,如果患者已采納你的建議并取得效果,應多予鼓勵和支持,可以利用每天查房、做護理、治療的時間與患者閑聊,也可以選擇適當時間與其單獨交談。本組17例患者通過醫護人員耐心引導、交談,同時給予鼓勵、支持,1周后自覺癥狀消失,病情好轉出院,隨訪0.5a未見復發。
2.3重視環境對患者情緒的影響舒適、悠雅的環境能使人心情平靜,情緒穩定。保持病室安靜、整潔、光線明亮、空氣流通,床頭柜、病室及走廊墻壁放置適量淡雅花卉和掛畫,以調節患者緊張情緒;嚴格執行病區探訪制度,避免過多探訪者而造成環境噪鬧、混雜,干擾患者情緒,特別對于焦慮緊張易激惹的患者,更應注意這方面問題。晚上休息時應熄燈,開地燈,避免強光刺激而影響患者的睡眠。病區開設病人活動室,配備電視機、各種棋類、報刊雜志及相關健康教育資料。一般在下午病人輸完液體后開放,鼓勵病人多參與活動,特別對于精神緊張的患者,能使其精神放松,緊張情緒得到緩解。
2.4采用音樂療法本癥主要由于中樞神經功能失調,影響植物神經功能,造成心臟血管功能異常。音樂療法主要通過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從而對機體進行調節,而且對眾多的心身疾病治療有效,如聽放松性音樂能降低心率、焦慮水平,改善頭痛、頭暈、胸悶、心悸、失眠等臨床癥狀[2]。護士站設置中心音響,每天早晨及下午或晚餐后由中心音響統一播放輕松、柔和、優美樂曲和歌曲。根據患者個人興趣不同,鼓勵其自帶收錄機或耳機,獨自享受自己喜歡的音樂。通過音樂療法使患者情感感化,松弛交感神經緊張狀態及達到非語言交流的結果,從而改善病人緊張、憂郁等心理狀態。
2.5做好病情解釋工作,消除疑慮心理除了認真、耐心傾聽患者訴說病情,還應針對不同疾病,作必要的認真全面的身體檢查,以取得的報告結果,用確切的事實充分、耐心說服患者,同時給以相應健康指導,讓其了解自己的病情,解除顧慮。切忌簡單、不耐煩及輕視態度。這樣不但得不到治療的效果,反而會增加患者疑慮心理,甚至使病情加重。
2.6爭取家庭的支持患者焦慮、緊張、憂愁、易激惹等情緒以及軀體上的不適感,往往給家庭蒙上一層不愉快的陰影,由于身體不適暫時無法參加工作,加上看病花錢,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如果本來就是由于家庭問題而誘發本癥,容易使家庭成員產生埋怨、指責,甚至歧視的態度,更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醫護人員應該以同情、理解的態度,耐心向家屬做好病情的解釋工作,共同尋找疾病的誘因,同時教育家屬多關心、陪伴患者,爭取家庭的溫暖來化解患者心中的郁結;對于家庭經濟困難者,盡可能安排其住便宜的病室,減輕經濟負擔,使其能安心、積極配合治療。
3效果評價
通過重視與患者的語言和非語言交流的技巧,同時給以個性化的心理疏導,耐心做好病情解釋,重視病區環境等因素對患者心理的影響,并輔助以鎮靜、抗焦慮、營養神經及對癥支持等藥物治療,大多數患者焦慮、緊張、抑郁、憂愁等心理得到很好的緩解,并能積極配合治療,56.4%患者自覺癥狀消失,43.6%患者自覺癥狀明顯減輕。由此可見重視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的心理護理,減少不良心理刺激,并予適當鎮靜、抗焦慮、營養神經等藥物治療。提高本癥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應對社會的能力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尉挺.現代臨床心臟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1:380.
[2]李亞靜.音樂療法在臨床中的應用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3):225.
- 上一篇:區政府完善稅收屬地征管的意見
- 下一篇:冠心病病人心理護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