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護理論文
時間:2022-01-22 04:39:00
導語: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術前護理
1.1心理護理大多數患者為老年人,因膝關節長期疼痛、功能障礙,使患者將希望寄托在關節置換上,但由于患者和家屬對手術的不了解而缺乏信心,因而術前經常出現恐懼、憂郁、緊張等情緒。故醫護人員應主動關心了解患者的情況,向患者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并介紹過去成功的例子,要讓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強調只有加強膝關節術前及術后的功能鍛煉,才能提高手術效果,最大限度的恢復膝關節的功能。
1.2身體狀況評估了解患者用藥史、過敏史、手術史、既往史,術前有合并癥者要積極治療,高血壓應控制在15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血糖應控制在10mmoL/L以下,為了預防感染術前3天開始應用抗生素。
1.3患者的準備①術前2周戒煙②習床上大小便③教會患者使用拐杖和助行器,④導有關活動及下肢肌肉訓練:講解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重要性。⑤會患者深呼吸的方法,減少術后并發癥。
1.4皮膚準備觀察膝關節周圍皮膚狀況,有皮膚破潰、化膿感染灶、蟲咬騷痕、皮膚病等需治愈后方可手術。術前1天備皮,剃除術區汗毛,肥皂水清水清洗后用碘伏消毒無菌巾包扎。
2術后護理
2.1一般護理術后去枕平臥及暫禁食禁飲6小時后進食,術后1—2小時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以預防肺部并發癥,術后常規使用自控型鎮痛泵,一般48—72小時后撤除。給予心電監護,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必要時吸氧?;贾3稚熘敝辛⑽徊⑻Ц?0°—30°,用踝托使足跟部墊空,此體位可減少術后出血及膝關節屈曲攣縮,并可防止足后跟皮膚壓傷。
2.2引流管護理術后傷口滲血、滲液較多,常放置引流管引流。引流期間應保持引流通暢和負壓狀態,將負壓引流器固定于低膝關節10—20cm處,避免受壓和折疊。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并做好記錄,引流液過多時要及時傾倒,注意無菌操作。引流管一般持續放置2—3天,當引流液<50ml/d可拔除引流管。
2.3心理護理患者經歷了手術創傷,對疼痛特別敏感和畏懼。針對患者害怕疼痛,擔心出血,不愿進行早期功能鍛煉的心理,給予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導,耐心講解術后康復鍛煉的目的和過程,同時讓家屬參與患者康復訓練,以利于出院后繼續進行康復訓練。
2.4術后感染的護理患者在床上可做擴胸運動2次/h—3次/h,同時指導其進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排痰,或叩背5次/h—10次/h,以利肺部分泌物的引流,預防肺部感染。
3康復護理
每位患者身體狀況、手術方式等有所差異。因此應根據個體情況制定一個合適的訓練計劃。應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向患者家屬講解術后早期功能訓練的必要性、持久性。
3.1術后6小時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開始進行股四頭肌、腘繩肌的等長收縮活動,方法是用力將腿伸直并用力將足后跟往后蹬,20—30min/次,4—5次/天.2術后4—7天使用關節被動器(CPM)。CPM開始活動度從起始0°—30°,每天2次,每次30—60min。逐日增加5°-10°,達到120°。做CPM訓練時盡量放松,不要繃緊腿部肌肉以免受傷。通過訓練達到完全伸直膝關節,并且被動曲達90°,能適應坐凳和站立狀態。
3.3術后8—14天根據恢復情況據繼續以上練習??蛇M行臥床直腿抬高練習,要有10s左右的滯留時間。如傷口愈合良好無并發癥一般術后10—14拆線。2周后能適應下地行走,可以出院。此時膝關節功能未達到理想狀態應出院后繼續進行康復練習。
4出院指導
繼續加強功能鍛煉,所有運動以不過度疲勞為度。任何時間出現劇烈疼痛或異常響聲應立即停止鍛煉并及時到醫院復查。注意預防各部為的炎癥發生,防止造成人工膝關節感染。一般3個月后應完全恢復正常生活。
- 上一篇:肝癌患者護理分析論文
- 下一篇:運輸公司黨委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