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的效果

時間:2022-06-25 03:38:56

導語: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的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的效果

骨科患者大多是由于受到外傷而引發一種突發功能性障礙,患者往往需要長期臥床休息,并經歷一定的疼痛,給患者的身心帶來了嚴重的打擊。因此,對于骨科患者必須要給預見性護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1]。為了進一步研究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08例作為研究對象,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0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齡為18~75歲,平均年齡為(46.5±28.5);觀察組:54例,男25例,女29例,年齡為17~74歲,平均年齡為(45.5±28.5);兩組患者年齡、病情、性別等基本資料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以常規的護理,主要包括:(1)對患者病情進行全面評估;(2)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準確所需要的藥品、儀器,并給以相應的治療和護理;(3)對患者的病史、體溫等相關資料進行記錄,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以預見性護理,其具體內容包括:(1)術前準備護理:患者入院后,了解并記錄患者病情,并做好各項檢查,提前預測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提前做好準備;(2)心理護理: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與其進行溝通和交流,并告知患者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3)評估安全隱患:對患者意外跌倒現象進行評分,提醒患者家屬時刻看護好病人,以防出現跌倒現象。且告知患者在下床時要緩慢,以免出現低血壓頭暈現象;(4)預防并發癥:護理人員提醒患者家屬幫助患者進行正確的翻身,并保持床單整潔,避免患者因長期臥床出現壓瘡并發癥。另外,定時對患者進行肌肉按摩,以免發生靜脈血栓。還要指導患者正確咳嗽,幫助患者進行排痰,以免形成肺部并發癥。1.3觀察指標與判斷標準。利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統計;從生理、社會和心理功能三方面對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并在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記錄患者出現的并發癥,計算出并發癥的發生率。1.4統計學方法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SPSS17.0進行統計進行分析,以均數數土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用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兩組患者經護理后,其生活質量評分均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生命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術后,觀察組中有8位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其并發癥發生率為14.81%;觀察組患者則僅有2位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并并發癥發生率為3.7%,對比分析得出: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遠遠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通常,骨科患者多由意外事故所致,發病突然,且在治療和術后恢復的過程中,要受到功能障礙和疼痛的影響,給患者帶來了一定的思想壓力,致使患者在治療和恢復的過程中,常常出現情緒低落、焦慮等現狀,對其治療和恢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為進一步研究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08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表明:對患者采取預見性護理模式,其護理滿意度、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常規護理模式,且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給以常規護理的患者。綜上所述,對骨科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有效減少了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其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郭麗丹.在創傷骨科患者護理中預見性護理程序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7,(18):142-144,150.

[2]王長云.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70例中的應用效果觀察[C].2015臨床急重癥經驗交流第二次高峰論壇2015:1-2.

作者:劉菁怡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