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恢復期康復護理價值分析
時間:2022-09-09 03:25:18
導語:骨科患者恢復期康復護理價值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針對于骨科術后恢復期的患者來講,由于受到疼痛及活動的限制等因素影響[1],會出現不安、焦慮及煩躁等負面情緒。若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將對患者的病情康復產生較大影響[2]。同時針對于骨科手術的特殊性,護理方法也需要從不同方面入手。采用中醫護理模式,能夠達到標本兼治,加快患者的骨功能康復,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醫院對62例骨科術后康復患者采用中醫護理模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間,采用電腦隨機分組方式,將收治于醫院的骨科術后恢復患者123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其中對照組患者61例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62例給予中醫康復護理。觀察組中男34例,女28例,年齡32~65歲;對照組中男31例,女30例,年齡33~67歲。研究中排除肺功能衰竭患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及精神疾病史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過比較發現兩組的基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1.2方法。對照組患者均采用骨科常規護理模式,如幫助患者做好病房的通風,同時對病房進行消毒處理,盡可能為患者提供良好、舒適的病房環境;對患者進行鼓勵和支持,尤其是針對于患者提出的各種疑問要進行耐心解答,使患者的心理狀態得到有效改善,幫助患者減輕及緩解不安和焦慮等負面情緒,叮囑患者及家屬應當在平日里食用高纖維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等,幫助骨骼的恢復。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引入中醫康復護理模式,具體如下。1.2.1生活護理。為了幫助和維持患者良好的作息時間,同時保證患者的精神狀態,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障充足的睡眠;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下床運動,可以進行簡單的行走鍛煉,但運動強度不易過強,這同樣可以加快患者的骨骼康復。1.2.2情緒護理。骨科術后的疼痛很容易引起患者情緒的波動,除此之外與患者的臟器功能也有著密切聯系。必須要重視和加強對患者的情緒護理,這對患者的骨骼康復同樣是有益的。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并且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提升患者的信心。1.2.3飲食護理。我國傳統中醫認為針對于骨科術后患者來講,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氣缺失情況,所以可以通過飲食的方式進行調節。剛做完手術的患者在飲食上要注重易消化及清淡食物為主,可食用水果或蔬菜等食物;對于恢復期的患者而言,則需要通過補氣和溢血為目的,可給予患者雞湯或豬肝等。尤其是要告知患者盡可能多喝水,避免進食生冷及辛辣或刺激性較強的食物。1.2.4中醫護理。視患者的病情情況及康復情況等,科學合理地為患者進行中藥膏劑的貼敷或中藥熏蒸等方式,除此之外同樣可以采用微中頻脈沖、磁振熱等物理方式治療,加快骨骼的康復,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和康復時間。長期臥床或行動不便的患者為了降低和避免發生壓瘡等情況,需要幫助患者進行翻身或拍背,可幫助患者進行適當的按摩;若身體有不適或出現異常情況應當及時告知醫生。1.2.5恢復護理。教會患者患側肌肉等長收縮,治療時間為每天3次,在康復時不能超過患者的耐受度;對患者未固定的關節進行主動或被動運動,幫助患者維持其穩定性。另外還要教會患者進行適當的咳嗽訓練及呼吸訓練等,提高患者的肺部功能,訓練時間可為每天兩次,每次訓練時間約在30min左右。為加強患者的肺活量,同樣可以采用吹氣球的方式。1.3觀察指標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依從性。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觀察組患者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對于處于恢復期的骨科術后患者,有多種風險因素需要注意,稍有不慎便可能進一步加重患者病情,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必須要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做好護理干預工作。對患者實施中醫康復護理模式能夠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加快患者骨骼的恢復速度,進而減少和降低了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對骨科患者的預后十分有益。通常情況下雖說常規護理也能達到護理要求,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和并發癥概率,但與理想的預設值還差一定距離,難以達到患者的生理需求及心理需求。但對患者實施中醫康復護理,可從生活、情緒、飲食及多方面入手,增強了對患者護理過程中的針對性及全面性,可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給出護理措施,將中醫的特色充分發揮,相較于傳統的護理模式,中醫康復護理效果會更好,同時對患者的預后也將產生極大的幫助[3]。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情況將對術后的康復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對于患者來講在術后需要積極的采取處理措施,最大程度幫助患者消除各種風險和隱患,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修養環境,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特別是針對于年齡較大的患者在術后多會存在不安、焦慮等諸多負面心理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均會對自身的康復產生不良的影響,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降低。我國傳統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功能與喜怒哀樂等情緒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過怒傷肝,過喜傷心過驚則會傷腎,因此中醫護理需要重視對患者的情緒護理[4]。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全面評估,多與患者勾通和交流,從而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不斷鼓勵和開導患者,消除患者的焦慮。除上述之外,在患者的飲食方面也需要特別注意,根據中醫的辨證理論,注重對患者補氣養血,加速骨折愈合,同時提升患者自身的抵抗能力[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39%(61/62),依從率為96.77%(60/62);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0.16%(55/61),依從率為85.25%(52/61),數據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進一步提示骨科患者在術后康復期運用中醫護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及依從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曹曉俠,楊芳.中醫康復護理模式在骨科患者術后恢復期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6):158-159.
[2]張芹.中醫康復護理模式在骨科術后恢復期的護理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8(6):877-879.
[3]朱凌艷.中醫康復護理模式在骨科術后恢復期的應用效果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7(18):2387-2388.
[4]夏麗紅.中醫康復護理模式在骨科術后恢復期的護理觀察研究[J].光明中醫,2015(5):1095-1096.
[5]段晨光,張雅麗.移動護理系統在骨科患者中醫特色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6(3):504-505.
作者:於月萍 單位:湖州市中心醫院
- 上一篇:護理專案在骨科外來手術器械管理的作用
- 下一篇:中醫骨科護理質量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