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糖尿病綜合癥病患護理論文
時間:2022-10-14 03:59:00
導語:結腸癌糖尿病綜合癥病患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結腸癌伴糖尿病圍手術期的最佳護理措施。[方法]對41例患有糖尿病的結腸癌圍手術期病人,采取術前心理護理、控制血糖、清潔腸道、術后安置合適體位、加強引流管護理、積極預防并發癥、良好的營養支持。針對易發生感染性并發癥的特點,加強對呼吸道、皮膚、泌尿系、傷口感染預防的護理。[結果]發生與感染有關的并發癥5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結論]通過以上方法護理,使圍手術期并發癥明顯減少,而且方法簡便易行,容易做到。
論文關鍵詞:結腸癌;糖尿??;護理
近年來糖尿病及結腸癌的發病率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而手術仍是目前治療結腸癌的主要方法,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術耐受性下降,危險性增加,圍手術期的護理對于結腸癌伴糖尿病病人的順利恢復尤為重要。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41例結腸癌伴糖尿病病人,現將圍手術期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一、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41例患者中,男24例,女17例,年齡36~78歲,平均53歲,糖尿病診斷按1999年WHO診斷標準,糖尿病病程5~17年,平均8年,入院時血糖618~1917mmol/L,平均914mmol/L,手術前血糖平均711mmol/L,入院后給予糖尿病飲食,停用口服降糖藥,改用胰島素皮下注射,使血糖控制在810mmol/L以下。
1.2腫瘤部位及病理特點回盲部11例,升結腸肝區9例,橫結腸9例,降結腸7例,乙狀結腸5例。
手術前結腸鏡檢查提示:乳頭狀腺癌14例,高、中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8例,未分化癌7例。
1.3手術方式本組病人全部采用靜脈復合氣管插管麻醉。右半結腸癌根治性切除術20例,橫結腸切除9例,左半結腸及乙狀結腸癌切除12例。
二、結果
本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2413d,無圍手術期死亡病例,腹部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開1例,均延期愈合。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加強護理和抗感染治療后恢復。無手術后吻合口瘺及大出血。
三、術前護理
3.1心理護理由于患者伴有糖尿病,害怕手術后切口感染,擔心手術能否成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里障礙,表現為悲觀、恐懼、焦慮等心理反應,這不僅給患者帶來心理壓力,導致血糖波動,而且還會干擾手術麻醉的順利實施,從而影響治療效果。我們針對患者不同心理反應,將病情詳細地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介紹相關知識、列舉成功病例等,讓他們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主動配合各項治療措施。
3.2腸道準備清潔腸道是術前準備的重要環節,清除腸腔內積糞,使腸腔空虛,最大限度地降低腸道內細菌的數量和毒力,有助于手術后吻合口的愈合和減少術后感染的機會。本組病例中所有病人均采用手術前3d進食流食,適當靜脈補充能量,術前1日晚及手術日晨給予肥皂水清潔灌腸。
3.3調整飲食術前積極與醫生配合制定糖尿病飲食計劃,可根據患者具體身體營養狀況,合理進行飲食中糖、蛋白質、脂肪的分配比例,并向患者及家屬講明飲食的重要性,以取得理解、配合,每日攝入總熱量按25千卡/(kg·d)計算,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50%~60%,至少每日攝取量為250~300g,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比例,使其占總熱量不低于20%,以增加蛋白質和糖原的儲備,脂肪所占比例一般不超過總熱量的25%。每天3~4餐,按1/5、2/5、2/5或1/7、2/7、2/7、2/7的比例分配,術前3d進流食,如牛奶、豆漿、米湯等,注意補充維生素、電解質,總之術前既要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又要保證有充足營養。
3.4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與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呈正相關,因此,要嚴格掌握術前血糖水平,一般空腹血糖在810mmol/L以下,但不低于610mmol/L,餐后2h血糖在1010mmol/L左右即可,同時監測尿糖、尿酮變化。術前1周停用口服降糖藥,改用胰島素皮下注射,劑量可根據血糖高低調節,降糖速度不宜過快,以免發生低血糖。
四、術后護理
4.1體位的護理患者返回病房后應去枕平臥,待病人完全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可改為半臥位,以減輕呼吸困難,有助于腹腔引流,使炎癥局限化,并可減輕傷口縫合處的張力,有利于傷口愈合。
4.2引流管的護理患者術后常帶有胃管、尿管及腹腔引流管,回病房后應及時將各種導管接袋或負壓器,并妥善固定,防止受壓、扭曲、脫出。隨時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準確記錄引流液的量、性狀、色澤變化,并注意負壓器是否處于負壓狀態,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4.3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①加強呼吸道管理,預防肺部感染:由于手術麻醉創傷,可引起呼吸容量減少,造成呼吸增快變淺,同時切口疼痛,患者害怕咳嗽、呼吸,痰液多而粘稠難以排出,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患者麻醉清醒6h后生命體征平穩時,應協助病人定時翻身、拍背、咳嗽、咳痰,并配合霧化吸入化痰藥,促使呼吸道痰液及時排出,減少肺部感染的機會,本組有2例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經加大抗生素用量或調整抗生素,增加霧化吸入次數后感染得到控制。②防止切口及泌尿系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蛋白質合成能力降低、組織修復能力減弱、免疫功能下降致使抗感染能力減弱,且長期高血糖有利于細菌的生長,使感染難于控制,不利于傷口愈合。因此,術后除積極控制患者血糖、每天嚴格按無菌要求換藥、應用高效廣譜抗生素外,還要加強傷口周圍皮膚及會陰部護理,及時擦去汗液,勤換內衣、床單,每日溫水洗手足,病情許可時盡早拔除尿管,嚴密監測體溫及傷口愈合情況。③積極控制血糖:術后血糖的控制對糖尿病患者渡過圍手術期相當重要,可預防感染、吻合口瘺、傷口裂開等并發癥的發生,且并發癥幾乎都發生在術后2周內。因此,術后2周控制血糖至關重要,一般術后常規用胰島素,4~6h檢測血糖、尿糖、尿酮1次,根據血糖情況調整胰島素用量,防止發生高血糖、低血糖或酮癥酸中毒。如患者出現心慌、手抖、出冷汗、乏力或病人煩躁不安、呼吸深大、面頰潮紅、惡心、嘔吐等癥狀時,應立即報告醫生進行處理。本組有2例患者發生低血糖,均為胰島素輸入過快導致,經減慢液體滴速,靜脈輸注葡萄糖后緩解。無1例發生酮癥酸中毒。公務員之家
4.4營養支持患者術后需禁食,手術應激后機體分解代謝旺盛,能量消耗增多,因此,要注意供給足夠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以滿足機體的需要及促進傷口愈合。①禁食期間,每日靜脈補充葡萄糖150g,胰島素和糖的比例為1:4,并注意補充電解質、氨基酸、脂肪乳等。②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一般術后3~4天病人肛門排氣又沒有腹脹的感覺,就可以進食少量流食如米湯等,但量不宜過多,以后可以逐漸向普食過渡并將胰島素改為皮下注射,且忌術后暴飲暴食或者進食過多的粗纖維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免引起腸梗阻。③研究表明,鋅與DNA、RNA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關,傷口的愈合需要鋅的參與。因此,飲食中應注意補充鋅和有利于鋅吸收的維生素,避免有礙鋅吸收的植酸、膳食纖維和過多的銅、鎘等。④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維生素C是合成膠原蛋白的原料,為傷口愈合所必需,故應大劑量供給。
參考文獻:
[1]熊蓮花,李素娥.大腸癌術前不同腸道準備方法觀察[J].實用護理雜志,2004,20(3):2392240.
[2]BYreneMF.Thecourseofpoorbowelpreaparationforcolonoscopy.[J]TheAmeRicanJournalofGastoenterology,2002,97(7):158721590.
[3]辛革.老年人結直腸癌圍手術期的處理[J].醫師進修雜志,2003,26(6):33235.
[4]張鴻.老年病人非心臟手術后呼吸衰竭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麻醉雜志,2004,24(2):96.
[5]郭紅.營養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60.
- 上一篇:FOB貿易術語在出口貿易的應用論文
- 下一篇:老年患者引流管感染預防護理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