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治療結腸息肉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9 08:41:00

導語:內鏡治療結腸息肉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鏡治療結腸息肉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結腸息肉;內鏡;電凝電切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結腸息肉內鏡下高頻電切治療的療效。方法:結腸息肉患者156例經結腸鏡檢查發現結腸息肉,病理檢查后對息肉進行高頻電凝切除。結果:本組結腸息肉摘除有效率100%。術中輕度出血3例,無穿孔病例出現。結論:內鏡下高頻電切除術安全有效,可以作為治療大腸息肉的首選方法,對減少大腸癌的發生有重要的價值。

結腸息肉是常見病,是粘膜慢性炎癥引起的局部粘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粘膜隆起性病變,其中腺瘤性息肉為癌前期病變,需要常規切除。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因其安全、簡便、療效可靠,避免患者剖腹手術,結腸息肉內鏡下切除的適應證也不斷擴大,應用內鏡技術檢查和治療結腸息肉是目前最佳手段[1]。我科自2005年6月~2007年12月對收治的結腸息肉患者156例經結腸鏡檢查發現結腸息肉,病理檢查后對息肉進行高頻電凝切除,臨床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156例患者,男113例,女43例,男女之比為2.6:1,年齡33~76歲,平均54.6歲,單發109例,多發47例。本組共檢出息肉302顆,息肉位于直腸83顆,乙狀結腸72顆,降結腸129顆,橫結腸12顆,升結腸6顆。302中小于等于0.5cm息肉133顆,0.6~1.0cm119顆,1.1~2.0cm46顆,>2.0cm4顆有蒂息肉192顆,廣基息肉110顆。病理檢查302顆息肉中,炎性息肉54顆,增生性息肉128顆,管狀腺瘤104顆,混合性腺瘤7顆,絨毛狀腺瘤12顆。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①結腸息肉直徑<30mm;②病理活檢排除惡性腫瘤、平滑肌瘤、錯構瘤、血管瘤、肉芽腫;③無凝血障礙;④無嚴重高血壓和心臟病;⑤無心臟起搏器。

1.2方法術前形態學觀察良性,肝功能、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檢查均在正常范圍。全部患者均在住院部施行治療,術前均口服瀉劑及清法灌腸。先作病理檢查,排除惡變息肉,然后根據息肉形狀,大小及蒂的長短粗細,采用電子腸鏡及高頻電發生器進行治療。對133顆5mm以下息肉,活檢鉗鉗除34顆,高頻電凝灼除99顆;鉗除以肉[觀察息肉消失并與周圍黏膜基本相平,電凝燒灼以息肉整體呈灰白色為準。119顆6~10mm息肉用圈套摘除89顆,高頻電熱活檢鉗鉗夾凝除30顆。對直徑10~20mm所有息肉均采取高頻電發生器及圈套器圈套電切切除直徑大于20mm廣基無蒂息肉及側向發育型息肉采用生理鹽水注射法黏膜剝離術。

2結果

156例病人全部順利完成手術,無大出血、燒傷、穿孔等嚴重并發癥發生。有113例病人出現腹部隱痛,多見于術后4h。術后2d大便潛血(+~++),有時可見大便中有壞死的息肉組織。上述癥狀1w后消失。其中有3例在切除過程中進行了局部止血或預防出血處置。所有病例經3個月后復查,被灼過的息肉不論大小均無復發,灼過息肉的部位不留任何痕跡。

3討論

3.1息肉特點息肉是胃腸癌前病變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息肉尤其是較大息肉可致出血.但更為重要的是某些組織類型的息肉有痛變傾向,癌變的機會隨腺瘤體積的增大及腺瘤數目的增多而增多。結腸息肉是下消化道的一種常見病,通常將息肉分為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息肉??刹l出血或惡變,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一旦發現息肉,應當及時切除。本組檢出率為15.69%,多數患者有腹痛、腹瀉或腹部不適等非特異性癥狀,少數患者為便血或粘液血便。

3.2治療方式選擇息肉治療有內鏡下電凝摘除息肉、藥液注射、激光、微波、冷凍、射頻等治療方法。經電子內鏡高頻電灼切除結腸息肉是一種簡便而可靠的治療方法,它是利用微波的熱效應,是靶組織內部瞬間產生高溫,組織吸收能量轉變為熱能,使組織蛋白變性、壞死、凝固而達到治療目的[2]。治療前先作病理檢查,排除惡變息肉,然后根據息肉形狀、大小及蒂的長短粗細,采取不同的摘除方法,廣基小息肉,可采用活檢鉗摘除;亞蒂息肉可用圈套器切除,細蒂息肉,常用圈套器切除,最常用的息肉切除方法包括圈套摘除、熱活檢鉗息肉燒灼術.切除活鉗有蒂息肉最常采用圈套摘除術.遠端結腸的小的無蒂息肉通常采用熱活檢鉗息肉燒灼術,對大的廣基無蒂息肉應用目前常采用的鹽水注,射法息肉切除術。3.3預防并發癥息肉切的局部并發癥有出血、穿孔,有文獻報道出血率為0.2%~0.3%,穿孔率0.5%~3%[3],我院術后除個別病人有腹痛外,未見明顯出血及穿孔病例。在術前要排除出血疾患及心血管疾病,對有凝血障礙及高血壓病患者,慎作。電切息肉時,息肉要暴露充分,腸管要穩定;圈套器套住息肉蒂部以后,適當用力,防止過分用力牽拉而致撕裂出血,電流指數要適當,電流指數偏小,電凝時間過長,都易造成穿孔。先電凝,后電切,交替進行。電切息肉后宜仔細觀察有無出血和灼傷,如殘蒂有少許滲血,可用電凝器血,若殘蒂較長,可重新切除一段殘蒂以止血。本組有3例少許滲血,內鏡觀察出血自動停止后退鏡,未作特殊處理。局部注射生理鹽水,使粘膜下層組織與肌層分離,電凝時對肌層損傷減少可降低穿孔并發癥,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黃映嬌.內鏡下微波治療胃、結腸息肉30例分析[J].醫學文選,2005,24(3):379.

[2]陳更,徐紅,張建廣.鏡下切除結腸大息肉并發癥的防范(附173例報告)[J].吉林醫學2006,27(9):36.

[3]張以洋.內治療結腸息肉378例體會[J].中國內鏡雜志,2005,1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