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地震受傷病患的心理干預護理對策

時間:2022-01-18 12:08:00

導語:探討地震受傷病患的心理干預護理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討地震受傷病患的心理干預護理對策

【關鍵詞】地震傷;心理干預;護理

【摘要】四川汶川大地震不僅奪去生命、摧毀房屋,對于生者的心靈也是一次重創,我科2008年5月至8月共收治了從四川轉院來的12例患者,其中有8例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煩躁和恐懼心理,在救治地震傷過程中,除了救治生理疾病,心理上主要措施為心理干預和心理護理,現報告如下。

一、臨床資料

需要進行心理護理和心理干預的8例地震傷患者,年齡16~87歲,2例干部,大專文化,經濟條件好,2例學生,4例老年患者均伴有各種老年病,其中1例患者無陪護。8例地震傷患者來時均有不同程度抑郁、煩躁、情緒波動等心理問題。

二、心理護理的原則

2.1控制刺激的原則把各種刺激控制在患者當時能承受的范圍內,是對患者不穩定情緒和不佳心態的一種保護,因此給患者創造一個相對安靜和適宜的休養環境是非常必要的。

2.2堅持疏導的原則所謂疏導,就是疏通和引導,讓患者實事求是的認識和分析當前面臨的困難,幫助患者選擇理性的態度和方式面對目前發生的問題,因人施教,以理服人,以誠待人,以情動人。

2.3允許患者宣泄的原則我們要患者說,有多少說多少,說錯了也不要緊,就是說過火的話,也要讓他們說完心里話,發完怨言,減輕心理負擔,獲得心理平衡。

2.4解決問題的原則是根據病人因時、因事、因地制宜,幫助他們利用自己及其可利用的有形的和無形的資源來改善他們的應對水平。

三、心理干預和心理護理

3.1入院介紹病人入院時護士應主動熱情接待,詳細介紹住院環境和制度,態度要真切,語言要溫柔,以取得病人信任,從而消除其陌生感、不安全感。

3.2護患溝通利用治療和非治療期間與病人交流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向病人解釋各項檢查治療目的、意義及藥物的不良反應,并向病人反饋檢查結果,配合治療。

3.3緊急救護時的心理護理

3.3.1進行評估對所有病人進行評估,內容包括恐懼、悲傷度、自我護理的理解內容,采用問答觀察病人行為與情感,收集第一手資料。

3.3.2進行干預指導病人如何宣泄情緒,如何靜心休息,如何面對困難,并通知家人、親友、有關部門領導,給予精神物質支持,傳媒的關心和采訪也會帶給他們很好的宣泄。

3.4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護理

3.4.1采取自我暗示放松法例如:讓患者感到舒適就怎樣的臥位。

3.4.2支持與安慰護士是患者的貼心人,也是最信任的人,我們要態度誠懇地幫助患者,交談中要著重如何對待突發事件的經歷和目前要幫他們解決的問題。

3.4.3集體討論讓癥狀、年齡和性質相同的傷病員集中在同一病室,讓他們隨意交流、進行溝通,互相安慰,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公務員之家

3.5恢復期的護理恢復期病人情緒逐漸穩定,應適時進行疾病的康復指導。對康復者出院的狀況隨訪,并告訴隨訪中的患者,責任護士的聯系方式及在崗時間,這樣讓患者對你和自己都有一種信心和滿意,從而減輕心理壓力。

四、體會

心理干預和心理護理是醫護人員通過語言或其他交流方式,對于地震傷患者所表現的心理反應,通過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做好患者的思想安撫和心理護理,受到良好的效果,8例患者均情緒穩定康復出院。由此看來,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張黎明.臨床心理護理方法探討.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