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外科護理管理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6-19 09:43:54
導語:創傷外科護理管理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創傷患者引發的風險。①患者心理因素。實際外科手術之前,創傷患者往往會因為懼怕疼痛,擔心手術是否順利,是否會產生后遺癥,手術后功能是否能恢復正常,對以后的生活、工作是否有影響等因素產生抑郁、焦慮等情緒。此外,在受到意外傷害之后,患者在心理、生理兩方面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產生緊張刺激的情緒,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脈搏、呼吸加速,血壓升高,甚至出現出血、休克等癥狀,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例如,患者在面對傷口、疼痛或者出血時,往往會出現恐懼、緊張的心理,甚至擔心手術后的恢復情況等。創傷患者在手術前睡眠質量差、不思飲食且焦慮不安,不了解手術的過程和麻醉方式,擔心手術后肢體的成活情況,功能恢復后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是否有影響等,這些心理反應對傷口的愈合以及手術的效果都有直接的影響。②其他因素。少數患者因為教育水平、文化差異等因素,對護士不尊重、不禮貌,從而造成護患關系緊張。還有一些患者和家屬因為突發疾病或者經濟承受能力有限等因素,當醫療費用超過其預算時,往往會產生不良心理,造成行為過激,引起護患沖突。
1.2護理人員引發的風險。①護理人員業務素質較差引發的風險。導致護理缺陷和護理糾紛原因包括:有些護士在實際操作中缺少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的能力;有些則不熟悉護理的操作流程,造成操作不熟練;有些則不能認真、嚴格的要求實習生。②不能充分評估護理風險。護士在護理工作中,對醫療費用有意見的患者則屬于醫療糾紛潛伏期人員,當這些人員的行為、言辭出現不當時,應當進行有效的溝通并且及早識別、處理,避免出現醫療糾紛。另外,還應該為患者著想,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時的發現潛在或已存在的護理風險,并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應對,避免引起護理缺陷。③護理記錄風險。有些護理人員不能夠認真的執行記錄,不能真正做到“做我所寫、寫我所做”。有些人員不重視護理記錄,比如隨意記錄患者的血壓、體溫等,護理觀察不仔細,記錄與實際情況差別大、記錄不及時、重點不突出、內容不連貫等。④未嚴格執行護理制度引發的風險。護士在執行護理任務過程中,不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可能會引發患者傷口感染。沒有嚴格遵循交接班制度,可能引起對再植肢體血液循環的觀察不詳,因此對血管危象的發現不及時,嚴重影響了再植肢體的成活。查對制度執行的不嚴格,就可能導致給患者多用、少用、錯用藥物;從而導致護理缺陷,后果嚴重。
2.1護理人員配置不合理。醫院單位護理人員配置不是根據工作特點、工作量而定的,而是隨意聘用一個或倆人,導致從事護理人員數量與工作特征不相符,缺少專業護理人員,造成護理人員長期超負荷工作,嚴重危害了護理人員身體健康,嚴重影響了醫院綜合效益。同時,領導思想不重視,內審機構不完善,人員配置不協調,導致不能夠有條理、有秩序、有高效率的開展護理工作。
2.2護理職責不清。有些醫院由于護士科室沒有配備專門的特護職位或專業人員技能素質低,出現不符合標準護士上任,從而導致護理職責不清,容易引起一連串腐敗現象的發生。比如,醫生、護士,不能用專業的角度來對患者的術后飲食安排、術后不良反應、術后康復狀況,分工不明確,互相推諉責任,不認真執行患者術后的康復工作,不跟蹤患者的康復過程等。
2.3決策缺乏科學性。醫療單位為了考慮眼前的經濟效益,不顧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有時縮短患者的休養周期,騰出床位,使其他醫療病人早日進院,早日投產,人為地縮短患者康復的時間,造成了該患者恢復的不夠健全、不夠深入,給患者后續的醫療事故埋下了失控的隱患。
2.4護士思想認識不到位。有些護士工作中,到病房巡查只是敷衍了事,只注重手術階段的監控,認為只要將人力、財力、物力輸出最大的手術階段控制,就能有效地控制醫療事故,忽視了決定著手術階段后期康復階段,主觀認識上存在著誤區,責任心不強,思想認識不到位。
2.5護理工作方法落后。醫院單位里,有些護理領導沒有信息化管理意識,沒有與時俱進的工作作風,不積極引用科學方法,不重視辦公化軟件,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經費在護理工作上,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在護理工作上,護理記載還是采用手工方法進行核對,這樣不僅工作工程大,而且數字核對不準確,工作效率低下,嚴重影響了護理工作的開展。
3加強創傷外科的護理管理對策
3.1轉變人文關懷護理理念。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意識,培養護理人員良好的職業素養及價值觀,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切實提高護理人員的內在素質,培養自覺的、嚴謹的工作作風,真正把人性化服務全面落實到患者的住院治療中,真正實踐人文關懷。
3.2建立護理監管機制。醫院單位完善及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充分發揮監管機構的積極性,有效促進監管部門的作用。比如,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護士長應該把護理安全放在首位,落實患者的各項護理措施,定期檢查各科室的護理安全工作,排除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時的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從而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及時評價和考核護理工作的執行情況。
3.3健全護理安全制度。醫院通過制定“危急值”報告制度、防壓瘡、跌倒等護理安全防范措施、應急預案流程、腕帶及手術部位標識制度等,健全并完善各類護理安全制度,為護理安全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創傷患者安全目標,確保護理安全質量。
3.4完善手術風險管理機制。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對工作流程和各項管理制度不斷的進行完善,從多方面、多角度做起,利用優化組合的方式,對工作人員進行科學的管理、調整工作程序、規范技術操作、合理排班、細化規章制度、加強法律認識、改變僵硬的工作方法,從而避免出現監控不嚴、安全意識薄弱、手術管理不嚴、失控、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對所屬人員業務技術素質培訓不夠等管理風險現象的出現。
3.5注重人性化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時刻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盡快幫助患者熟悉住院環境、醫務人員及同病房的病友,并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述,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對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障礙給予相應的疏導,消除患者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有效加快創傷患者的康復治療。
3.6做好患者家屬心情護理。①醫院等候區安排好健康指導的相關書籍,播放輕柔音樂等以緩解患者家屬的心理壓力。②為創傷外科的患者及家屬提供專業的疾病咨詢服務,在醫院設立創傷外科相關事宜咨詢處,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輪班。③在醫院家屬等候區的LED屏上,及時滾動顯示各臺手術的進展情況,以緩解創傷外科患者家屬的緊張情緒。
3.7做好重點環節的管理。①做好醫院內部的感染防控工作。大多數的創傷患者需要進行手術,且患者自身的機體抵抗力低,容易出現感染,因此醫護人員需要做好手衛生且手術應在無菌環境中進行,最大限度的避免感染的發生。②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的管理。重點區域指的是病室床單元設施、用水房、廁所、門窗等,病員在這些地方容易發生安全隱患,因此需要安排專門的人員進行檢查管理。重點時段包括患者起床、就餐、中午、夜間、節假日等,工作人員在這些時間比較繁忙或相對較少,對病員的關注也較少,容易出現意外,因此,可以在這些特殊時段增加護理人員來協助工作,中午增加幾名護理人員,夜間采取雙班或吊班制度,節假日必須安排足夠的工作人員來加強防范,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發生意外。
3.8強化風險管理。在風險管理中,把風險事件的事后處理改為事前預防,提高對風險的識別能力,改善服務態度,加強風險防范教育,重視管理護理環節中出現的不安全事件理,即當發現護理操作過程中存在潛在的風險時,要及時的進行評估,有針對性地制訂各類防范措施,盡可能的降低護理差錯的發生率,減少醫療護理糾紛的發生,從而使護理的質量得到不斷的提高。
3.9加強護士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①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有組織協調能力,具有過硬的心理素質。②掌握本??扑屑膊〉睦碚撝R:包括臨床表現,病理轉歸,并發癥,護理常規,護理基礎理論知識。③掌握各種急搶救技術和儀器:包括心肺復蘇,除顫起搏儀,臨時起搏器,不同種類的監護儀,動、靜脈穿刺,推注泵,輸液泵,吸痰,簡易呼吸氣囊,呼吸機調試等。
3.10加強住院環境人性化。①實施保護患者隱私的環境:創傷患者多需要進行侵入性檢查,而侵入性檢查多要暴露患者隱私部位。因而,在檢查前,要與患者溝通,主動征求患者的意見,并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部位,尊重患者的人權。②保持病房空氣通風良好、溫濕度適宜,床鋪干爽潔凈,從而為患者營造舒適、安靜、溫馨,充滿愛意的人性化住院環境,以緩解患者及其家屬的不良情緒。
4結束語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及醫院的科學管理,對創傷患者的安全管理至關重要。安全管理是保障創傷患者安全的必要條件,是減少護理缺陷,提高護理水平的關鍵環節。在實際工作中,健全創傷護理安全管理制度,改變傳統的護理服務理念,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素質和溝通技巧,與患者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通過對重點環節、重點時段、重點人員以及病房設施的管理,做好防范工作,減少護理差錯事故和護患糾紛,為創傷患者提供安全、優質的護理服務,進一步確保創傷患者的安全。
作者:羅秀娟 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護理部
- 上一篇: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及對策2篇
- 下一篇:精神分裂癥患者人性化護理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