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癌癥病患心理護理措施論文

時間:2022-12-10 09:12:00

導語:中年癌癥病患心理護理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年癌癥病患心理護理措施論文

【關鍵詞】中年人;癌;病人;心理過程;護理

【摘要】據文獻報道,約有56.57%的癌癥病人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由于中年人是家庭的支柱,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一旦被確診癌癥后,往往與死亡聯系在一起,造成心理壓力沉重。為探討中年癌癥患者的心理特征,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我們通過實施護理干預治療,使患者的心理狀況得到有效緩解或消除?,F將我們的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資料來自我科2005年1月~2006年3月收治的86例中年癌癥患者,其中男57例,女29例,年齡35~55歲,平均43歲。鼻咽癌37例,其中9例合并有轉移癌;食管癌12例,肺癌3例,惡性淋巴瘤3例,宮頸癌10例,乳腺癌13例,其他腫瘤8例。

1.2調查方法病人入院時經過評估后,采用SCL-90測評表,在進行護理干預前后各測評1次,前后共發放調查表86份,由專人負責回收,回收率為100%。

二、心理因素分析

2.1恐懼心理本組63例(占73.25%)有恐懼心理?;颊哂捎谄綍r身體健康,突然得知患癌,毫無思想準備,而且治療需要離開工作崗位,加之周圍人的緊張和過分關心,同時害怕癌癥治不好和受病痛折磨,害怕放化療的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難以完成治療計劃,使其憂心忡忡,出現恐懼、悲觀、絕望心理,失去戰勝癌癥的信心。

2.2猜疑心理71例(占82.55%)患者有不同程度猜疑心理,患者既想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預后,又害怕知道真相而對醫務人員和親屬的言行、表情特別敏感,看到別人低聲說話就認為是在議論自己的病情;有的將自己與病情較重的患者不加分析地對照或查閱有關書刊,造成過度緊張,加重心理負擔。

2.3焦慮不安76例(占88.37%)有焦慮不安心理?;颊吒杏X極度緊張、恐懼伴有難以忍受的不適感。癌癥治療時間比較長,療效不可確定,他們害怕因此失去職業、家庭、地位,減少或失去經濟來源,由當初恐懼或僥幸轉為自憐和怨恨,愁悶不已,情緒極度消沉。

2.4絕望心理26例(占30.23%)屬癌癥晚期,腫瘤侵犯神經有難以忍受的疼痛或廣泛轉移呈惡液質,患者極度痛苦而產生絕望心理。表現為焦慮不安、易激動、暴躁、孤獨消沉,喪失治療信心或拒絕治療,甚至產生輕生念頭。

三、護理干預

3.1對患者的心理行為進行全面準確的評估準確評估病人的心理狀態是實施有效心理護理的前提。在進行心理評估時,堅持“體現關愛,以人為本”的原則,與病人建立信任、幫助的人際關系,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耐心傾聽病人的訴說,調動自己的內心情感,與其產生共鳴,以了解病人的心理變化,并根據這些心理變化給予相應細致而周到的心理護理。

3.2注意保護性醫療中年癌癥患者對自己的病情疑心重,平時很注意醫護人員和家人的言行,感覺敏感。醫護人員切忌在患者面前討論病情,談話時語言要謹慎,避免在病人面前耳語。防止不良刺激加重患者恐懼、猜疑心理。

3.3創造良好的住院環境住院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病人的情緒,應合理安排住院環境。同一疾病分期相同的病人安排同一病房,最好新舊搭配,讓舊病人帶新病人,把治療的體會灌輸給新病人,同時互相鼓勵,達到緩解心理壓力的作用。避免把同種病復發、轉移的病人與非復發的病人安置在一起,臨終病人與常規治療病人要分開安置,防止病人看到病情的發展及終末期而產生恐懼、悲哀的心理。

3.4幫助建立社會和家庭支持系統癌癥不僅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會使整個家庭表現為無助感、不確定性、抑郁和過分警覺;家庭的情緒會反饋性地影響患者心理,引起或加重癌癥患者的負性情緒,導致惡性循環。我們通過各種渠道聯系病人家屬,與患者及家屬建立良好的支持互助關系。主動向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以事實為依據,向家屬闡明家屬的情感支持對腫瘤患者抑郁情緒和疾病的轉歸起著決定性影響,爭取家屬的支持,讓其參與病人的生活及心理護理,動員家庭成員及單位給予經濟上的支持。同時我們通過與家庭成員的溝通交流,協調家庭成員間的相互關系,使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理解,減少家庭的沖突,減輕病人的思想顧慮。中年人社會閱歷深,承受力較強,鼓勵其獨自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動,讓其在自理中獲得自尊,重建社會地位,消除悲觀情緒,在積極穩定的情緒中接受治療。公務員之家

四、干預結果

表1結果顯示,通過實施護理干預后,患者的心理狀況比干預前負性心理得到有效緩解或消除,增強治療信心,提高治療效果。

表186例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況(略)

五、體會

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認為:癌癥是人們的心理、生理和環境體系中所有相關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癌癥的治療除了軀體治療外,同樣需要心理治療,且貫穿于癌癥治療的全過程。中年人在家庭、社會中占重要位置,在家庭他們是頂梁柱,在單位他們是骨干力量,工作正如日中天,一旦患病,他們更多的考慮家庭經濟、子女的撫養、老人的贍養、事業的發展等。這諸多因素帶給他們的壓力比任何年齡段的患者大,他們情緒低落,負性心理嚴重,對治療及疾病的轉歸產生負面影響。在給患者施護過程中,應用護理程序,根據病人的性別、年齡、職業、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準確評估病人的心理壓力源,針對不同的壓力給患者帶來的負性心理,制定出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分別給予護理指導,減輕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地配合治療,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黃華蘭,程一霓.不同治療期癌癥患者心理障礙調查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華新醫學,2001,2(9):797-798.

[2]王建平.癌癥病人心理干預新進展[J].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00,27(5):298-300.

[3]曾德春,余曉梅.心理因素與癌療[J].山西護理雜志,1998,12(2):62-63.